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云平台支持下的课堂活动设计与体验

2022-05-30 10:48黄福芳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2年9期
关键词:课堂活动学生主体

黄福芳

摘  要:随着社会大环境的不断变化,线上教学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但是面对不熟悉线上教学的教师和学生来说,如何设计课堂活动,使教师和學生都有一个比较理想的授课和听课状态是教师备课的研究目标。文章以“认识面积”一课为例,围绕课堂活动设计的活动主体,从整体性、开放性、关注学科发展等方面展开论述,进而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体验活动设计的不同性质,打造具有生态化理念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云平台网络教学;课堂活动;学生主体

云平台教学意义上的活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占据主体地位,在活动参与中具备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学生的多样化发展能够满足具备整体性和多元化的活动内容。在开展小学数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活动的设计,保证课堂设计具备合理性和有效性。通过这一方式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深入探究,形成学习自主性,感受到网络教学的趣味性,完善知识体系的构建,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下面,笔者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一课为例,探讨在云平台背景下开展教学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影响,使教师更好地了解云教育环境对数学教学的实际意义。

一、云平台支持下的情境活动——引出课题

1. 学生心理与活动设计关系分析

结合学生的实际心理特征和年龄阶段,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或思维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更加喜欢形式多样化、能发散多种思维的活动。相比之下,发散思维类活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基于这一情况,通过直播投影,笔者在黑板上画出两个长方形,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另一个长10厘米,宽1厘米。创设情境:这是两块长方形菜地,老虎大王要把这两块菜地分给山羊和狐狸,山羊让狐狸先挑选,狐狸挑了长10厘米,宽1厘米的这一块,试评价狐狸的做法是否明智。

预设1:狐狸的做法是明智的,这块菜地长,看着应该大。

预设2:狐狸的做法是不明智的,应该是第一块菜地大。

笔者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补充、总结,并介绍了应该如何比较这两块菜地的大小。连麦能听到同班学生回答的声音,聊天室里还可以看到其他学生的答案。通过更具感染力的情境创设,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在之后的课程开展和情感共鸣中也能实现有效呼应。

2. 学生实际与基本概念关系分析

这节课开展的核心是面积的含义。创设情境之后,需要更加贴切地引出课题。针对云平台的使用,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为学生创造具备真实性的学习环境。笔者让屏幕前的学生拿出自己的数学教材,根据上述菜地的案例,先去猜想数学教材封面的大小,在没有给出面积的定义之前,让学生感受面积与物体表面的大小有关,再找学生视频连麦,让其他学生作为观察员,看看他猜想的面积是否正确,最后给出总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表面)的大小就是面积。笔者特别强调,不能与周长相混淆,用手衡量数学教材封面的面积时要用手掌面去对比封皮表面的大小,而不是去衡量数学教材封皮外围的一周。

二、云平台支持下的教学过程——探究新知

教学过程的开展主要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在活动开展的内部和外部进行双向转化。其中,外部教学过程主要指学生的体验类活动,如感知或者语言操作等;相反,内部教学过程主要指学生的内心活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外部教学进行内化,实现内部再次外化。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

基于这一情况,在“认识面积”的云平台教学设计中,需要重视学生内部与外部的有机结合。体验实践活动的设计需要体现出多元化,以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指导学生进行实际体验,将知识不断内化,升华情感。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更具层次性的活动,同时活动的设计要具有逻辑性,逐渐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任务也实现由简单逐渐转向复杂,初级任务过渡到高级任务,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笔者让学生先去观察不同图形(圆、三角形、正方形)作为测量长方形面积的单位,通过对比发现正方形作为测量单位更合适、更准确。学生体验了通过不同的测量单位去测量面积的大小,深入体会了面积的定义。不同的测量单位去测量面积的大小,这一过程体现了体验活动开展的实质及内化的过程,通过对基本概念的分析,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

1. 关注体验活动的实质,建构基本概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历独立思考并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能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为提升学生认知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笔者在此设置了“描一描”“涂一涂”的活动。活动设置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让学生区分周长与面积的不同点。周长只是绕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而面积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表面)的大小。在没有了解面积之前,让学生去猜想数学教材封面的大小,会有部分学生猜想成数学教材封面的周长。因此,有必要在此处强调周长与面积的不同,且面积这一内容本身也是在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迁移来的。

2. 实现体验活动的内化,感悟知识难点

需要注意的是,在活动设计与实践时,学生这一过程中的感官调动较为重要。因此,采用多样化的方式调动感官,如看、听、情感体验等,学生可以在不同的体验活动中感悟其中的奇妙之处,这样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有利于知识的内化。

三、知识巩固环节分析

在课堂实践设计中,需要注意活动本身的开放性,旨在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活动。针对活动的每个不同方面都要注重其开放性,如活动的设计、活动的具体流程、活动的开展时间和空间等,学生在这种情境下参与课堂,有利于发挥其效能感,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轻松地获得知识,提升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课堂活动过程的开放性分析

基于云平台开展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关注活动过程的开放性,整个活动的全程应当是动态发展、实时变化的。在以往封闭式的课堂管理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也难以开发学习潜力。在较短的时间内,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对具体化的活动具有较大局限性。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设计中进行适当的活动探索,为学生保留具体的时间,以保障课堂活动的效果。

在让学生巩固练习时,笔者多次语音连麦,让学生去解答,积极回应聊天室里学生的疑问。在看不到学生是否已经完成相关习题时,通过签到的形式判断有多少名学生已经完成。签到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使学生产生相应的紧迫感去完成相应的题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巩固练习中,笔者安排了周长和面积的比较——测量数学教材封面的周长和面积大小,借助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加深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生动地诠释了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在這个环节中,笔者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经历理解图形面积的含义,探索一般图形比较面积方法的过程,同时也设计了许多活动,如直观感知层面上的“说一说”“摸一摸”;按照面积从大到小排列5个图形的活动。这些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同时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也为下节课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做好铺垫。

2. 课堂生态环境的开放性分析

课堂上的生态环境主要是指师生、生生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生态环境。在这一课堂环境中,课堂氛围是和谐、平等、尊重和信任的,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黏性,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得到缓解,教师与学生的鼓励和安慰能够增加学生的心理建设强度。

在网络教学时,笔者尝试多次让学生语音、视频连麦。例如,让学生猜想数学教材的封面的面积,再猜想自己的书桌面的面积。通过猜想这些物体的面积,感受物体面积有大小的存在等过程,把间接的数学知识与直接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起来,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在这里,生活是形式,数学是本质,笔者适当鼓励聊天室里的学生说出关于本节课的知识点,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面积这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这一学习方式同样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四、课后活动分析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但加快了知识的更新与技术的进步,还促进了云平台支持下的教育教学模式,衍生出真实空间与虚拟空间并存,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具有深远影响。现阶段,信息素养在信息社会发展中是一种关键性的能力。在课后活动设计中,笔者用电子白板软件绘制出面积大小不同的图形,让学生去涂色、填充这些图形来比较面积的大小。学生即使在线上学习,通过现阶段的信息技术不仅能全面、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还能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直播课后,数学组集体备课,分享学生的掌握情况,讨论出用批改作业的方式去观察学生当堂课的学习情况。由于无法批改实物作业,所以选择了网上批改作业的方法,把学生有错误的地方实时反馈给学生,并及时跟踪是否已经掌握,确保听课内容确实已经吸收、消化。通过作业的反馈情况,可以总结出学生的掌握情况。笔者还布置了适量的作业盒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自愿完成,目的是强化练习。

网络教学的设计和体验需要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保证教学的整体性和开放性。对于线上教学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可以通过学科组集体备课寻找解决方法,学生可以请教教师,还可以在课后观看课程回放进行巩固。云平台支持下的课堂活动设计体现了以下优势:其一,突破了教学的地域限制。教师和学生只要通过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就可以开展教学活动,解决了因为疫情防控而不能聚集的问题,师生在家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其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现在网络资源很丰富,可供选择的平台也很多,很多平台都是“直播 + 录制”的方式,都有课程回放功能,如果在直播时间无法参与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回放自主学习,学习知识的途径更加广泛。总之,云平台支持下的课堂活动设计是一种新的尝试,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朱晓鸽. 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J]. 中国远程教育,2000(12).

[2]田慧生. 关于活动教学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J].教育研究,1998(4).

猜你喜欢
课堂活动学生主体
课堂的“生命”在于“活动”
浅谈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活动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课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研究的初探
小学初级汉语课堂活动设计思考与实践
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激活小学语文课堂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