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席传亮:声称替政府“花钱”,其实给自己敛财

2022-05-31 16:06张铎
廉政瞭望 2022年7期
关键词:花钱中心政府

│文 张铎

2015年底,时任海南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主任席传亮接受采访时,被媒体称为“中国担任政府采购中心主任时间最长的人”。从2004年担任海南省政府采购中心书记、副主任开始,席传亮已经在采购中心度过了12个年头。按照他的话说,这12年都在专门“替政府花钱”。

2015 年之后,席传亮在原职务上又干了3 年。他担任政府采购中心主任的时间达到了15年,担任政府采购中心主任时间最长的纪录,至今无人打破。一名官场人士表示,官员在同一个领导岗位上工作15年,几乎是不可能的。“席传亮是个特例,算得上空前绝后。”

席传亮更是一个性格张扬的官员,在许多场合,他都会主动谈起自己被纪委调查的往事。2009年,席传亮曾被纪委立案调查,他的爱人被叫去问话,调查组还去了他女儿的学校。调查持续一年后,席传亮返回省政府采购中心主任的工作岗位。他公开表示:“我是清清白白的,不怕接受检验。他们爱怎样查就怎样查。”

见席传亮如此“底气”十足,尤其是他2018年即将年满60岁退休,许多人一度认为,席传亮大概能平安着陆,超长的任职时间,或将成为一桩美谈。

然而就在临近退休时,席传亮被海南省纪委立案调查。近一年后,席传亮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0万元。美谈成为警钟,一个在全国公共采购领域内颇具影响力的专家型官员,其实一直在利用自己的专业敛财,是个不折不扣的“两面人”。

雅与俗:既爱雅名,又好小利

席传亮是湖南衡阳人,生于1958年。他来自一个革命干部家庭,小时候父亲因公去世,全靠党和政府抚恤金养大成人。席传亮在农干校上学,做过乡村教师,18岁入了党,20岁出头在衡阳一家国企做厂长。

1992年,时年34岁的席传亮迎来了一次人生转折。那时,海南正处于特区创建的开发热潮中,席传亮作为第一批“闯海人”,离开湖南老家,来到这座没有冬天的海岛。

在国企与政府机关等多个部门历练后,2004年,席传亮担任海南省政府采购中心副主任。当时的海南省政府采购中心还是一个处级单位,席传亮也只是一名处级官员。不过,政府采购中心是一个替政府花钱的部门,地位比较特殊。据席传亮说,海南一名省领导曾跟他开玩笑:“谁中标还不是你一句话的事!”

级别不高,权力不小,操着一口浓重湖南口音的席传亮,在官场里还有一个标签:喜欢舞文弄墨,被称为学者型领导。

席传亮拥有广泛且高雅的爱好,音乐、文学均有涉猎。他喜爱弹钢琴,曾自己作曲,还写过一本《三国领导艺术》的书,发行过万册,并邀请著名文艺批评家为其作序。席传亮曾对退休生活有过规划,提升自己的钢琴水平,同时在研究三国之后,再创作一本研究《红楼梦》的书籍。

据与席传亮有过接触的人士介绍,席传亮确有文采,并非一般的附庸风雅之辈。然而,像他这样的“雅士”,最终被披露出的贪腐行径却令人错愕不已。

据介绍,席传亮把单位公款当成个人“钱袋子”,几乎把自家所有开销都用公款报销。大到珠宝首饰,小到服饰,甚至连一块香皂,也会拿到单位报销。

从2009年至2017年,席传亮将大量个人用品,以办公用品等名目开具发票,违规在本单位和下属单位报销。根据调查,报销发票中最大金额上万元,最小金额31.2元。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席传亮还找到海口一家商行的老板,约定支付对方6%的手续费,并以办公用品等名目虚开发票。利用这些虚开来的发票,席传亮多次报销共计206.08万元,全部用于个人开支。

当席传亮虚开发票套取公款的行径被揭露后,许多与他相识的人都直摇头,表示“想不到一个以文人雅士自居的官员,吃相那般难看”。

廉与贪:三分之一的工作时间在应付各种调查

关于席传亮曾被纪委调查的事,一直有两个版本。

据席传亮说,公共采购是高危行业,因为触及到某些人的利益,各种“告状”从没停止过。2009年,相关人员来到了海南省政府采购中心,宣读了《对席传亮的严重违纪问题予以立案》的决定书。席传亮声称给时任海南省纪委领导写信,为自己鸣冤叫屈。后来,经过一年的调查,证明了自己的清白。

席传亮多次说,这次调查是对自己的“洗礼”,“这次调查让我更有自信了。我对我的下属布置工作时非常有底气,同时我对组织也更有信心,组织不会错怪一个好人。”甚至,席传亮还对外表示,因为政府采购涉及的利益巨大,多年来自己三分之一的工作时间就是应付各种调查。

一直以来,席传亮的这套说辞流传甚广,直到落马后,相关办案人员表示,早在2009年,席传亮担任省政府采购中心主任期间,便因对单位受贿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等问题受到处分。但他对受处分的事绝口不提,反而到处说自己能够继续担任主任。

“组织对我进行了处分,但还是让我继续当主任,不就证明没什么大事嘛。”席传亮落马后,在忏悔书中这样写道。

多名与席传亮有过工作交集的人士表示,2009年的调查,席传亮没有汲取任何教训,反而变得更狂了,他认为自己本事大,谁也查不了。尤其2014年,海南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成立,席传亮成为第一任主任。他在单位内部更是唯我独尊,搞一言堂。

据调查,2013年至2015年,席传亮帮助商人施某承揽省政府采购中心软硬件工程和维护项目,施某分多次送给席传亮共计41万元。拿钱办事的席传亮,帮助施某可谓不遗余力。比如有些新项目,分明与之前的项目并无关系,席传亮一句话,说这些项目是施某已承揽项目的“子项目”或“后续服务项目”,就直接发包给施某。

有过之前被调查一年仍重返工作岗位的经历,席传亮对自己的小聪明颇为自负。此后,他绞尽脑汁对抗组织调查。听闻组织调查,席传亮想法设法打听案情,跟为其虚开发票的商行老板订立攻守同盟。后来,他又召集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的中层干部开会,要求下属们出具申领办公用品和耗材的虚假证明。

精明与糊涂:熟悉业务却“动歪脑筋”

所有与席传亮有过接触的人都承认,他是行业内的专家。作为“全国担任政府采购中心主任时间最长的人”,席传亮的确精于业务。

担任政府采购中心主任后不久,席传亮就进行过大刀阔斧的改革。他说自己不信任员工,甚至不信任自己,“审批权都在一个人的手里,迟早出问题。”他废除了曾经一个人操作采购项目全程的模式,改为分段式管理操作法。各职能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分段管理实施后,最先的反对就来自内部,因为动了一部分人的奶酪。但是,席传亮的这套模式,最终获得了肯定,当时许多省市政府采购中心的官员来海南学习取经。

在2010年,席传亮亲自执笔写了数万字的论文《政府集中采购若干问题的思考》。论文用了35页A4纸,遍数政府采购的问题。面对一些媒体时,席传亮更会侃侃而谈,直击要害:“我们的《政府采购法》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采购法,但无论美国还是欧洲的主要国家,政府采购均没有下放给市场,而是作为一项公权力由政府控制,政府授权采购中心依法和市场打交道,而不是让各个职能机构自行与市场打交道。”

然而,正因为席传亮堪称公共采购领域的专家级人物,其敛财的手段也愈发“专业与隐蔽”。2015年12月,海南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决定将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下属单位省机电设备招标中心移交给省国资委,并授权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负责移交事宜。

由于太熟悉相关业务,在移交过程中,席传亮“动起脑筋”。他先借着机构改革时间差,故意延缓移交的时间,从2016年至2018年,省机电中心在席传亮的操控下一直处于停业状态。

机构停摆了,那么多事情还得有人做。尤其此前进口医疗设备和器械集中采购等业务,都由省机电设备招标中心在负责。席传亮的做法是,让两名下属通过他人挂名代持的方式,成立由他们三人控制的海南某招标服务公司。在省机电设备招标中心因为机构改革而暂停工作期间,席传亮控制的企业“接手”了这些业务。就这样,席传亮滥用职权抢了原属于机电中心的招标代理业务,自己做起独家生意。

海南一家医院的负责人回忆说,2017年底,席传亮召开省级医院设备采购负责人座谈会,再次要求各医院将进口设备采购招标统一委托公司进行代理,不得与其他招标代理机构签订第三方协议。为了不得罪席传亮,参会医院只能按照他说的做。

最终,在席传亮的“运作”下,他实际控制的公司非法获利200余万元。

曾经有人说过,一个人业务不过关,只是废品,道德有问题,就是危险品,甚至对业务越熟悉,危害性就越大。席传亮正是这样的人,他熟悉公共采购与招投标的各个环节,了解存在哪些漏洞。可是,他想的不是如何补上漏洞,而是如何利用这些漏洞。

席传亮无疑是个精明的人,但一个人将精明用错了地方,又是天大的糊涂。

猜你喜欢
花钱中心政府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小小花钱看科举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花前月下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流行的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