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制造业研发投入与盈利能力的影响

2023-02-09 11:34吴朝晖湖南旺旺食品有限公司
品牌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税负费用制造业

文/吴朝晖 (湖南旺旺食品有限公司)

我国从实行科研经费优惠到现在,实行的都是税前加计扣除,但是,它的适用范围和加计扣除比例将会随着经济形势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调整。而在国内,对研发费用的税收优惠对于公司的激励也是一项很有意义的课题。从整体上来看,本文对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不同特质企业的不同研发成本税收优惠政策的效果和机制做了研究。

此外,过去的研究大都停留在税收政策层面,对于由于税制改革而引起的企业研发投入变动的关注不足。因此,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有:(1)在政策调整的基础上,对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扩展和完善了已有的研究成果;(2)弥补以前的研究没有对某一税收年度的优惠政策的时间要素对公司的研发投资产生的影响进行测算。

一、研究思路与前期工作

(一)研究思路

本文采用研究开发强度作为被解释变量,分析了我国实施“加税”政策对制造业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本文选取了我国A股上市公司,建立“断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目前我国的制造业企业[1]。然后,运用传统的双差分模型,对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企业进行了比较,并对提高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率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采用基准分析的方法,对非制造业企业进行了实证分析。此外,研究与开发成本也是由异质性检验所确认的。

(二)数据来源与分析

本文以国泰君安集团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为基础,采用了2020年4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的数据(将2020年第四季度的数据排除在外)。为了测试结果的稳定性,我们也采用了从2021年第一到第三季度的数据,来考察扩大的时间区间对回归结果的影响。同时,为确保研究结果的可信度,本文仅选择在研究期间内持续运营的公司进行研究(即研究成本指数不为0)[3]。另外,由于公司的季度财务报表是累积的,而我们关注的是当前的数据,所以本文采用了前三个季度的累积数减去前一个季度的累积数来计算当前的数据。在选择的变量中,采用5%的缩尾来减小异常对分析的影响。

(三)模型选择

本文以2265家A股上市制造业公司为研究对象,以它们的财务数据为基础,根据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同一家公司进行详细实践和探讨,其中处理组是以“断点--双重”差分法所执行的政策之前年份,根据政策实施对同一时期的研究开发力度的作用来判断其政策效应。本文根据2265家企业的财务数据,对我国制造业企业的会计数据进行了估算:将模型设定如下:

其中的RDIi,t,d表示被解释变量,代表企业i其研发强度在t年d季度的表现;MPostd为标记变量,如果本次财务报表所属的时期为第三季度(d=3),那么其为1;如果是第一季度或者第二季度,则为0。YPostd表示对照组和处理组的识别变量,如果是2021年(t=2021),则需要对其赋值1,否则赋值为0。Xi,t,d表示控制变量,其包含税费负担(TBR)、财务费用率(FER)和所得税税负率(CITR)等指标;λi、γt、υd、ψi,t和μi,d分别表示企业、年度、季度、企业年份、企业季度固定效应,而εi则表示不可观测的误差项目。我们关注的系数是β2,表现出双重差别:一是在2020第三季度的研发强度与2021年1、2季度的差距;第二个差别是实验组与控制组之间的差别,为了保障自相关和变异的项目被有效排除,本文选择聚类标准偏差进行计算。

二、实证结果分析

(一)基准回归结果

如表1所示。

表1 基准回归结果

(二)基于传统双重差分方法的分析

为了保障整个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采取双重差分法来对政策效应进行分析。在两项新政策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升到100%,仅制造业享受。因此,本次将制造业作为处理组,以其他产业公司为控制对象,考察提高研发支出的加计扣除率。该模型的设置如下:

其中虚拟变量表示为Treati和Postt,d,Treati=1的条件是企业i表示制造业;反之则其结果为0。如果只是对2021年第三季度的数值进行观测,则Postt,d=1,反之则表示结果为零。并且根据企业和年度的固定效应等方面可能存在的一些实践差异趋势行为,来判断制造业和其他行业之间的差异,显然这两个层面的差异性较大。因此本文对其平行趋势进行检验,根据检验发现,新的策略执行前,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的研发强度平均时间趋势一致,因此可以假定这两个公司符合建立双重差分模式的先决条件。

(三)非制造业企业检验对比

此项测试将选取的模式与参考回归模式进行比较,但由于非制造业企业未享受到增加研发支出的加计扣除比例,因此,本次将非制造业企业作为样本进行分析,通过回归分析(略),各因子都有显著性的正向,在1%的范围内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了优惠的提前使用对公司的研究经费有一定的推动效果。

(四)分析影响渠道

第一步,用基准回归的方法,将被解释的变量从公司的研究开发程度转换为公司的税负,从而考察新的研究方法对公司的税负率产生的作用。通过对回归因子的分析,YPost×MPost均为负系数,同时显著的水平在1%层面上十分显著,代表这两个新的措施的确大幅度地减少了公司的税收负担。

第二步,将解释变量设定为所得税税负率,研究其对于研发投入的实际影响。

其中CITRi,t,d表示企业i研发强度在t年的季度的表现,其与变量与上述公式相同。根据回归结果分析,无论是在哪年的范围内,CITR本身的系数均为负,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再通过对研究开发强度的回归分析,得出了所得税税率与研究开发强度之间的关系,即:公司的税负税率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其自身的研究开发能力就会提高0.151个百分点。

这两个步骤均证实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的实施,确实降低了企业所得税税负率,可节省下更多的资金来投入到研发方面。

(五)分析异质性

(1)企业性质的区分。本文按照企业的登记方式,将制造业分为国有、民营和中外资三种,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模式研究。研究发现,在私营企业中,研究经费的加计扣除优惠力度最大,对于其他两种企业影响较小。

(2)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区分。本文采用回归方法,对各区域的制造业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见表2。研究发现,东部制造业企业的研发投资在政策上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而中部和西部则相对较少。客观条件难以支撑其困顿的局面,还需要持续跟踪与观察政策效应释放的效果。

表2 异质性分析:分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基于我国A股公司的季度财务报表,建立了基于“折点-二元差分法”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在2020年实施的两个国家的研发支出中所产生的相关税负效应。研究发现:

(1)实行“研发支出加计扣除”政策后,制造业的科研经费支出大幅增加,这两个优惠措施均能有效地推动企业的科研投资;

(2)两个措施的执行,的确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税负,并进一步促进了公司对研发的投资;

(3)由于企业经营策略、地区产业布局、企业的科研投资能力等因素的作用,这两种策略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

(二)对策与建议

根据上文的详细分析,文章提出下面几点建议和对策:

(1)提高全部行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以100%为基准。从研究结果分析,不平等的税收政策会导致部分行业处于劣势,减少行业的创新热情,难以切实实现产学研结合的局面[4]。因此,建议对全部行业统一实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政策,并提升至100%。

(2)建议在每季度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让企业在每个季度都可享受到政策红利,帮助企业盘活资金,提升研发投入额度,提升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实现各个行业高水平的创新与发展[5]。

(3)建议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举措来鼓励国有与中外合资企业的研发创新工作,可以把科研投资作为业绩考核的硬性指标,在国内引入更多的外部投资,创造良好的市场氛围。

(4)在我国中西部等区域,创新因素如技术创新、人才创新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企业在创新方面拥有着巨大的难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策的带动效应比较不明显。因此,应当对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实施差异化的创新激励政策,如采取特殊的财政补助措施,利用现有的科研资金,通过税收优惠,引进高技术、高增值的高新技术公司,在中西部设立新的工厂;建立起一个科学的行业分工系统,从而达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于制造业与其他行业影响的分析,希望各个地区政府部门能够切实考虑行业发展需求,为本地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改善政策落实的内容做好顶层设计。

相关链接

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起始于1996年,当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联合下发了《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有关财务税收问题的通知》(财工字〔1996〕41号),首次就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问题进行了明确。

加计扣除是企业所得税的一种税基式优惠方式,一般是指按照税法规定在实际发生支出数额的基础上,再加成一定比例,作为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的扣除数额。如对企业的研发支出实施加计扣除,则称之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按照现行政策规定,企业为了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自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

猜你喜欢
税负费用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营改增”条件下建筑企业如何降低税负
关于发票显示额外费用的分歧
监理费用支付与项目管理
中国适度税负水平的估计
医疗费用 一匹脱缰的马
医疗费用增长赶超GDP之忧
营改增对物流业税负的影响与对策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