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06-02 12:42黄雯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15期
关键词:问题研究教育改革小组合作

黄雯

【摘要】目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随着新一轮小组合作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然而,目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 因此,如何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水平提高的重要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英语;小组合作;问题研究;教育改革

一、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少数人在学习,多数人在休闲

有些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由于学生没有掌握必要的合作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更由于缺少教师有效地组织调控,整个学习过程被少数的优等生或少数善于语言表达的学生“霸占”,只有他们在搁置的学习小组中能够得以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理所当然地再由他们代表各自的小组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而其他学生在各自的学习小组中只是扮演着观众的角色,以此消磨时间。这种学习方式缺失的是“合作”,其实质是课堂教学中“灌输权”的转移,即把教师自己的“灌输权”下放给了少数尖子生。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并没有亲自投入到探究知识的过程当中,他们获取知识的过程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仍然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

(二)自由放任,缺乏指导导致目的不明

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在课堂上布置了小组合作的学习任务后,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有的教师一直在耐心等待,有的如蜻蜓点水般在各学习小组间游走。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开始依次听取各组的汇报,汇报完毕,课堂教学活动便宣告结束。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可有可无,小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缺乏指导和监控的自由放任状态。在分组合作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种情况:当教师要求小组操练时,同学们不知所措,出现“你看我,我看你”的现象,他们根本不知道如何入手。

二、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对策研究

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英语课程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研究表明,小组活动能减轻学习者在参与语言交际活动中可能产生的焦虑心理,使他们表现出更大的学习积极性;小组活动更能使活动参与者产生大量有利于语言习得的交互修正,小组信息轮换型使大部分参与者,包括平时沉默或害羞的学生都积极活跃地参与。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着诸多限制,使部分老师“又爱又恨”,尽管不少教师在备课中设计了详尽的教学任务,但活动往往在课堂中出现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

(一)加强教师指导,转变教师角色

作为一位教师,要善于观察各组开展合作学习的情况,对于一开始便难于开展的个别小组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巡视时,有目的前往进行纪律的调控、方法的指导。作为一位合作者,参与到其中的一个小组中与学生一起进行角色的表演或句型的操练,并给予启发,给予鼓励和个别辅导。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整体的把握,在学生的实际学习中给予切实的指导,教师必须深钻教材,及时调整教学步骤和策略,选择适当的时机,使复杂的问题变成简单化。教师备课要活,不能一成不变;教师备课时要周到,多问几个假设,另外教师上课时的思路要跟着学生的思路跑。

(二)重视小组成员合理化

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所有成员个人的学习。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群体活动中,如果成员没有明确的责任,就容易出现成员不参与群体获得、逃避工作的“责任扩散”现象。正是由于这种社会心理效应,在缺乏明确的个人责任时,小组就会变为学生逃避学习责任的“避风港”。所以在布置组员活动中,教师应严格加强指导,使学生们清楚组内成员会有明确的分工,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和角色。如小组讨论的协调员,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人等,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小组岗位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譬如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经常变化小组长,每次均由组长主持活 动、明确分工,然后由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作为本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这对“代言人”来说,他能获得伙伴们的信任,心中自然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必然会努力做得好些,对其他同学来说,也有一种主人翁的感觉。另外,因小组的不断变动,“代言人”也不断变化,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自己的特长成为小组“代言人”,也就使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一种成就感。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各学习互动小组实行动态管理,在互动小组出现不合理现象时,应果断采取措施,及时调整和重新组合。小组学习互动的人员不宜过多,根据不同的内容和任务,划分小组的人数,一般以2—6人为佳,人数过多,其组内成员减少了充分运用实践的机会,互动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三)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尽管大部分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主动参与而使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有小部分学生,疑问基础较差或者个性内向的关系导致的自卑心理使得他们不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是等到老师注意到他们,点到他们的名字时才愿意开口。给他们的英语学习带来 了消极的作用。通过实践,我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那些平时不敢在全班级面前发言的学生愿意在小组里面与其他同伴交流,会在小组中得到同学的赞赏或者得到同学的帮助意见,从而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达到最终目的,使学生都敢于大胆地展示自我,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坚持科学的评价方式,让学生认清自我,更上一层楼。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學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孙国华, 王静. 基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小学英语合作学习策略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5(4):1.

[2] 何玉林. 浅谈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J]. 时代教育, 2012(12):1.

[3] 庆蔡. 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 2020, 3(4):170.

[4] 张淡新. 浅谈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J]. 校园英语, 2020(5):1.

猜你喜欢
问题研究教育改革小组合作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作文评改“五步曲”
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