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弹力图相对凝血四项对危重症患者的临床合理用血指导作用中的相对优势

2022-06-10 22:06梁雄娟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16期
关键词:危重症患者血栓弹力图

梁雄娟

关键词:危重症患者;凝血四项;血栓弹力图;临床合理用血

【中图分类号】  R364.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6--01

凝血功能障碍在临床中属于一种危重症患者普遍存在的症状,此类症状主要是因危重症患者受到创伤与感染以及手术等各种因素影响,易诱发患者低体温以及有出血倾向,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输注大量的血液进行辅助治疗,另由于酸中毒以及液体复苏等情况,会严重影响患者机体凝血功能[1]。而临床绝大部分危重症患者往往在病情后半期均需要开展输血治疗,故危重症患者在申请输血治疗时,需检测患者凝血功能检查,解析其机体所需要的血液成分,以便达到高效、合理且安全的输血目的[2]。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属于临床一种新型的凝血功能的重要监测技术,在监测危重症患者的凝血共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TEG采用非侵入方式觀察纤维蛋白具体行程以及血液凝固动态,根据动力学变化将样本凝血功能进行反应。同时因TEG在检测凝血功能中的价值,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以此用于患者出血风险的判断,具有显著效果[3]。但TEG在临床危重症输血治疗患者中的应用尚未普及,对其的安全性以及实际效果暂未得到验证。故本文旨在危重症输血治疗患者开展TEG相比较凝血四项在临床合理用血指导中的优势加以探讨,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纳入我院2021.7—2022.2收治的78例危重症输血治疗患者,对其病历资料加以分析,男女患者各有52、26例,年龄21-88岁,平均(55.21±3.27)岁,体重:40-70kg,平均(53.37±1.37)kg;疾病类型: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外伤、脑出血以及其他类型各有15、10、8、8、10、12、15例。本次研究已经我院伦理委员或审核批准通过。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目的知晓,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病历资料与基本资料完整;(2)所有患者均给予危重症情况下需开展输血治疗;(3)非哺乳期或妊娠期者;(4)监测过程中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开展相关工作者;(5)能够在研究后期接受随访调查者;(6)均需开展输血治疗者;(7)无相关禁忌症者。

剔除标准:(1)存在恶性肿瘤或严重传染病患者;(2)年龄21-88岁者;(3)研究中途退出。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开展TEG与常规凝血检查。

常规凝血检查:收集所有患者静脉血,随机将血液制成抗凝样本,在规定时间内将血液样本送往检验科做凝血检验。

TEG:同样取患者2ml静脉血,使用抗凝试管混合枸橼酸钠与血液样本,随后将混合好的抗凝血样本静置于高岭土杯3-5min;随机使用TEG,根据操作要求以及相关检测要求,将普通杯置于检测架中,在杯中放入氯化钙(20uL),并在普通杯中倒入高龄土杯中的340uL血液样本,随后开展检测。TEG参数:R值:即凝血时间,代表从试验开始到血凝块开始形成的时间(min),反映凝血因子的活性,因凝血因子缺乏或存在抗凝剂时延长,高凝状态时缩短;K值:指从血凝块开始形成到TEG曲线振幅为20 mm时的时间(min),代表血凝块的运动;Angle角:描记图最大曲线弧度的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K值和 Angle角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和部分血小板的功能;MA值:即最大振幅,指TEG曲线最高点的最大振幅,代表凝血强度,MA值取决于血小板的功能和血小板纤维蛋白的作用,MA值缩小见于出血、血液稀释、凝血因子消耗、血小板减少或疾病造成的凝血因子缺乏,MA值增大见于动静脉血栓或高凝状态;LY30:代表最大振幅后的30min内纤维蛋白溶解的活性;CI:即凝血指数,反映体内凝血状态,正常范围为-3-+3,<-3为低凝,>+3为高凝。

1.3观察指标

比较TEG与常规凝血检查在输血指导中的作用。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两种输血指导对比中,TEG冷沉淀、血浆以及血小板均优于常规凝血检查,P<0.05,见表1。

3讨论

危重症患者在治疗后期往往均需要开展输血治疗,但临床在开展输血治疗前需对患者进行凝血功能检测,依据检测结果对患者开展适宜的输血治疗指导,以此确保其输血安全[4]。临床医生以往开展的常规作法往往参照常规凝血数据作为输血指导,申请输血治疗,但根据临床应用发现,常规的凝血功能检测无法准确与全面的反应患者凝血情况[5]。故极易导致危重症患者在输血治疗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常规凝血检测参数指导下所开展的输血治疗,可能会导致危重症患者在输血治疗期间发生发热与血浆蛋白过敏,情况严重时可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另由于绝大多数危重症患者均伴有免疫力低下与凝血障碍,故在输血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缝隙,极易导致患者因感染致死[6]。故常规凝血检查对于危重症需要输血治疗的患者并非是一种理想的指导方式。TEG冷沉淀、血浆以及血小板均优于常规凝血检查,P<0.05。进一步证实TEG应用价值高于常规凝血检查。TEG应用于凝血功能检测中,能够对人体相似环境进行模拟,并通过激活剂促使凝血块形成,能够记录患者凝血的全动态过程,在麻醉以及心外科、重症等输血指导中应用价值较高[7]。TEG还能够帮助临床医师获得全面且有效的凝血功能检测参数,为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指导与参考,能够有效规避盲目输血中的不良事件,防止临床无效输血。尤其在输血成分中,TEG的应用能够准确判断患者出血原因,对冷沉淀与血浆、血小板等成分的选择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8]。

综上所述,TEG在危重症患者输血治疗中具有准确的指导作用,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甘淑燕,柳美秀,闫钢风,等. 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功能检测评价危重症患儿凝血功能的比较研究[J].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21,28(10):884-889.

[2]黎绍昌,郑文斌,吴伟鑫,等. 血小板减少危重症患者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功能参数特点及相关性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9):1167-1171.

[3]黎绍昌,王田园,孙娅,等. 血栓弹力图与凝血常规联合APACHEⅡ评分对凝血功能障碍重症患者的预后分析[J]. 中国输血杂志,2021,34(9):987-991.

[4]林浩铨,郭予涛,黄楚君,等. 血栓弹力图监测下应用微量肝素治疗小儿脓毒症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J]. 实用药物与临床,2021,24(7):618-623.[5]孙越红,张丽敏,李虓,等. 血栓弹力图指标与DIC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分析[J]. 检验医学,2021,36(5):495-499.

[6]汤文,许慧,黄成姣,等. 儿童脓毒症血栓弹力图指标、黏附分子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及预后的关系[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1,13(11):81-86.

[7]骆月琴,周明,王柏磊. 血栓弹力图联合床旁B超指导预防颈内静脉置管后血栓形成的价值研究[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20,32(8):994-997.

[8]钟昌莉,张本蓉,张文龙,等. 血栓弹力图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凝血功能的临床价值[J]. 中国输血杂志,2021,34(8):864-867.

猜你喜欢
危重症患者血栓弹力图
老年危重症患者心衰发病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ICU危重症患者为防止肠内营养制剂错位输入静脉的防范措施及护理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腹内压监测对开放危重症患者胃肠内营养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与血小板聚集率、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蔡松泉
常州地区血栓弹力图alpha角值参考范围的确立
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功能、血栓弹力图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监测中的临床意义
血栓弹力图仪血小板检测对比研究
β3整合素在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