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文文本的英译策略概述

2022-06-26 01:39李巧华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10期
关键词:英译跨文化交际

李巧华

摘要:随着贸易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翻译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具。精准的英语翻译,能够准确诠释中文文本的内容,向世界人民介绍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内容及它背后的多彩的民族特色和强大的民族力量。促进跨文化交际的发展。本文针对如何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进行有效的且精准的中文文本的英译加以重点论述。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文文本;英译;策略概述

前言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两个文化背景及使用语言完全不同的两个人或者是两个集体在一起交流。翻译指的是将本国语言转换成交流中的所需语言,对于生活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的两个人,发挥着搭建其友好沟通的桥梁的作用。有效的,精准的中文文本的英译对于中华文化面向世界,提升中化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语言通用是基础

前言中提到交流的双方绝大多数是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两个人,使用者不同的语言工具。如果需要进行有效的文化互通,翻译员无疑要熟练掌握两种语言工具的使用方法,包括语言文字及语言构成逻辑。对于中文文本的思想表达,翻译官需要熟练掌握汉语及外语两种语言工具,这里指的是汉字,外语单词,及两国的语言构成逻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法”。其实,熟练掌握两种语言,达到语言通用,这种基础性要求,不仅针对翻译官,对于迫切需要国际交流的双方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语言灵活运用是重点

这一框题说的是“语言运用”并不同于“语言通用”,为了让读者更好的区分,在反复斟酌之后我选择了“灵活”这两个字,来修饰“运用”这一词汇。上一框题中提到的“通用”指的使要求翻译官要熟练掌握两种语言工具的使用方法,以达到两种语言互通互用的目的,是语言本身的一种转换。这一框题的“运用”更多的指的是语言的构成形式及使用方法的一种转换。跨文化交际的双方绝大多数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背景的差异,也会是导致交际失误的一项主要因素。也因此对开展和执行中文文本英译工作的翻译官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是能将简单的汉字翻译成英语单词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掌握译国的语言习惯,文化风俗等,包括口语文化,书面语言习惯及风土人情等,“对症下药”—抓住对方的特点,精准传达文本的核心思想及内容。例如,在《以家人之名》之中贺子秋能够成功地将李尖尖的作品推向国际,与他在英国学习和生活了四年的人生阅历是分不开的。

文化差异,指的是进行国际文化、经济交流的两个人或两个集团,他们所生活的文化环境,和文化习俗的不同。中国的翻译官们应该注意的是往往最易引起冲突的是我国和美国、英国等国家的人际交往,在执行文化差异攻坚任务时,应该更加重视像美国、英国这样的与我的文化习俗,政治意识形态完全不同的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翻译官在开展跨文化交际工作之前应通过网络查阅,书面查找等多种渠道了解一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尤其是语言习惯,依据对方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文本译成相关国家能够接受外文文本。翻译官们在进行翻译成相关国家所习惯的顺序。这样不仅能够实现跨文化交际,还可以使世界人民更容易理解文本的含义和内容,更容易接受中华文化,从而更容易接受中国语言的表达方式,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三、译法选取是关键

上文主要阐述了针对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从事中文文本英译工作的人士的语言水平,运用能力,运用的灵活性提出的要求。做好一场英文翻译的工作,翻译方法的选择和取用也是实现国际文化交流顺利开展,适应贸易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关键要素。本框题将从对于中文文本的英语翻译方法的选取和应用上进行论述。

一译法:直译法,即将一段话按照其原有的内容和形式翻译的方法。这种方法常常适用于一些简单句、术语和成语等方面,比如,中国精神、一国两制等就可以采用直译法,翻译为“Chinese spirit”、“one country,two systems”,这样的翻译具有完全保存中文原作的特色和中华民族的特色的优势,便于加强华文化的传播力和感染力。除此以外,针对于文本来说,直译还可适用于修辞表达上。例如,“acid rain”酸雨,“blind zone”盲区等英语词汇开始在中国文化社会上广泛地受人民认可,被人民接受和流行,不仅能保留原有著作的特点,而且能够使西方读者逐渐接受中文的语言表达方式。但是直译要视情况而定的选择。

二译法:意译法,即将一段语句按照原有的内容但不按原有的形式及语言构成逻辑翻译的方法。 它所强调的是原语言和译语言的相对独立性。这种方法的使用可以彰显各国家之间的文化多样性和民族特色。举个例子来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译为“When the old man on the frontier lost his mare,who could have guessed it was a blessing in disguise.”这就是用直译法翻译的结果。不难看出,直译实质上就是在讲故事,语句繁琐且语义模糊不清,没有中国成语中所蕴含的因祸得福的意思。如果采用意译法,译为“A loss may turn out to be gain.” 则语句更加简洁,歧义少。在跨文化交际的背景下,在中文文本的英译上选取意译法,有利于西方读者充分理解一些文本中的较抽象的词汇的实际表达的意思,有利于向西方、向世界介绍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文化。

结语

翻译官们在英译时应着重考虑各国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及语言习惯,语法结构等要素,依据原文的思想内容选取合适的语句词汇和适当的英译策略和翻译方法,同时可以将各种方法和策略进行融合使用。选取适合文章语句的英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一方面可以实现中文外文的互通;一方面可以彰显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语言特色,及核心灵魂;另一方面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中国文化,了解中国文化,从而增强中华文化的渲染,造就更大的文化成果。

参考文献:

[1]曾妮,曹慧林 . 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三江程阳景区的英译策略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6):291-292.

[2]孙佳琪.对高校英语专业大学生汉语公示语英译情况的考察[J].中国校外教育,2019(24):84-87.

猜你喜欢
英译跨文化交际
中国传统音乐曲名英译的翻译方法与策略探析
顺应论视域下“中华老字号”企业简介英译的翻译策略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浅谈中日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
浅析中韩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差异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小”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