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直升机+消防员”模式在扑救森林火灾中运用的几点思考

2022-11-20 18:10张国军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消防支队
消防界(电子版) 2022年18期
关键词:火线火势火场

■ 张国军 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消防支队

直升机索(滑)降灭火是森林火灾扑救中的重要手段之一,转制以来,消防队伍不断探索“直升机+消防员”救援的新模式、新路径,全面提升消防救援人员空地协同救援能力,为进一步打赢新形势下森林灭火奠定了坚实基础。该模式的优势特点和应用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火场情况透明,便于科学指挥

直升机机动性强,可在短时间内迅速飞抵火场上空,更快更有效地对火场的具体位置、火势情况、火场环境等进行勘察,为指挥部在部署救援工作时提供持续真实有效的信息,从而制定更加有效的救援方案。

(一)及时获取火场实况

火灾发生后,前方指挥部会迅速派出空中侦察人员乘直升机飞抵火场上空,实时获取火场动态、静态信息以视频和图像形式传输回前指;机载观察人员沿火线飞行,实地勘察,采取手工作业的方法,将火场位置、火头数目、火线长度、发展态势、林火强度、风向风速、山形地势、植被组成、水源分布和交通道路等情况迅速标绘在地图上,返场后及时汇报侦察情况,为各级指挥员正确部署救援力量提供科学、翔实的数据。

(二)灵活组织空中部署

通过直升机对火场侦察,使复杂、多变的火场情况清晰直观。指挥员根据直升机侦察所获得的信息,更精准地实施空中部署,确保救援人员的投放人数与布点密度更加合理化。对重点目标,可投入重兵扑救,控制火势,扑灭林火;对投入火场的救援人员,利用通信手段,准确引导地面队伍接近火线,实施有效灭火。

(三)科学实施立体指挥

灭火作战中,前指可派出精干的空中指挥组,以直升机为平台,对救援分队灭火救援行动实施立体指挥。在组织扑打火头和保卫重点目标救援时,指挥组要充分利用直升机机动灵活的优势,实施空中跟进定点指挥;对烟雾较大的火场,空中指挥难以实施,指挥组利用火场周边的机降场,到一线实施靠前指挥;对多种救援力量参与的火场,指挥员根据空中观察情况,利用通信手段或机降的方法及时与左右翼队伍、配合行动的地方专业队沟通联络,对灭火行动实施全程协调、监督、指导,引导各灭火力量形成合围之势,实现集中优势力量打歼灭战。

(四)准确引导实施避险

森林火灾受到不同的环境因素影响,易形成火场小气候,导致火情火势瞬息万变。加之救援队员身处林地内,受林木疏密度、郁闭度的影响,难以准确掌握灭火前方的火势变化和火线周边的整体地形,稍有不慎极易误入险区,遭遇大火袭击和围困,极易使救援人员造成伤亡,空中指挥组可时时根据火场态势,分析判断出林火行为可能发生的突变,及时把险情通报地面队伍,达到预警目的;当地面队伍遇险时,指挥组迅速引导地面人员采取点火解围、进入火烧迹地或向安全地带转移等方法实施避险。

二、救援性能优良,灭火更加快捷高效

直升机具有载重量大、可空中悬停、性能稳定,且机中装配折叠式吊桶、机腹式水箱和索(滑)降器,因此可采取自行吊桶取(排)水、悬停吸(洒)水、便于远距离供水、索降定点投放等,使直升机直接用于灭火救援,增强空中救援能力,提高灭火效益。

(一)吊桶直接灭火

我国北部原始林区6、7月份经常因雷击引发森林火灾,受原始林区道路密度小、植被茂密的影响,地面队伍难以快速接近火线,实施有效扑救。此时,首先可针对火头采取吊桶定点喷洒进行扑救;另外沿火线进行喷洒,增大湿度、降低温度,为救援队伍扑救高强度林火创造有利条件。吊桶直接灭火可采取单机定点灭火和机群带状灭火两种方法。单机定点灭火主要用于扑灭火头和单株树冠火;机群带状灭火主要利用多架直升机载水带状接力喷洒火线,配合地面队伍对火场实施全线合围。

(二)机载索(滑)降消防救援人员灭火

直升机不具备直接灭火作业条件时,可利用其能够在空中悬停的优势,将救援人员索(滑)降到火场,进行救援工作。主要适用于三个时机:第一种机载人员根据地形、植被,采取机降或索(滑)降人员实施扑救;第二种火场面积小,火势较弱,无适合的机降场地时,可采取索降人员直接灭火。第三种原始林区或植被茂密地域灭火救援时,因火场面积大,火势较强,无适合机降场地,可先将人员索(滑)降至适合的地点进行机降场地开辟的工作,“借点生点”开辟多个机降场地,为后续救援队伍实施机降灭火创造有利条件。

(三)人机协同灭火

把直升机救援与地面救援队伍结合起来,实现“直升机+消防员”模式协同扑救森林火灾,人机结合进行扑救。对于火势较大,热辐射高,救援人员难以直接扑打的情况,可利用直升机使用吊桶进行空中洒水来降低林火火势,救援队伍伺机跟进扑救;另外水泵分队灭火作战时,受水源影响,可在较为平坦的地域铺设软体蓄水池,再利用直升机吊桶远距离取水,实施点对点注水,达到人机协同灭火。

三、机动灵活迅速,保障更加及时到位

森林火灾通常发生在远离城区的深山腹地。地理环境复杂、道路交通差、通信覆盖率低、装备物资保障难。救援人员主要依靠徒步接近火线,携带给养物资有限;连续作战时间长,体能物资消耗大;队伍频繁转场,定点保障困难,给火场综合保障带来严峻的挑战。

(一)建立空中通信平台

原始林区面积大、地形复杂、居民区分散、植被茂密。林区中有效的通信资源匮乏,可在直升机上安装短波、超短波和微波中继台,在作战区域上空为队伍通信联络提供数据中转,实现通信联络不间断。

(二)实现空中立体补给

近些年,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森林火灾频发,队伍经常处于连续作战之中。灭火机具耗损多,油料、给养消耗大。受地形道路影响,多出现补充不及时、难到位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作战行动。此时,可利用直升机采取空降、空投的方法,对火场周边有机降场的队伍进行空降,对距离机降场较远的一线队伍便将一些不可或缺的装备和物资进行空投,确保救援人员的各方面补给能够及时得到补充。

(三)实施空中紧急救护

在森林灭火救援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人员砸伤、烧伤和各类疾患。火场一线因受医疗器材的影响,急重伤员和危重患者难以得到有效处置,因此极易延误伤员救治。此时,可依托直升机实施及时的救护工作。当伤员人数少、伤情较轻时,采取机载医务人员和相关救治器材到火场一线进行救治;当伤员人数较多,伤情严重时,采取机载护送的方法,可最大限度地为救治伤员赢得宝贵时间。

四、场地开设稳固,救援更加持续顺畅

(一)索(滑)降开设机降场地的重要性

一是实现森林灭火救援的重要手段。原始森林火灾具有突发、情况复杂、不易发现等特点。直升机因机动性强在灭火救援中被广泛应用,尤其是扑救重特大森林火灾时更体现其优越性,极大地提高了灭火救援效率。二是实现提升救援能力的有效途径。队伍战斗力的高低是灭火战斗能否快速取胜的关键。直升机在灭火救援中的应用极大地减少了灭火救援队员的非战斗体能消耗,为实现人与灭火装备的有机结合创造了条件,队伍救援能力必然会明显增强。三是实现快速反应的客观要求。实施快速扑救、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带来的损失是灭火救援的根本目的。尤其是原始森林的灭火作战,因其地域偏僻、交通不便、地形复杂、植被茂密,必须通过索滑降开辟机降点,组织机降灭火才能增强救援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真正形成重拳出击之势,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的目标。四是科学部署力量的根本保证。火势情况多变,战机转瞬即逝。在原始林公路密度极低的情况下,要想实现科学部署兵力的意图,必须利用直升机迅速开辟机降点实施机降灭火,以达到围控部署的快速与完整,抓住有利战机,完成灭火作战任务。

(二)索(滑)降开辟机降场地的标准和方法

开辟机降场地,应用机降运输救援队员,不仅高效快捷,机动灵活,灭火效率高,而且便于调整部署。同时实施滑降和开辟机降点的要求和标准是非常高的。一是标定中线,平行推进。原始森林地形复杂、气候易变,在这种情况下最常用也是最实用的方法就是标定中线,平行推进,机降点通常呈矩形,滑降队员降至地面后,根据情况开辟机降场地,通常顺沟塘走向和逆风、顺风方向开辟40m×60m的场地,当树高大于25m时,着陆面积至少为100m×60m。具体方法就是以此空林带为中线,编成2个战斗小组,相向平行推进,逐渐向两端扩展,迅速开辟机降点。二是三角对进,分进合围。这种方法通常在植被茂盛、地形多变、风向不定且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实施,机降点通常呈椭圆形,要求直径不小于80m。其特点是开辟机降点成功率高、灵活迅速。滑降队员降至地面后,根据当时的地形条件,可编成三个战斗小组,呈三角形分布,同时向机降点中心位置合围,形成包围之势。在开辟过程中,如遇到密林地段或高大乔木时,可由第三个小组逐一击破,两端的两个战斗小组同时对进,形成合围。三是把握特点,分层作业。原始林区的林层垂直分布为:高大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和地被物。把握这一特点,滑降队员成功着陆后,可以采取先高空后低空的方法依次展开,首先按照开辟机降点的规格,编成若干战斗小组,把林内影响净空条件的高大乔木伐倒,伐根不高于10cm,依次再把灌木和高度超过10cm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清理掉。采用这种方法限制小、快速机动、安全系数高。四是合理编成,开清结合。从直升机本身讲,一次可滑降8名队员,可以将他们分成三个小组,机械组负责伐木,清理组负责清理。针对所需机降场任务量的不同情况,可以编成一个机械组两个清理组,也可编成两个机械组一个清理组,机械组快速完成开设任务后配合清理小组进行清理,迅速开辟机降点。

(三)索(滑)降开辟机降场地的技术要求

一是必须掌握技术。确定机降点开辟区后,滑降队员必须进行仔细观察,选择净空条件好、坡度小于5度的位置滑降,与火场最大距离不超过2km,但一般要求顺风时控制在400m以外,侧向火场时控制在500m以外,逆风向时必须控制在800m以外,确保顺利开辟机降点并且能以最快的速度突破火线。此外,滑降对滑降队员也有较高的要求,训练有素的队员能够掌握滑降系统的索控器以及背带系统的使用方法,并有应急措施。二是必须遵守规程。滑降虽然初步显示了投入救援人员少、见效快、作用大的特点,但在实际救援过程中依然危险性较高,易出现各项意外情况,如果不加强安全技术指导,就会酿成事故。因此,为确保安全,滑降时必须注意:任何时候不允许在林窗小于10m×10m的上空滑降;最大索(滑)降高度不超过40m,救援物资重量一般不超过50kg,能见度大于10km;掌握好下滑的时机,索(滑)降中直升机受气流影响,悬停不稳定经常会出现漂移,无形中增加了风险,因此队员在平时训练中要积累经验,选择最佳时机,确保人身安全;做好通信工作,开辟机降点和通信联通同时进行,及时与飞机取得联系,有情况及时处理。

五、结语

综上所述,“直升机+消防员”战法已经展现出巨大的优势,在森林火灾救援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应培养相对稳定、技术过硬的索(滑)降救援队伍,集扑火、指挥、机械维修、通信于一体,向一专多能、一专多用的综合性滑降队伍的目标发展,积极研究探索人机结合救援方式,不断在实战中锤炼,最终达到安全高效灭火救援的目标。

猜你喜欢
火线火势火场
在防控“火线”践行初心使命
穿越火线之巷战攻略
前方火灾,超人出动!
面对火情要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