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龙头领跑 工业动能转换推动传统产业提升与新兴经济培育“双赢”
——从大企业税收看长治经济发展策略

2022-05-23 05:03长治市财政局
山西财税 2022年4期
关键词:税收收入双赢全市

■长治市财政局

大企业作为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和行业龙头,行业影响力高,引领作用力强,规模效应显著,纳税贡献突出,是当地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2021年,长治市大企业税收收入总计341.87亿元,为承载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对冲疫情影响和推动市场主体稳定发展上贡献着不可替代的巨大力量。本文旨在以税收视角反映经济运行发展趋势,提出合理建议,更好地服务政府决策参考和城市经济发展。

一、数据探微:大企业税收运行状况揭示长治经济发展特征

(一)全市大企业税收基本情况

2021年长治市纳入大企业名单正常户共1208户,大企业主体增势足,能够为后续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支撑动力和生机。区县分布情况看,大企业主要集中在潞州区、襄垣县、高新区与上党区,其中潞州区户数最多,325户占比达26.9%;襄垣县、高新区、上党区三地户数均在100户以上,合计占比30.46%;其余9个县区户数均在100户以内,合计占比42.64%。(详见表1)

表1 2020、2021年长治市各县区大企业户数分布情况

1.重点县区大企业税收贡献突出,整体税收规模实现正增长。按各县区税收规模波动情况来看,全年大企业税收占全部企业税收收入比重超85%以上的有6个县区,大企业税收形势稳定向好。(详见表2)

表2 2021年大企业税收收入分县区统计 单位:万元

2.重点行业大企业税收增速可观,传统产业优势依然突出。从大企业产业结构来看,工业经济整体稳中有进,采矿业、制造业等传统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第二产业发展占据绝对优势。主要行业中,采矿业大企业2021年税收贡献率居于首位,同比增长42.97%。房地产业景气度下降,金融业增幅不明显,制造业大企业税收占全市制造业税收比重高达78.92%,同比增幅高达91.78%,税收增势强劲。(详见表3、4)

表3 2021年长治市大企业产业布局单位:亿元

表4 2021年大企业主要行业税收情况统计 单位:万元

3.重点领域大企业减免税近五成惠及民生,税收优惠激励科技创新。2021年全市大企业享受减税降费3.75亿元,同比下降38.42%。按减免项目来看,改善民生减免税收1.8亿元,扩大内需减免税收约1亿元,鼓励高新技术和转制升级两个减免项目税收分别为0.40亿元和0.19亿元。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在调结构、促改革、稳增长、激活力中发挥引擎作用,税收支持使企业有更多资金缓解疫情带来的冲击,或更大力度投入到自主研发与自主创新,促进企业复工复产、持续健康发展。

(二)全市大企业税收经济发展特点分析

1.以煤炭业为主的能源工业和以钢铁业为主的制造业增势强劲,传统产业持续引领工业经济发展。从税收数据上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大企业税收共计241.83亿元,同比增长41.34%,占全市能源工业税收比重达97.5%,对全市大企业税收增收贡献率达到71.7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税收收入为7.11亿元,同比增长38.06%,占全市制造业税收比重为11.13%,钢铁业发展将在绿色双碳双控产业升级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龙头带动推动能源转型、绿色发展,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释放新动能。从行业、产业龙头企业集团税收情况来看,呈现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营利能力不断增强、创新动能不断强化的良好态势。其中潞安化工集团作为长治市企业的“中流砥柱”,2021年也完成了现代煤化工转型重组,引领现代煤化工飞速发展,同时积极培育新材料、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集团全年税收收入达186.13亿元,同比增长60.55%,贡献了全市大企业52%的税收;潞宝、成功集团作为民营企业代表,税收翻N倍增长,同样为全市经济发展起到了突出有力作用,并为培育发展氢能、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方面作出积极探索。

表5 2021年部分重点企业集团税收入库情况表单位:亿元

3.高新技术企业带动产业链发展,创新动能不断增强。

目前高新区和经开区入驻高新技术企业达150户,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比重为80%。2021年全市大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开票金额为797.71亿元,同比增加394.35亿元,增长97.77%。一方面是高新技术企业复产复销迅速的体现,另一方面反映出其活跃度大幅提高,积极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对我市激发创新活力、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瓶颈之困:大企业税收视角分析指向经济发展短板

(一)经济税收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区域发展依赖“因煤而兴”

从煤炭行业税收收入来看,2019年至2021年,全市煤炭行业大企业税收收入占全市税收收入比重分别为58.11%、57.28%、57.34%,占大企业二产税收收入比重分别为79.12%、80.64%、78.71%,煤炭行业在经济税收运行中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区位优势和集团辐射成为经济税收不均衡的重要原因。税收贡献大的集团成员企业大多为煤企,全市区域经济发展及税收依赖于煤炭行业发展的基本面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

(二)新旧动能转换效能不足,产业结构需不断优化

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是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但从产业结构上看,第二产业税收比重依旧偏高达89.87%,第一、三产业比重同比均有所下降,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并不突出。其中第三产业同比下降3.48个百分点,增速低于第二产业38.72个百分点,反映全市在产业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上尚有提升空间。全市经济增长得益于第二产业强劲拉动的同时,应进一步注重第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提升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行业的发展步伐。

(三)企业科技创新载体不足,人才资源支撑力不够

全市大企业发展从总体数量、经济总量、管理模式、发展路径、营商环境等方面与其他省市存在一定差距,最突出的问题在于我市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独角兽等高能级企业相对较少,尤其是辐射全国的本土大企业体量较小,缺少更多具有较大规模、较强号召力的大型企业、“向心力”集团,包括具有长治特色的产业。经统计总部在山西的千户集团共36个,其中总部在长治的仅有4个。另一方面企业生存发展和创新发展面对更多挑战和机会,人才资源支撑力不足成为科技创新的主要瓶颈,也成为影响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制约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三、应势而行:把脉行业发展动向、挖掘企业发展潜力、寻求经济发展定力

一是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出发点,以煤炭、钢铁行业和煤化工产业发展为主导,延伸产业链,加大投资度,保持上活力。从税收趋势看,全市工业经济保持增势,煤炭、钢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涨幅明显,市场需求有望持续增长,煤炭、钢铁行业税收前景较为乐观。从行业产业发展来看,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今后需实时关注煤炭、钢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保持煤炭、炼焦、冶金和电力等传统优势产业活力和动力,延伸产业链,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用足用好国家在特定行业或支持领域下的方针政策、扶持资金等,探索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

二是以“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为目标,以医药健康、半导体、光伏、氢能等产业为引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技术人才建设。长治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很大。从代表性大企业产品产量、税收情况来看,以振东集团大健康产业项目推进为代表的医药健康市场税收潜力显露,在后疫情时代国民健康意识与日俱增有力推动该行业长期优质发展;另一方面,潞宝集团近年来与北京海德利森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氢能装备产业项目,下半年又与申能集团合作打造氢能产业园项目,紧跟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能源行业氢能发展潮流,有力为推进山西企业转型树立标杆。而在其他新兴产业发展上,高新区、经开区以其产业发展活力和集聚效应,正在成为质地足、含金量高的财政收入新增长点。其中经开区聚集项目建设,培育巩固了一批如半导体材料制造、高科LED显示屏、中德集团铝材管材产品、日盛达光伏玻璃为典型精品的优势企业和新兴产业。应鼓励新兴产业上下游企业继续协同创新,推动新兴产业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多链融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构建具有长治特色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经济体系。

三是以“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为抓手,以创新升级企业新业态、新产品为提升服务效能,完善政策体系,推动领航企业做大做强。近年来,以潞安化工、潞宝、襄矿、成功、清华装备、淮海工业等为例的行业龙头为引领企业成长、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需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持续加大惠企措施支持,做好要素保障、纾困解难等服务,加强多部门沟通对接,科学研判经济形势,高质高效协调解决企业需求,有效释放企业潜力潜能,推动“领头雁”企业结合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以更多新产品新特色带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动力源,努力打造专精特新企业队伍。

四是以“优化投融资环境、实现经济金融健康发展”为纽带,以健全机制,完善平台为手段,强化监管,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投融资支持。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长治高度重视金融业发展,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加,业态日益齐全,初步形成银、证、保为主体,融担、小贷、典当等并存的金融体系。近年来“项目为王”成为经济发展重点工作任务之一,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已是趋势,今后长治需以建设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全力打造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为契机,健全机制,完善平台,强化监管,在金融招商、金融扶贫、金融服务、融资对接等方面下功夫,打造更加完善的金融生态,为长治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的投融资支持。

猜你喜欢
税收收入双赢全市
做大湖南省税收收入规模的对策分析
China
互学双赢
贵州国税收入首次过千亿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德资双助 老少双赢
谋划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