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教授李晓明:以教育数字化推进“全民义务基本高等教育”

2022-06-14 23:48刘增辉
在线学习 2022年5期
关键词:慕课

刘增辉

教育数字化只有应用才能发挥作用,而要发挥作用,就要通过教师这座“桥梁”。教师信息化素养是教育数字化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 慕课 教师信息化素养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教授李晓明是中国计算机技术的播火者之一,也是中国教育信息化的见证者、参与者。日前,他对本刊表示,20多年的教育信息化正呈现出从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育制度到教育生态的层层演进。当下,信息化较多应用在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层面,而在推动教育制度变革、构建全新的教育生态层面尚有不足。“在推动教育数字化的进程中,要认真梳理并解决之前存在的问题,尤其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推进慕课事业发展,在中国率先实现‘全民义务基本高等教育。”

慕课可让年轻人免费获得高等教育

中国慕课近年来发展迅速,2013年课程总数仅为10多门,到2020年已多达几万门。慕课不仅在中国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也对传统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2020年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学教学全面转向网上,基于慕课的课程占整个上百万门网课的37.9%,彰显了慕课建设的实效和用场。《教育部高教司2022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继续加大慕课建设力度。

李晓明曾任北京大学慕课推进工作组组长,他围绕大学慕课做了大量的实践与研究工作。他认为,未来慕课应坚持三大发展方向:一是要让更多的人知晓慕课,营造有各种慕课可学、慕课能解决问题、慕课值得学的氛围;二是利用慕课资源改进大学的教育教学,弥补优质教育资源的不足,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三是高举开放的旗帜,在开放二字上做好文章,让中国慕课掌握真正的制高点。

其中,“開放”至关重要,但事实是,某种程度上数字化资源已陷于“囚徒困境”。他举例说,想象有一个位于偏远地区的地方院校,校园网出口带宽不算好,学生直接在校外平台上学习慕课有困难,于是想把这些课程放到校园网上。这是一个广义成本会高到让人放弃的事情。其中最大的障碍,不是筹资采购所需的设备,而是和相关方面商议“能否把你们的课程放到我们校园网上”。

“大范围慕课应用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在知识产权安排上坚持一种行之有效的开放共享精神与实践。” 他说,只有消除了使用权障碍,各种应用创新才能层出不穷,从而推动慕课本身的持续发展;否则,共享障碍重重,难有应用的动力,慕课发展必然乏力。尽可能开放,无障碍共享,是慕课的希望所在。闭关自守,画地为牢,个别条件好的课程服务平台可能形成相对优势,但损失的是整个在线开放课程共享的事业。

他建议,采用类似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倡导的OER协议等规程,让中国慕课彻底开放,这是中国在世界慕课运动上发挥引领作用的最重要抓手。这种基于开放协议的开放,不是不要知识产权,而是更有效地运用知识产权;不是不要市场,而是要培育更有质量的市场。

这样的制度安排不但基于中国在世界高教领域要处于领先地位的考虑,更是着眼于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需要。“中国应率先实现一种‘全民义务基本高等教育。”李晓明说,目前中国有很多年轻人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高等教育,一般通过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等传统方法满足部分需求。随着慕课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全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让每个愿意学习的年轻人都可以免费获得系统化的高等教育,将成为建设现代化强国进程中的一个闪光

元素。

首先,国内的大学可以将优秀课程彻底开放出来,并形成每套20门左右的基本高等教育套餐;然后,将其面向社会上的年轻人免费开放,他们在完成套餐学习后可获得结业证书,此证书将作为求职简历的一部分被认可;最后,鼓励有条件的大学和其他教育机构提供有意义的附加服务,如适当的面授辅导、师生见面、有监督的考试、身份认证等,创新学历衔接工作,最终培养出在线学士或者在线硕士。

对许多文件里“‘建设慕课资源”的提法,李晓明认为用“开设”更合理,“开设比建设重要,开设意味着有人学,当前慕课最重要的是用起来,在应用中发展。”

教师信息化素养是教育数字化的重要问题

教育数字化只有应用才能发挥作用,而要发挥作用,就要通过教师这座“桥梁”。疫情期间开展线上教学,绝大部分教师是被动应战,那么,相对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又如何呢?作为政协委员,李晓明做过专门调查,结论是“全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和状态较大面积不适应信息技术(高中)和信息科技(义教)新课标的要求”。

究其原因,部分是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变化太快,更主要是由于信息技术课程长期以来在基础教育中的定位较低,常常是和劳动技术教育课归为一类,承担课程的教师多数没有受过计算机科学的系统教育,由体育老师、英语老师教信息技术课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教师在读书期间并没有打好计算思维的基础,当新技术出现的时候,尽管他们努力学习,往往也只能停留在简单应用层面,缺乏从核心和原理层面把握新技术的能力。这种状况对于技工培训也许适合,但对于基础教育相当不利。“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这种情况是数理化等成熟学科难以想象的。这样一来,即便有了较好的新课标和新教材,受限于师资因素,也会让其实施大打折扣。”李晓明说。

为此,他建议,要总结以往大规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经验与不足,以更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教师以一种新的业务状态投入到新课标指引下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中,让中国基础教育中的计算机科学教学水平跨上一个新台阶。82F7B62B-6FC1-44DF-9BD1-0CACE5F9BB3E

猜你喜欢
慕课
基于慕课的高职公共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慕课结合传统教学对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
“慕课”浪潮下高校教学改革探讨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
农业高校“慕课”建设研究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在慕课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与服务的自我创新研究
浅谈职业院校慕课教学模式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