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典型气象灾害风险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及策略研究

2022-06-01 09:40王连红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影响策略

王连红

摘要 在我国“五位一体”战略规划中,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重要举措。但近年来气候的反常变化使得农业气象灾害的危险日益增大。在此背景下,就农业典型气象灾害风险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展开探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多个维度梳理灾害防御体系及其相应机制,旨在促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农业发展质量。

关键词 典型气象灾害;生态文明建设;影响;策略

中图分类号:S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2)03–0128–03

农业一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强对农业的保护。但是,近年来,随着世界自然环境日趋恶化,各类极端反常气象灾害频发,使高度依赖气候环境的农业面临严峻挑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如此。主要从农业生态文明的总体布局出发,总结典型的农业气象自然灾害,探究其对当前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意见,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1 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生态文明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结合起来,体现了我国人民对生态环境的重视。要解决全球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的问题,必须从我国的国情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将生态环境问题视为重大议题,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根本宗旨。

近几年,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化,我国的环境状况并不乐观,部分地区时常出现极端天气,强风、干旱造成土壤严重沙化、草地退化、季节性强降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同时,大气污染指数暴涨,主要原因在于早期粗放型发展模式带来的工业污染。在“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下,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文明建设,充分反映了“全心全意”“立党为公”的宗旨。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必须从生态建设入手,而生态文明与人民的幸福息息相关,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一项重要贡献,又是一种值得借鉴的伟大力量,体现了我国的大国担当。

2 典型的农业气象灾害

农业气象灾害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与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息息相关。通常的天气现象,例如:风、雨、光、温,都是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外在条件。然而,近几年时有发生的极端天气却给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典型的农业气象灾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旱灾

旱灾指的是农作物对水的需求达到极度缺水的程度。从全球范围来看,中亚、东亚的旱灾更为严重。我国幅员辽阔,由南向北跨越多个气候区域,包括季风、温带、丘陵、高原气候区。我国的干旱区以西北为主,但由于全球气候的异常,我国的西北、华南等地经常出现旱灾。

2.2 冰雹

一般来说,短时间的暴雨都会伴随着冰雹,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天气灾难,尤其是针对一些结有果实的果树和植物。这将导致农业产量下降、作物受损、影响作物的后续生长,并对农户后续采取补救措施造成阻碍。冰雹往往发生在我国降水较多的南方地区,是强对流天气的伴生产物。针对这一问题,已有学者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检测方法,以达到有效保护的目的[1]。

2.3 洪水

洪涝也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在降水较多的区域,长期的暴雨会导致洪涝和积水。洪水的出现会导致土壤流失,同时会对农作物产生影响。而且洪水过后,庄稼的生长恢复较为困难。在有河流、湖泊的地方,水灾经常发生。洪水还会污染水源,并对农作物的健康和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

2.4 飓风

飓风和台风会对农业造成较大影响。在短期内,由于气旋的作用,可能会形成诸如龙卷风、台风之类的天气灾害,而在不同的季节,也会引发不同的后果,如沙尘暴、暴风雪。这对庄稼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我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特大暴雨,對农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在沿海地区,暴风雨发生的可能性最大。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气象风险评价。

2.5 其他天气灾害

除了上述4种典型的农业气象灾害外,还存在着诸如地质灾害、长期没有阳光、霜冻等。这些气象灾害对我国的农业发展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有效地保护我国的农业发展,必须重视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3 农业典型气象灾害风险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

3.1 气候异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气候异常的出现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直接的不利影响。我国古代崇尚“天人合一”,即遵循自然规律,不做任何违反自然、损害自然的事。然而,随着工业化社会的迅速发展,国家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如缺水、气候异常、极端天气等。因此,要积极构建地球的生态系统。气象灾害是影响全社会生态系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多年的灾情总结数据表明,若不及时处理和预防气象灾害,将对生态环境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3.2 对农业和其他产业长远发展的影响

当前,洪水时有发生。这不但会造成农业产量下降,还会造成粮食歉收。除了历史上的大洪水外,近几年我国南方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比较严重、集中的洪水和内涝。这不仅对农作物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还给其他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如制造业、工业、林业等。除了洪水和山洪外,其他典型的农业自然灾害也会波及农产品,而农业是粮食生产的根本,一旦发生此类气象灾害,就会对食品的生产造成额外的影响。此外,农业自然灾害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甚至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从农业、工业的角度来看,灾情严重会导致农业经济的大范围损失,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引起市场价格大幅波动。

3.3 对人类社会和人们生活环境的影响

除对农作物、生态系统有一定的危害外,持续的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也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定的危害。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项主要内涵,是要坚持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最近几年,北极冰川消融,海平面升高,生态系统混乱,人类贪婪的本性将会最终伤害到其自身。

4 农业典型氣象灾害风险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

4.1 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防范体系建设

农村气象灾害防范体系必须与农村发展保持一致,以稳定农村生产、维护我国粮食安全、抗灾减害、适应气候变迁为目标。我国幅员辽阔,天气差异性较大,农作物产量也存在着地域性、特征性,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健康的现代农业,必须以更为细致的气象条件作为保障。而我国作为一个典型的季风类型国家,其自然灾害类型多、分布范围广、危害严重,导致的粮食产量下降幅度在10%~20%之间。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需要不断提高农作物对各种天气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在世界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农村环境条件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也产生了新的特点。因此,需要尽快健全农村气象服务体系,合理运用气候资源,优化农村农作物的生产布局,以适应气候的变化[2]。

(1)加强农业气象专业监控和预测技术的应用。根据区域农业生产的特征,发展多时效、定量的监测分析、影响评估及预报技术,展开富有地方特色的农村气象服务。要切实面向广大农户,针对农时季节做好农产品天气预报,带动广大农户由“靠天吃饭”转向“看天管理”;针对本地农作物产品的特殊性,进一步发展壮大特色农产品、设施农民的地方特色农产品以及设施农业;发展防灾减灾气象服务,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加强农业防灾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对农业的监测预警和影响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预警和预报系统,以增强农民的防灾收入。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要充分考虑到自然灾害频发给农业经济生产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由紧急应对型转变为主动防御型;强化农业气象实用技术的基础建设,进一步健全农业气象公共服务体系和农产品天气灾害预防体系,推动农产品作物种类的更新和农作物生产方式的变化,提高农产品的趋利避害能力。

(2)为制定适应气候变迁的农业政策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要进一步认识气候变迁的规律性,并深入分析它对农业生产的有益和不良影响;深入开展农业气候分区,正确掌握农业气候资源现状与对农作物产量变化的适应性,为科学谋划农业种植业生产布局、合理调节农业种植业结构提供决策支持;深入开展农业气象灾害的风险地域规划研究,为加强对农业气象灾害的风险预警与风险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4.2 加强气象风险预警机制的应用

相比较城市而言,乡村地区更加容易受到气象灾害的影响。目前,由于农村对天气灾害的预告、警报信号的传播距离仍处于“最后一公里”,所以乡村区域的防灾减灾力量相对薄弱,设施和基础设施也相对薄弱,由于承灾能力不足,加上农户的防灾减灾意识不足,所遭受的社会冲击也较为剧烈,因此,全年由于农业天气灾难造成的伤亡人数90%以上均出现在乡村,因此,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的队伍保障体系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1)加强对气象灾害的精细监控和预警。构建覆盖范围广的预警信息发布网络,加强基础气象业务基础设施建设,共建共享,共同维护;在农业服务平台上可以提供天气信息服务,努力实现把天气预警信号发送至每一座城镇、每一个乡村、每一个农户,真正做到“进村入户”。

(2)构建全面、高效的紧急减灾管理协调联动机制。实行“当地政府领导、政府部门牵头、社区参加”的农业天气防疫减灾工作制度,进一步健全农村基层天气灾害预防和应对工作机构管理体系,努力实现乡镇有政府部门分管领导、有气象灾害信息业务网点、有气象灾害协理人员、有农业天气灾害应对工作预案;村村均有气象灾害信息管理人员,有预警信号接收能力,有高效衔接农业天气灾害预警和防疫减灾应对工作机构。

要强化政府部门对农业天气灾害的预防与管理,做好对农业天气灾难的预警工作。要积极促进县级人民政府建立并实施农业天气灾害防治规划体系,并将之列入当地发展规划。深入实施农业天气灾难的危险性调查、区划和评价;对乡村中小学、校园、民房等,开展重大天气灾害风险评价、防雷等工程;积极推进乡村地区重大天气灾害风险评价与保障服务,增强乡村预警天气灾害风险的能力;采取多种形式传播农业天气防灾减灾科学知识,增强乡村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护互援能力。

4.3 为灾害制定多层次的防御系统

在实际操作中,除了要建立早期预警机制外,还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作物。针对不同类型的气象灾害,制定相应的防灾措施。例如:防旱、防涝、气象监测等。通过强化气象监测,并借鉴以往的灾害经验制定防灾系统,并制定应急预案。例如,遇到干旱时,可以采用人工降雨。要充分发挥优势,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防御系统。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监测,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监测和预报[3]。

4.4 发挥政府领导作用和商业资助

在上述预警和防范机制的执行中,要加强政府和企业的参与。政府是强化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的重要力量,必须从上级到下级制定相应的决策,并在上层建筑方面进行科学、充分部署,这样才能切实落实各项措施。要在政府领导的层次上实现气象为人民服务。气象灾害问题,不仅仅要求相关部门关注,还应涉及社会其他力量,需要各方协调与有效合作,以政府为主体,以企业为主力,形成向心力,将各方力量汇聚一处。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全球气象灾害预警与防御体系。在不同领域、不同区域采取相应的对策。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上已相当成熟,要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使其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社会价值,积极参与环保事业。

4.5 加强校企合作与科技创新

在专业领域,要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在相关研究机构中,要充分调动有关学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与高校、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将农业、气象相关研究人员有关的创新理念转化为现实,研究出更适合的气象灾害防御系统和创新措施。此外,高校科研工作者要积极开展工作,深入乡村,对农业、农作物的认识,要有敬业精神和务实精神。同时,对作出重大贡献的科研机构和企业,要给予一定的奖励,以调动其积极性,为生态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

4.6 提高全社会对生态和环保的认识

從全社会来看,要增强环保意识,大力开展环保理念和低碳生活的宣传。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新的发展理念。从不同的发展阶段出发,设计出相应的环境保护计划,从思想上加强对环境的认识。在工业领域,保证环保教育的全面实施,避免“纸上谈兵”。同时,要充分运用各种多媒体手段,开展具有创造性的线上、线下活动,以持续培育和增强大众的环保意识。

5 结束语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需求,使从业人员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当前气象服务“三农”工作的任务已变得更加艰巨、更加迫切。现阶段,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防治工作仍存在“短板”,与农业、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差距。气象如何稳定农业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供应,是当前气象工作在新形势下为“三农”服务的重要课题;要牢牢抓住当前“三农”工作中遇到的机遇,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防灾系统建设。

从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气候异常事件给我国农业带来的冲击入手,指出了其具体的灾害类型,并提出了要构建多部门协同的多层次应急预警和防御机制。在科研、意识、实践等多个层面上下功夫,齐心协力解决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农业和农民的利益。协同各方,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贺然,陈鹏狮,黄岩,等.浅析辽宁省级农业气象服务现状、对策与建议[J].气象与减灾研究,2018,41(4):298-303.

[2] 陈健,胡正华,丁枝秀.气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与实现途径探讨[J].江苏科技信息,2018,35(2):33-35.

[3] 王燕,尹君,朱晓燕,等.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机制初探[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7,42(6):61-63.

责任编辑:黄艳飞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Typical Agricultural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Risk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Strategies

WANG Lianho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Hanwang Town, Wudu District,Longnan City, Gansu Province, Longnan, Gansu 746000)

Abstract In my country’s “five-in -one”strategic pla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a major step in my country’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griculture is the foundation of my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abnormal changes in climate in recent years have made the danger of agro-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increasing. In this context,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impact of typical agricultural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risk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its strategies. After understand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ypical agricultural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t focu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risk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combing the disaster prevention system and corresponding mechanisms from multiple dimensions, were aimed at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ensuring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Typical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mpacts; Strategies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建设影响策略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