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安宁庄清墓出土银饰品简析

2022-04-26 08:20李燎原寇玉海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22年12期
关键词:花头墓主吉祥

□李燎原 寇玉海

2021 年9 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北京市海淀区安宁庄建设地块发掘了6 座晚清至民国年间的墓葬。其中,M3 出土两套银质头饰品,器形别致,纹样精美。现简述如下。

一、墓葬概述

M3,为三棺合葬墓。中棺下葬时间最早,被压在东棺、西棺的下边。(图1)

图1 M3 平剖面图

东棺 棺底板和最下边的侧板未朽,残存木板为柏木,棺内见零星人骨。头部位置出土银簪、银扁方各1 件,右手腕处出土银耳环1 件,据随葬品类别推测墓主为女性。

西棺 已朽,尸骨保存尚好,头向北,面向上,仰身直肢,墓主为男性。肩、腹部各出土一枚“同治通宝”铜钱。

中棺 已朽,棺内仅存头骨。头部出土银扁方1 个、银簪5 个,据随葬品类别推测墓主为女性。

二、出土的银饰品

(一)M3 东棺出土银饰品

杖形簪 1 件。标本M3:1,由簪头和簪体组成。簪头顶部为一葫芦状物,上部残缺;中部用掐丝工艺制出如意状卷云,上挂若干小环(多失)。下部为圆珠,圆珠下为簪体。簪体细长,与簪头部相接端较粗,另一端则较细。簪头最大径2.1 厘米,簪体径0.1~0.3 厘米,总长16.1 厘米。(图2-1)

扁方 1 件。标本M3:2,长方形,光素无纹。一端呈半圆形,另一端卷成轴孔状,内侧錾刻“永远足纹”。长8.9 厘米,宽0.8 厘米,厚0.04 厘米。(图2-2)

耳环 1 件。标本M3:3,由长弯针、本体及尾片组成。长弯针,圆柱状,弯曲,头端细,用以穿挂于耳孔中。本体正面錾刻珍珠地纹,饰以蜜蜂形花纹。尾片呈扁平状长方形,弯曲,用以夹住耳垂。通长3 厘米,宽1.3 厘米。(图2-3)

图2 M3 东棺出土银饰品

(二)M3 中棺出土银饰品

花头簪 1 套4 件。由花形簪头和细长簪体组成,形制大体相同。标本M3:6-1,簪头鎏金,两面凸鼓,呈五瓣梅花形对合,花头遗落,材质不详。下层花瓣间錾出花瓣式五角星。簪头直径3 厘米,总长12.2厘米。(图3-1-1)标本M3:6-2,簪头为15 瓣菊花,花蕊部分凸起一圆圈,圈内焊接银片制成的“福”字。簪头背面压印“兴元合”戳记。簪头直径2.5 厘米,总长12 厘米。(图3-1-2)标本M3:6-3,样式同前,圈内焊接为“寿”字。(图3-1-3)标本M3:6-4,簪头为14 瓣菊花,鎏金,花蕊部分凸起一圆圈,圈内焊接银片制成的“寿”字。总长15.7 厘米。(图3-1-4)。根据其出土时的位置,此4 支花头簪应是固定某一发式之用。

长簪 1 件。标本M3:7,由簪体和簪头、手柄组成。簪体一面平,一面弧凸,头端尖如锋,背面錾刻“永远足纹”字样。簪头亦扁平,自左向右分3 部分:左侧部分中间有一蜘蛛,蜘蛛两侧有羽翼展开,形状与蝙蝠羽翼类同;中间部分由10 段竹节组成,竹节分上下两层,皆饰以花纹,其中,上层1、3、5 和下层2、4 段竹节上錾刻珍珠地纹,花纹有石榴、波浪、竹叶、绳纹、三角等;右侧由镂空方胜组成,方胜饰绳纹,8 个角上各錾一朵小花蕊。手柄呈圆体绳索状,末端呈扇形反卷。总长23.2 厘米(簪稍曲)。(图3-2)

扁方 1 件。标本M3:5,由扁身与扁头组成。扁身略弯曲,长条形,头端半圆,边界绕一圈回纹,回纹中,一枝藤蔓将牡丹、梅花、莲花连接在一起,空白处饰以珍珠地纹。扁头为一滚绣球的狮子,狮足、尾、饰带间镂空,刻画精致,栩栩如生。总长12.2 厘米,宽1.8~2.3 厘米,厚0.07 厘米。(图3-3)

图3 M3 中棺出土银饰品

三、结语

(一)墓主相关信息

墓葬形制及出土物特点显示,M3 为清末至民国初年常见的平民墓。

根据3 棺的位置关系,推测东棺、西棺里的墓主为夫妻,中棺被东、西棺打破,证明墓主早于东、西棺墓主入葬,且与东、西棺墓主存在关系的可能性较小。

西棺出土“同治通宝”铜钱2 枚,该铜钱铸造时间为清穆宗同治年间(1862—1874 年),故推测西棺墓主入葬时间不会早于1862 年。东棺棺内仅见零星人骨,无纪年相关出土物,无法明确其入葬时间早于还是晚于西棺墓主的入葬时间。

东棺、中棺各出土扁方1 件。扁方,也称“满洲大簪”或“扁簪”,用于固定头发,是清朝满族妇女梳“两把头”的重要发饰,故东棺、中棺墓主或为满族人。

(二)银饰品特点

1.戳记。又称印记,属于契约的组成要求。民间银饰品大多标有戳记,是商家在买卖过程中,用于证明商品特定身份的标志。为了不影响美观,戳记多刻于隐蔽之处。戳记的刻制方法有阴阳之分,清代以前,银饰品的戳记多以錾刻阴文为主,清代以后,则以印模阳文为主。北京安宁庄清墓出土银饰品上的戳记均为阳文,其内容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银楼的店号。中棺出土的花头簪中,福簪(M3:6-2)和寿簪(M3:6-3)的簪头背面皆压印“兴元合”戳记。这“兴元合”便是银楼的店号,此戳记一来用于防伪,二来在遇到店家开展银簪的折旧调换等促销业务或质量出现问题的退换业务时,可凭此前往店家办理相关手续。一类为银的成色。中棺出土的长簪(M3:7)簪体的背面,以及东棺出土的扁方(M3:2)残存部分的内侧,都刻有“永远足纹”字样。“足纹”一词在银饰品上的应用出现于清朝。所谓“足纹”,是指清朝法定银两标准成色,“永远足纹”是当时商家对购买者做出的公开承诺,长簪(M3:7)和扁方(M3:2)上的“永远足纹”字迹明显不同,显然这一承诺在当时具有普遍性。

2.题材。北京安宁庄清墓出土银饰品有着丰富的纹饰,其中,以吉祥纹表现得最为活跃,可谓“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根据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祥禽瑞兽、花卉果木、吉祥符号、吉祥文字等。

祥禽瑞兽纹饰有耳环(M3:3)的蜜蜂纹饰、扁方(M3:5)的狮子滚绣球纹饰等。“蜂”与“丰”谐音,故蜜蜂纹饰寓意风调雨顺,丰收吉庆;俗传,雌雄二狮相戏时,它们的毛纠缠在一起,滚而成球,小狮子便从中产出。故绣球乃吉祥之物,狮子滚绣球寓意好事在后头,等等。

花卉果木纹饰有长簪(M3:7)的石榴纹饰,扁方(M3:5)的牡丹、莲花纹饰等。榴开百子,故石榴寓意多子多福;牡丹寓意富贵,梅花分五瓣,寓意“福、禄、寿、喜、财”5 种福。莲花又称为荷花,与“和”谐音,寓意祥和吉利,一枝藤蔓将牡丹、梅花、莲花连接在一起,寓意富贵延绵不断,等等。

吉祥符号纹饰有长簪(M3:7)的方胜纹饰。方胜由两个菱形压角相叠而组成,一方面取胜的吉祥意义,寓意“优胜”;另一方面取其形状的压角相叠,寓意“同心”。

吉祥文字纹饰有花头簪(M3:6)里的福、寿簪。

至此,两位体态优雅的女子出现在我们面前,薄施脂粉,头插银簪,缓缓地转身,眼里有着对幸福的向往,一笑一颦,尽是风景。

猜你喜欢
花头墓主吉祥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与人为善 一路吉祥
辽宁法库叶茂台七号辽墓的年代及墓主身份
苏州话里的“花头”
一品红的写生方法
“梳妆楼”墓主考浅析
与赵琦先生商榷
天竺葵花的写生方法
岳麓秦简《廿七年质日》所附官吏履历与三卷《质日》拥有者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