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N”打造特色课后服务

2022-05-06 21:21李丹张晓霞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2年4期
关键词:探究性习题特色

李丹 张晓霞

什么是“双减”?为什么要“双减”?“双减”后学校怎么做?作为教育人,要弄清改革的目的,保证理解不偏差、方向不错误、执行不犹豫、行动不偏移。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寻找最优路径,保证减负增效。明方向,理思路,武汉市光谷第二小学在“1+2+N”特色服务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1”:强化学科主阵地,优化作业管理。“双减”政策要求全面减少义务段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第一,控制作业总量。各学科布置的作业必须由班主任总体把控,以确保学生每天的作业总量不越线。一门学科书写量稍大,另一科则尽量布置实践类作业,在协调沟通中达成平衡。第二,优化作业设计。各学科组将作业设计纳入集体备课流程。依据学情,深研教材,精选习题,体现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层次性,进一步提高作业质量。第三,实行作业分类。学科作业提供自助菜单,分为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和探究性作业三类。基础性作业以课本和课堂作业为主,人人完成;拓展性作业精选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启发性的习题;探究性作业以特色作业为主。拓展性作业和探究性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在作业管理上,要求教师跳进“题海”精选习题,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增设作业自选菜单,让学生跳出“题海”。依据学生实际,鼓励大多数学生挑战自我,选择拓展性作业和探究性作业练习,从而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2”:优化课后服务课程,提升综合素养。调查表明,超过95%的家长愿意让孩子参加学校的课后服务。课后服务主要有两种:一是由语数英教师进班,进行个性化辅导、答疑解惑、作业辅导等;二是开展阅读体验、体艺活动、劳动教育等课后服务课程。

学校充分挖掘教师自身的专业特长,依据家长自行选择的服务时间,将第二节课后服务实行同年级合班,由综合学科教师授课,以“学生固定、教师走班”的模式,开展象棋、绘本阅读、编程猫、创意绘画、書法、合唱、游戏、律动、篮球、羽毛球等丰富的基础性服务课程,让更多的学生在多彩的课后服务中释放天性、培养兴趣,在校内学好学足,满足学生普遍性需求,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了给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深层次、高水准的专业辅导,学校开展了啦啦操、足球、合唱、舞蹈等特色服务课程,举办“校园杯”足球、篮球、羽毛球联赛,在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学校进一步凝练办学特色和提升办学品质。基础服务课程满足了学生普遍需求,特色服务课程满足了学生个性化需求。

“N”:丰富的项目式作业,实现家校共育。学生在校内完成学科作业,回家只需完成阅读、劳动、体育等丰富多样的“N项目式作业”。学校制订了学生自选项目式作业清单,并向全体学生及家长推广。作业清单有五个类别,分别是阅读体验、劳动教育、文体活动、关注时事和科技制作。每个项目里,根据年级不同,会有多个选项供学生自主选择。比如:每日必选“阅读体验”类的“我爱阅读”,即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周末必选“劳动教育”类的“洗红领巾”;每月必选“劳动教育”类的“整理房间”……低年级学生回家没有书面作业,实践类作业不少于三项,中高年级相对减少,符合学生实际需求。

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学校始终注重“课后服务”的全链条。既关注“课后服务”的前端,以“课堂革命”为突破口,向课内要效果、要质量,又关注课后服务的末端,做到课内与课外共同监管。对家长自主选报的培训班,建立监管机制,掌握学生所报校外培训的科目,及时监控校外作业量,与家长进行沟通,引导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学校打造的“1+2+N”特色服务,是落实“双减”政策的有效举措,课后服务的开展大大提升了家庭幸福指数。

责任编辑/杨万军

猜你喜欢
探究性习题特色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特色种植促增收
抓住习题深探索
中医的特色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