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三化”目标铸就资助育人品牌

2022-05-06 22:40王霞王军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2年4期
关键词:随州市三化助学

王霞 王军

近年来,随州市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对标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学生资助工作相关要求,实现了“三化”目标,即资助工作精准化、资助管理标准化、资助育人品牌化。随州市积极探索资助育人新模式,形成了以“政府主导、财政支持、社会参与、学校落实”的资助育人体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和突出成绩,先后荣获“湖北省学生资助工作典型单位”“湖北省社会捐资助学优秀地区”等称号。2020年,随州市所属3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学生资助管理机构标准化建设创建省级验收;2021年,随州市率先成为全省标准化创建全面达标地级市。

靶向发力,资助工作精准化

学生资助贵在精准、重在规范。随州市教育局深入研读资助政策,对标工作要求,强化责任担当,扎实开展学生资助“三个精准”行动,即资助对象精准、资金发放精准、数据录入精准。

精准识别资助对象,确保学生认定零误差。把资助对象精准作为“三个精准”的前提条件,加大资助对象精准识别力度,确定重点资助“七类人员”。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自然灾害、电信诈骗、返贫致贫等影响因素,每年通过入户走访、调查了解等方式,实现对贫困学生名单和资助力度的动态调整;积极协同市乡村振兴局、民政局、残联等部门摸准贫困学生底数,实施数据对接共享,建立精准资助学生花名册和精准电子信息数据库。为提高识别精准率,随州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大胆创新,借力“互联网+资助”模式,自主研发了资助信息比对管理系统,用大数据比对实现数据精准化,确保受资助学生认定零误差,推进资助信息化建设工作。

精准发放资助资金,确保资金拨付零误差。把精准发放作为“三个精准”的重要一环,按照资助政策标准,足额发放资助资金,力求不漏一生、不错一个、不差一人。通过发放“明白卡”“提醒卡”等方式对接学生家长,全方位、多层面开展学生资助宣传工作,确保国家资助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资金发放上力求做到与发放人数一致、与学生信息一致、与资助标准一致、与上报数据一致,从而确保资金拨付零误差。据统计,2017—2021年,全市共发放资助金3.72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16733人次。

精准录入资助信息,确保数据质量零误差。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管理责任、加大培训力度、按时高质填报、做好技术服务,达到了提升学生资助数据质量的目标,实现了连续多年学生资助信息录入“3个100%”(学校机构100%纳入系统管理,资助项目100%纳入系统管理,资助信息100%填报)和“3个零误差”(系统中在校生数据与实际在校生数据“零误差”,系统中困难学生数据与实际认定困难学生数据“零误差”,系统中资助数据与实际资助数据“零误差”),确保了资助数据的准确、完整。

提档升级,资助管理标准化

路虽远,行则可至;事虽难,做则必成。随州市教育局一直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把它作为德政工程、爱心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全面开展学生资助管理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队伍建设标准化。按照《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学生资助管理标准化建设的通知》相关要求,随州市召开专题会议,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学生资助管理示范单位考核评价相关文件,指导县市区资助管理单位全面开展创建工作。各地成立了独立建制的学生资助机构,配备适应工作需要的专职人员,健全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各种业务培训,打造出一支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爱岗敬业、作风扎实的工作队伍,织就了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帮扶网络。全市资助工作步入资金投入逐年增长、资助范围不断扩大、资助水平持续提升的良性轨道。两年来,随州市教育局对13个“资助管理优秀单位”、65名“资助育人优秀工作者”进行了通报表扬。

硬件设施标准化。以奖补政策为杠杆,以示范创建为契机,撬动“学生资助管理示范学校”创建热潮。全市各地各学校对照示范单位创建标准补短板、强能力,推动资助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和精细化。近三年来,全市各地各学校资助中心均已提档升级,办公室、接待室、档案室宽敞明亮、功能齐全,室内防火、防盗、防潮、防鼠设施一应俱全,各项管理制度、业务流程、资助信息一目了然。全市637所学校全部达到县级标准化创建标准,其中159所学校达到市级标准化创建标准。

资助程序标准化。随州市以“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为目标,严格落实资助管理,建立了一整套标准化的学生资助工作程序,具体包括政策宣传、信息采集、比对确认、个人申请、学校认定、数据查重、结果公示、资金发放、建档备案等。多年来,随州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严格按照资助程序,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有力推进学生资助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全市脱贫攻坚工程贡献教育资助力量。

多元创新,资助育人品牌化

学生资助,是大仁大智的事业。随州市教育局以追求卓越的坚韧,打造了“三个一”的资助育人品牌,即一套资助育人模式、一种走访扶慰方式、一批捐资助学善举,打造出资助育人新品牌。

资助育人促成长。随州市连续三年举办“励志演讲”大赛,百余名贫困学子讲述“助学、筑梦、铸人”的感人故事,点燃了更多贫困孩子的激情和梦想。在今年3月举行的全市“感恩征文”大赛中,受助学生写体会、表决心、话感恩,经过层层筛选,共推送136份优秀学生作品参与市级评选。大赛活动的开展,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感恩情怀融入资助育人全过程,形成了有广度、有深度、有社会影响力的资助育人氛围。随州市积极拓展育人路径,首创“公益励志研学”活动,组织优秀贫困生代表到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博物馆、辛亥革命纪念馆等地,感受大学氛围,接受红色教育,开阔眼界视野,树立远大理想,厚植爱国情怀。

走访扶慰显真情。为深入推进资助育人,提升资助服务质量,更好地传播教育帮扶正能量,随州市率先开展贫困生走访慰问工作,每年申请专项资金60万元全部用于开展“春季大走访、冬季送温暖”行动。2018—2021年,随州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联合义工联合会、志愿服务联合会招募247名走访志愿者,分成60个走访小组入户慰问,深入贫困生家庭,了解生活状况、致贫原因、健康状况等。各小组走访到户核实贫困程度,赠送学习用品,按小学(幼儿园)1500元/学年、初中2000元/学年、高中3000元/学年标准一次性发放资助资金。全市先后帮扶特困特优学生690人次,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全市众多学校设置了心理辅导室,疏导贫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邀请家庭教育专家为高三备考的受助学生及家长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纾解高考压力,鼓励受助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高考备考。2021年“8.12”随县柳林特大洪災后,市、县两级资助中心负责人立即带着救灾物资奔赴受灾现场,摸清受灾家庭学生情况并做好心理安抚,从物质和精神双重层面给予他们悉心守护。

捐资助学暖人心。2004年秋,在还未实施国家资助政策时,随州市政府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成立了“市经常性扶贫助学工作领导小组”,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教育局局长为副组长,财政、税务、民政、妇联、共青团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建立经常性扶贫助学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统筹协调各种形式的经常性扶贫助学工作项目。为规范扶贫助学资金管理,增强扶贫助学资金使用效益,随州市政府于2005年出台了《随州市扶贫助学资金管理办法》。这些善举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一大批社会爱心人士和企业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在全市掀起了捐资助学的热潮,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纷纷设立救助基金。2019—2021年,全市共募集社会助学资金3475.11万元,资助贫困生80992人次。随州市已连续四年被评为“湖北省社会捐资助学优秀地区”。

求学不止,资助不息。“十四五”期间,随州教育人将始终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资助育人工作理念,让资助工作更精准、资助管理更先进、资助品牌更闪亮,继续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助力每一位贫困学子带着爱、带着光努力奔跑,一起拥抱更加精彩的未来。

责任编辑/杨万军

猜你喜欢
随州市三化助学
随州市民宗委命名24个“民族团结之星”经营户
随州市命名表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经营户
湖北省随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向市民宗委赠送锦旗
随州市羊布病综合防控净化措施的探讨
实施矿井“三化”建设持续提升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水平
“三化”党员评议工作 打造合格党员队伍
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三化”
新常态下兵团三化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
关爱·帮扶·助学
为助学一诺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