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钢琴室内乐教学中的难点与突破

2022-11-05 16:45文/隋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室内乐乐器钢琴

文/隋 歆

室内乐(chamber music)通常是指:为2、3、4 或更多件乐器合奏用的音乐,其中每件乐器单独担任一个声部,而各声部的作用一律无主次之分。同时,室内乐的概念又是非常具有延展性的,其不仅停留在组合的形式上,凡是带有合作性质的所有音乐表演都属于广义上的室内乐范畴。18世纪末期,随着音乐表演场地从宫廷走向公开的音乐厅,民众对音乐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多,室内乐因其富有细腻精美的情感表达,成为了音乐表演艺术中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

钢琴室内乐(piano chamber music),即带有钢琴声部的组合形式,是室内乐范畴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常见的钢琴室内乐组合有:钢琴四手联弹、双钢琴、带有二重奏性质的器乐奏鸣曲、钢琴三重奏、钢琴四重奏等。钢琴室内乐从16世纪末发展至今,以其丰富的表现力为大众呈现出大量的经典作品。在钢琴室内乐的演奏中,对演奏者的协作能力、多声部的听觉能力、合作中的临场应变能力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同时,随着钢琴艺术的发展,对钢琴演奏者的综合素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钢琴室内乐作为钢琴专业主科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在高校中开展高品质的钢琴室内乐课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文章首先从我国钢琴室内乐的历史发展背景及教学现状出发,结合钢琴室内乐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借鉴国外先进教学模式,而后总结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实施途径,以期对我国高校钢琴室内乐的教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我国钢琴室内乐教学的历史背景

钢琴室内乐作为钢琴艺术学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世界各国的著名音乐院校对其教学的发展规划都非常重视。在欧美一流的音乐院校中,早已将钢琴室内乐列为学生的必修课,并形成了一套系统、科学的教学体系,在这些学校每学期都为学生开设钢琴室内乐课程,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从基础的钢琴四手联弹作品学起,之后逐步接触钢琴二重奏、三重奏或更大型的室内乐作品,学生可尝试不同乐器的组合形式,这种循序渐进、灵活的课程设置,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室内乐演奏之要领,同时,学生能够接触到大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从而不断拓展、丰富自己的视野。在德国,以笔者曾经就读过的柏林艺术大学为例,学校对钢琴室内乐的舞台实践尤其重视,学生需要在毕业前公开演出三场室内乐音乐会才能获得专业毕业考试资格。有些音乐学院还专门开设了研究生阶段的钢琴室内乐专业,报考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报考者以组合的形式参加考试,组合成员必须是取得独奏专业优秀成绩的毕业生。可以看出,钢琴室内乐的学习是需要建立在具有坚实专业基础之上的一种高层次的专业培养方向。

相对于西方已拥有近百年成熟室内乐演奏与欣赏的艺术氛围,我国的钢琴室内乐发展起步较晚。1933年马思聪先生与夏利柯先生在广州举办的小提琴与钢琴专场音乐会, 为中国观众最先拉开了欣赏钢琴室内乐艺术的帷幕。1937年陈洪教授在广州举办的“钢琴三重奏音乐会”,增进了国人对室内乐的了解。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前辈音乐教育家们深感我国音乐教育中缺失了包括钢琴重奏、管弦乐重奏在内的室内乐演奏的相关教学,并看到我国音乐院校与世界先进音乐学院在此方面的差距。二十世纪80年代,著名小提琴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丁芷诺先生对室内乐教学的发展提出了以下建议:

1.在音乐院校中普遍开设室内乐课程(钢琴室内乐、弦乐室内乐、管乐室内乐课程等);

2.举办短期室内乐训练班,集中各兄弟院校的师资、资料,以及外请专家,进行交流,相互促进;

3.举办室内乐音乐会、比赛,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室内乐活动。

此后,室内乐教学逐渐得到重视。钢琴室内乐作为室内乐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我国各大音乐学院、师范类院校、综合类大学的艺术学院均开设了钢琴室内乐必修课或选修课程。其中,中央音乐学院与上海音乐学院在钢琴室内乐教学领域首开先河,将西方成熟的室内乐教学经验与本土实践相结合,成为中国钢琴室内乐教学最早的“试金石”,并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教学体系。由音乐学院教师组成的钢琴室内乐组合,频繁的举办音乐会、讲座等活动,为钢琴室内乐的推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2013年,我国含金量最高的音乐赛事——“中国音乐金钟奖”首先设立了钢琴与管弦乐器的重奏比赛项目(含钢琴二重奏、钢琴三重奏、钢琴四重奏等形式),2015年由德国音乐理事会创办的“蜂鸟音乐奖”正式作为中德两国的文化交流项目落户中国,每年举办室内乐项目的比赛,这些赛事都为广大音乐学生提供了演奏交流的舞台。我国的钢琴室内乐无论在教学或是演出活动方面受到了越来越多地关注,钢琴室内乐课程也在音乐教育人才培养中确立了重要的地位。

二、我国钢琴室内乐教学的现状

我国钢琴室内乐经过教师们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有了显著的发展并获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与国外成熟的教育体系相比仍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完善

首先,现阶段我国的音乐院校中除国家重点音乐学院、师范院校开设了钢琴室内乐必修课以外,仍有相当数量的音乐学院仍将钢琴室内乐作为选修课,或将钢琴伴奏、重奏归为同一门“室内乐”课,实际教学内容流于形式。其次,由于钢琴学生逐年增多且专业程度参差不齐,学校缺乏相应的管理部门进行钢琴室内乐教学合理的安排和协调,使这门课程通常采用单一的集体授课形式,学生难以获得预期的学习效果。

2.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我国音乐院校钢琴专业的教学中依旧侧重独奏专业技能的训练,关注比赛成绩,仍存有“重视独奏,忽略重奏”的倾向,导致学生过分追求个人技巧的表现,而忽略了协作能力的培养。比如:钢琴学生在考试中可以演奏具有高难度的独奏作品,但在与其他乐器合作较简单的作品时无法进行良好的配合。加之学校对于钢琴室内乐课程的考核往往没有严格的标准,学生常抱有蒙混过关的心态,最终完成的作品质量不佳。学生只有明确其学习的目标,才能够摆正态度,认真扎实的学习。近年来,我国一直强调培养多元化音乐人才的教育宗旨:培养既有坚实的技艺根基,又有宽厚音乐素养的全面人才。学校当务之急,需要帮助学生明确自身发展的方向,方能实现其成长为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音乐人才。

3.教学内容单一化

由于我国音乐教育仍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系统的钢琴室内乐教学体系,其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也较为随性,特别是钢琴室内乐教材的匮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教材作为一门课程建设的重要支撑,是教学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依据,我国在钢琴室内乐教材方面几乎属于空白,导致教学工作无法顺利地开展,教师难以结合学生实际技术能力进行曲目的选择,学生也无法循序渐进的、系统的学习钢琴室内乐作品。因此编写适用于我国钢琴室内乐教学的教材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这需要同仁们的共同努力,任重而道远。

钢琴室内乐课程作为音乐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明确钢琴室内乐的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使钢琴室内乐教育得到应有的效能,是音乐教育者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三、优化钢琴室内乐教学的实施途径

1.拓展钢琴室内乐课程的教学内容

我国音乐院校的本科教学通常设置2-4个学期的钢琴室内乐课程(必修课或选修课),制定系统的教学内容和计划是有效学习钢琴室内乐的良好开端。笔者认为,初识钢琴室内乐课程学生选择的作品应从巴洛克及早期古典时期的二重奏入手,如:亨德尔的《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莫扎特《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等乐曲都是很好的引入性作品,打好扎实的基础之后再逐步接触规模更大的室内乐作品。在选曲过程中学生切勿好高骛远,只热衷于“经典名曲”,学生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来拓展学生的曲目量也是教学内容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纵向”,是指学生应从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近现代派时期进行系统的学习,并结合室内乐的发展史,全面有序的了解各个时期风格的钢琴室内乐作品;所谓“横向”,是指学生应选择同一时期不同作曲家、不同组合形式的室内乐作品,例如,学习巴洛克时期作品不仅需要学习与弦乐的《奏鸣曲》,也可以尝试与管乐的室内乐作品,如:巴赫《长笛与钢琴奏鸣曲》等,来掌握同时期钢琴与不同乐器合作演奏时的特点和要领。

2.钢琴室内乐演奏中“排练”的重要性

让学生学会“如何排练”是钢琴室内乐教学中的重点。如同交响乐团中的指挥,需要通过排练,将乐曲的速度、力度、情绪、演奏法、作品的理解等要求传递给演奏员,经过反复练习,以达到最终演出时最为理想的演奏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认为所谓“排练”就是“合上”——即几个人对上拍子,一起结束就“万事大吉”。实则不然,一首好的室内乐作品仅仅“合上”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排练的过程中要追求的是如何“合好”,关于如何能够顺利的“合好”学生可以进行以下的尝试:

(1)共同分析、研究作品,达到统一的认知。

当学生们拿到一首新的作品,首先要做的是了解作曲家及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特点。其次是共同分析乐谱,教师应引导学生如何正确阅读乐谱,进行曲式结构的规划,思考乐段中的音乐素材,对声部层次进行设计安排,再选择适宜的速度,在乐句走向和语气上达到高度的统一。再次,学生可以借鉴高质量的音频、视频资料,选出大家共同喜爱的版本作为参考。只有合作者对所学习的作品有深刻而统一的理解,最终才能在演奏时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2)了解合作乐器的特点,学会聆听。

相对于独奏彰显个性的演奏特征,室内乐的学习对于钢琴专业学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乐器间的协作需要演奏者灵敏的听觉,熟悉所合作乐器的发音方式和音色变化,倾听各声部间的层次关系和音响效果,并确定每件乐器在音乐整体中所承担的角色,从而使作品实现结构清晰、层次分明、音乐交织融合、相得益彰。

钢琴在与弦乐合作时,钢琴学生要了解到弦乐的声音是“拉奏”出来的,是富有歌唱性和感染力的,钢琴因受到本身乐器敲击性特点的限制,在演奏中要格外留意对于旋律乐句的处理,选择适当的触键方式,是两件乐器在音色上能够融合的关键。钢琴在与管乐器合作时,要首先明确管乐演奏者的气口,在演奏过程中要时刻保持灵敏的听觉,使音乐中的“气息”达到完全统一。

钢琴作为“乐器之王”拥有庞大的音响效果,但在钢琴室内乐的演奏中,需要根据与不同的乐器合作,恰到好处的控制钢琴的音量,巧妙的运用踏板,这都需要钢琴演奏者具备多声部思维和敏锐的听觉。

(3)协作中的“熟能生巧”。

乐器间的协作最重要的就是默契的配合,然而默契的配合是建立在学生已熟知各自演奏部分的基础之上,所以学生学习新的作品首先要进行单独练习,直至达到独奏演奏的熟练标准,才能保证排练时合奏的顺利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往往只“视奏”过几遍便来排练,那这样的排练是毫无意义的。

由于器乐学生长时间的独自练习,难免会养成只听自己的习惯,当排练时遇到复杂的段落,更是无暇顾及其他合作乐器了。因此,组合成员将自己的部分练习熟练后就需要大量的排练,相互熟悉、不断磨合,“熟能生巧”才能达到演奏时的默契配合。

3.建立跨专业的教学模式

在钢琴室内乐的学习中,如果一个组合只接受一位专业老师的教学将是片面的,因为钢琴老师会更注重钢琴部分的问题,而管弦乐老师则对钢琴学生应该在细节上具体如何演奏,无法给予实际的建议。在欧美一些师资充沛的学校,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多位授课老师,一个组合既有钢琴老师又有弦乐或者管乐老师,这就解决了前面所提到的问题,学生可以获得来自不同专业教师的精准指导,更有效的提升室内乐的演奏能力。鉴于此,笔者认为在我国的室内乐教学中尝试建立跨专业的教学模式,课程涵盖钢琴与弦乐、管乐器的各类室内乐组合,打通专业间的界限,教授室内乐课程的专业老师将课程开放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组合的乐器配置,同时进入钢琴、弦乐、管乐教师的室内乐课堂,这样既可以解决室内乐专职教师较少的不足,又为学生创造了全方位的教学模式,从而构建全新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室内乐课程。

4.提升舞台实践能力

舞台是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对于很多学生来讲,上台紧张导致的发挥不理想会造成对舞台的恐惧感。室内乐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最亲密的音乐形式,也被称之为“朋友之间的音乐”,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进行舞台表演可以大大减轻学生的紧张压力,树立自信心,使他们可以自由、大胆的展示自己所热爱的音乐。笔者所任教的同济大学,近年来打造了通识课程“星期音乐会”,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一方面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舞台实践机会,另一方面也让校园内热爱音乐的听众们能够欣赏到优秀的音乐会,可谓一举两得。

5.利用“互联网+”增进国际间的交流

室内乐源于欧洲,不断吸取西方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时刻与世界接轨,邀请国外知名教授开设大师班讲座、音乐会等系列活动,可以使学生领略国际高水平的教学方式,听取不同专家的建议,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通过与国外专家的交流,共同探讨改进教学内容和模式,进一步调整制定适用于我国钢琴室内乐教育的教学体系。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技术不断提高,“互联网”频繁的用于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利用互联网教学手段为我们的课堂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全方位的交互形式。各类“云端”音乐厅、“线上”讲座、“云”课堂使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取最新的音乐资讯,通过直播平台能够欣赏到世界各地音乐厅高品质的音乐会,通过远程教育的“云”课堂可以直接接受国外专家的指导,拉近国际间的距离,真正实现了天涯若比邻。

结 语

钢琴室内乐作为钢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钢琴室内乐教育仍在探索中前进,音乐教育者们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拓展学术视野,吸取国际前沿的教学理念,我国的音乐教育同仁们一直拥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钻研精神,相信中国钢琴室内乐必定会在国际音乐舞台上大放光彩。

猜你喜欢
室内乐乐器钢琴
学院举办第四届国际室内乐音乐节
乐器
我国民族室内乐演奏形态分析
纸钢琴
乐器也疯狂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奇妙乐器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