牛结节性皮肤病分析及防治措施

2023-03-21 19:29王丽娟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1期
关键词:结节性牛群皮肤病

王丽娟

贵州省三穗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三穗 556500

牛结节性皮肤病属于一种全身性感染皮肤病,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本病在赞比亚最早被发现,随后逐步扩散到非洲、欧洲和中东地区,还蔓延到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等与我国接壤的国家,近几年随着活牛走私或贸易传播到我国境内,时刻威胁着我国养牛业的健康发展。所以动物检疫部门需要增强疾病宣传力度,促使广大养牛朋友重视起来,提高防控本病的能力和意识,做好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工作,不仅减少对牛群造成的经济损失,还可以为养牛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1 发病现状

牛结节性皮肤病在哈萨克斯坦的养牛场发病率很高,我国新疆地区不仅饲养牛群数量较多,而且正好与哈萨克斯坦相邻,因此新疆地区于2019年首次发现了牛结节性皮肤病,经过动物检疫部门的排查,在多个省、市、县也发现了感染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病例,有的防治措施不当,还引起牛只死亡现象。如果牛结节性皮肤病在我国扩散,将严重降低牛群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不仅给整个养牛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还会给其他行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动物检疫部门认为我国病情可能是走私活牛或跨国贸易引来的,而国内疫病蔓延是防控不当造成的,所以必须做好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工作,尽最大可能降低牛结节性皮肤病给人类造成的损失。

2 病原

引起牛群感染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主要病原是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能够致使牛体全身性感染。病原在自然环境中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尤其酸性和低温具有极强的耐受力,在酸性环境中能够存活很长时间,在-80 ℃的条件下能够存活十多年,这样给防控牛结节性皮肤病带来一定难度。但是病原对高温比较敏感,在55 ℃条件下经过2 h就可以灭活,在65 ℃时需要0.5 h就失去活性。同时生产中经常使用的消毒剂:氯仿、醛类或乙醚等对病原的消毒效果很好。所以日常生产中,需要保证牛群生活环境干净,使用上述消毒药物可以将病原尽快杀灭,也是防控牛群感染本病的主要措施之一。

3 流行病学

3.1 易感动物

不同品种、性别和年龄的牛群都可以感染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而发病,例如:肉牛、黄牛、奶牛和水牛等,目前在养禽或其它家畜饲养过程中还没有发现感染病例,并且对人群也没有感染性。

3.2 传染源

病牛或带毒牛群是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主要传染源,牛群发病后的潜伏期很长,通常高达一个月以上,病牛康复后还可以向环境中排毒3周,这些隐性牛群往往也会成为主要传染源。牛结节性皮肤病,虽然一年四季都能够发病,但是呈季节性流行,通常在春、夏、秋这三个季节发病率较高。

3.3 传播途径

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可以经过发病牛只的唾液、鼻液和精液进行传播,健康牛群与病牛一起采食或饮水过程中,可以感染病毒而发病。同时健康牛群与病牛同群饲养,还可以通过皮肤接触而发病。另外,病原可以大量蓄积在病牛的肌肉、血液或结节内,环境中的蚊蝇可以成为本病的传播媒介,将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进行大面积的传播,致使疾病防控工作更加困难。

4 主要症状

病牛刚开始感染牛结节性皮肤病时,体温持续升高,可以达到40 ℃以上,精神不振、食欲下降、行走无力、呼吸困难、眼睛和鼻腔分泌物增加,奶牛发病后泌乳量明显降低。随着病情发展,在病牛的头颈部、肩胸部、大腿或会阴等处有突起的圆形硬结节,随着结节的扩散形成大小不一的肿块或坏死灶,给外界蚊蝇提供叮咬机会,促使病情向严重程度发展。最后病牛皮肤表层严重受损,并且全身各处的淋巴结明显肿大,乳房、胸部、四肢等发生水肿,机体黏膜发生溃疡。怀孕期母牛发生流产现象,泌乳期引起泌乳量下降或感染乳房炎。公牛发病后生育能力受到影响,甚至发生绝育现象,严重降低种牛的生产性能和种用价值。

5 鉴别诊断

通常在感染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后期,病牛表现体表皮肤受损严重、淋巴结肿大3~4倍、四肢、乳房或胸部水肿,黏膜发生溃疡等典型症状,再结合疾病流行病学,可以初步诊断牛群感染牛结节性皮肤病。

如果牛群发病症状较轻,或者处于潜伏期的病牛,临床表现容易与感染牛伪结核性皮肤病和牛皮蝇病相混淆,兽医人员需要凭借临床经验和实验室检测,来进行疾病诊断,否则致使病情无法得到及时诊断和控制,增加治疗成本或经济损失。建议采取实验室检测,来及时确诊牛群是否感染牛结节性皮肤病,进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科学防控。应根据实际条件采取相应的实验室检测方法,通常采取血清中和试验或分子生物学检测的方法就能够初步诊断,对防控牛结节性皮肤病非常有帮助。

6 防控措施

6.1 加强疫情排查

根据发病根源和病牛分布情况,动物检疫部门怀疑牛结节性皮肤病应该与活牛走私或活牛跨国贸易有直接关系。国内疫情的蔓延主要是因为动物检疫部门的防控力度不够造成的。建议首先加强跨国贸易的管控,禁止出现活牛走私情况,提高边境地区巡查与巡检次数,严禁将发病牛群引入国内,对我国健康牛群造成威胁。其次加强养牛场的排查工作,尤其是疫区牛群要全面排查,发现疑似病例应隔离起来密切观察,做好应对预案和处理工作。严禁从疫区购买或引种,引入活牛时,需要经过严格的检验检疫和隔离饲养,在隔离饲养阶段应定期全面消毒,时刻观察牛群精神状况和体表变化,确保牛群健康后方可与大群混合饲养。

6.2 增强免疫接种力度

由于牛结节性皮肤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所以加强免疫接种也是预防牛群感染疾病的最简单有效的措施。大多国家都选择羊痘疫苗给牛群进行接种,这样对防控疫情蔓延起到很好效果。目前国内针对预防牛结节性皮肤病疫苗有两种:弱毒疫苗和异源性疫苗,对于发病率较高的牛群或地区,给所有牛只接种疫苗,能够明显提高牛群抗病力和保护力,降低牛群感染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风险,防止病情进一步扩散或蔓延,对防控牛结节性皮肤病具有一定成效。

由于本病的潜伏期较长,在免疫接种之前需要检测牛群的抗体水平,如果统一对牛群接种疫苗,容易激发处于潜伏期或临床症状不明显的牛群病情加重。对于受到牛结节性皮肤病威胁的牛群应该每半年接种一次疫苗,另外在夏季和秋季蚊蝇活动旺盛的季节,需要对牛群统一免疫一次疫苗,能够有效提高牛群抗病能力,降低感染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概率。

6.3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牛群感染本病后,因自身体质和病毒毒力的不同,在临床方面表现的症状有很大区别,这充分说明牛群健康状况与防控疾病有很大关系。为了提高牛群自身抵抗力,需要在日常生产中提高饲养管理水平。首先供给舒适的生活环境,尤其是夏季需要增加降温设施,降低热应激给牛群带来的影响。同时供给营养全价的饲料,在牛群不同生长阶段都可以获取充足营养,更加健壮地生长和发育,进一步提高牛群自身体质和抗病力。另外加强环境消毒工作,使用敏感消毒剂来对牛群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处理,减少牛群接触病原体的机会,进而降低牛群感染本病的风险。

6.4 疫情处置方法

在牛群饲养过程中,饲养人员发现牛群皮肤有疙瘩状结节时,需要上报兽医人员进行疾病诊断,一旦确定牛群感染牛结节性皮肤病,需要将症状较轻的病牛隔离起来进行治疗,对病症严重的进行捕杀和无害化处理,对于受到威胁的无症状牛群应隔离观察,并进行紧急接种。

然后对牛群生活环境进行彻底杀菌消毒,尤其是病牛污染的饲喂器具、设施设备等也要清洗和消毒,选择氯仿或醛类消毒剂交替使用,可以提高消毒效果。其次对厂区进行彻底清理,将垃圾和粪便集中起来发酵处理,减少或杀灭环境中的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对于蚊蝇生活场所进行消毒或处理,减少昆虫交叉传播牛结节性皮肤病。最重要的是将疫情立即上报给动物检疫部门,采取封锁和隔离措施,严禁疫区的畜产品、活牛进行销售,在交通路口进行严格的消毒,切断疾病传播途径,防止疫情发生蔓延或扩散。

猜你喜欢
结节性牛群皮肤病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小牛群铜多金属矿的应用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夏秋重护肤 远离皮肤病
防治皮肤病 对症食药膳
与牛共眠
夏秋重护肤 远离皮肤病
实事求是 报喜告忧 喜读《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
结节性黄瘤并发Ⅱa 型高脂蛋白血症
小金丸配合优甲乐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