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压疮风险评估标准下分级护理措施对骨外科手术患者压疮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2-06-24 23:00罗芷越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12期
关键词:压疮护理干预评估

罗芷越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压疮风险评估量表和Braden压疮评分标准下分级护理措施在骨外科手术患者压疮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进行编号,采用单双数分组法将某院收治的126例骨外科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手术患者压疮风险评估量表,对照组采用Braden压疮评分标准,根据评估结果分别给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压疮风险评估结果的一致性,以及术中和术后压疮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和Braden压疮评分标准在风险等级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下高度危险和极高危险的患者较Braden压疮评分标准增加。术后24 h内观察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压疮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对骨外科手术患者压疮风险评估等级相对更高,有利于提高护理防范措施,降低手术压疮发生风险。

关键词:压疮;骨外科;护理干预;评估;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12--01

压疮是住院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而手术患者作为院内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其护理干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临床大多采用Braden压疮评分标准对住院患者压疮风险进行评估,然而该标准在手术患者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不高。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是由钱维明等人设计的针对手术患者的压疮风险评估量表,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本次研究对两种评估方法下的评估结果和护理结局进行比较,旨在探讨优势评估方法,为临床干预提供最佳的指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某院2020年1月—2021年8月骨外科收治的患者中选择符合研究标准的1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患者年龄40~72岁,男性79例,女性47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别对男性和女性编号,单号入观察组,双号入对照组,每组各63例。观察组患者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56.14±6.73)岁,男性40例,女性23例,手术类型:腰椎管减压23例,脊柱侧弯矫形20例,胸椎减压13例,颈椎手术7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5.49±6.18)岁,男性39例,女性24例,手术类型:腰椎管减压20例,脊柱侧弯矫形23例,胸椎减压11例,颈椎手术8例,生长阀撑开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手术类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

(1)納入标准:①年龄40~75岁者;②均行骨科后路手术治疗者;③配合完成相关评估者;④住院时间>7 d者;⑤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病者;②术前存在压疮者;③合并有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意识障碍者。

1.3护理措施

将护理人员分为两组,均由1名高年资手术室护师(≥10年)和3名护师(3~5年)组成。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由巡回护士于术前1d病房访视,核查患者情况,并进行手术相关各项评估。术前采用Braden压疮评分标准进行评估,护理人员根据评分结果和经验给予保护措施,包括体位垫、低温管理、术中压疮处理等,并由指定巡回护士在术中进行压疮管理。术后及时报告压疮发生情况。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流程上进行改进,术前1d病房访视时除常规术前评估外,采用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当结果显示为高风险时告知患者及家属。两组患者访视后根据患者评估结果进行分级护理,分级评分标准由护理小组根据量表各项评分等级拟定,护理干预措施由基础分级护理措施和高危项针对性护理措施组成。分级护理措施:一般危险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包括保持铺巾和受压部位干燥。高度危险者需增加保温措施,如保温毯、液体预加温或棉被覆盖非手术部位等,受压骨粗隆部分给予凝胶体位垫,局部加用凝胶敷料。极度危险由巡回护士监查患者皮肤变化,密切观察压疮好发部位和受压部位周边皮肤温度和颜色变化,若术中发生压疮及时给予溃疡贴。在分级护理基础上,根据患者评估量表中具体高危项目进行针对性干预,如BMI指数<18.5 kg/m2者增加海绵垫,皮肤变色或干裂者给予凡士林润滑皮肤,手术时间较长或需要持续外力操作者术前与手术医生沟通压疮管理节点,适时缓解局部压力,受压部位增加润滑或海绵垫。

1.4观察指标

(1)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 d接受Braden压疮评分标准和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双评估,对比风险等级差异。风险等级均由护理小组成员根据量表中各条目评分等级对应相加而拟定,Braden压疮评分标准根据各条目评分等级进行分级,6~9分为极度危险,10~18分为高度危险,19~23分为一般危险;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分级标准:25~38分为极度危险,14~24分为高度危险,0~13分为一般危险。(2)手术压疮发生情况,记录患者术后24 h内的压疮发生情况,压疮分期按照《压疮预防和治疗:临床实践指南》分为Ⅰ期、Ⅱ期和Ⅲ期。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评估标准下风险等级比较两种评估方法在风险等级分布上差异显著(Z=-3.467,P=0.001),其中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下高度危险和极高危险的患者较Braden压疮评分标准增加。组间比较,两种评估标准下患者的风险等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51/1.310,P=0.211/0.190),见表1。

2.2两组护理干预后压疮发生情况比较

术后24 h内观察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压疮分期差异明显(P<0.05),见表2。

3讨论

Braden评估标准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量表,具有普适性。然而手术压疮与普通住院患者压疮不同,其压疮发生与手术密切相关,受体质量、皮肤状态、体位、手术时间以及是否持续施加外力等多种因素影响。然而常规的Braden评估标准内容仅包括感知能力、皮肤潮湿程度、活动能力、移动能力、营养摄取能力、摩擦力和剪力6个条目,缺乏与手术相关影响因素的关联[2。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是由钱维明等人设计的针对手术患者的压疮评估量表,其内容在保留Braden评估标准中感知能力、皮肤状况、活动能力相关因素的基础上还涵盖影响手术压疮的诸多因素,相比Braden评估标准其针对性更好,Cronbach’sα系数为0.812。本次研究通过对同一患者分别进行上述两种评估,并依据条目的评分等级进行适用于临床应用的风险等级划分,结果显示在三级风险划分后,同一患者采用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后的风险等级普遍较Braden评估标准高,笔者认为量表中手术相关影响因素的加入是增加患者风险等级的主要原因,而这一结果也为手术强化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提供了明确的指向性。其护理结局也证实,经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评估并进行护理干预的患者其手术压疮的发生率和发生程度均有明显降低。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既往的Braden评估方法其普适性更加适用于内科住院患者,外科手术患者需要针对性更强的量表进行评估,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在外科手术患者中具有显著优势,有利于降低手术压疮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但本次研究仍有不足之处,一方面研究对象仅选取了骨外科行后路手术的患者,对于其他手术类型患者则需进一步研究;另一方面,由于两种评估方法缺乏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因此笔者通过条目评分标准进行粗劃分,在对比风险等级方面可能存在偏倚,但并不影响对护理干预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黄俐,黄凰.全面质量管理在手术室压疮护理质量改进中的作用分析[J].人人健康,2022(04):123-125.

[2]高梅芳.预见性护理预防长期卧床患者压疮发生的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24):50-51.

猜你喜欢
压疮护理干预评估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按压识别早期压疮
417例压疮现况调查与分析
地方立法后评估刍议
评估社会组织评估:元评估理论的探索性应用
360度绩效评估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探析
成立压疮管理小组,优化压疮管理流程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