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治疗研究

2022-02-21 00:49马德礼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2年3期

马德礼

摘要:目的:为了更好的研究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大滩地区大滩、村西铁迈村、东铁迈村、下大滩村、白土沟村、红沟村共检测到427例牛有发热黄疸型牛病的显著临床症状,按照其临床特点将其区分为牛泰勒虫病、牛巴贝斯虫病、无浆体病、螺旋体病、支原体感染五种,根据疾病的临床特点进行用药,观察用药后疗效。结果:结果显示运用不同药物对五种发热黄疸型牛病的治疗有效率可达到75.24%-90.36%,疗效较好。结论:结论证明对于发热黄疸型牛病进行精准用药可以有效的对该病进行治疗,可以更好地为当地养殖业做出贡献。

关键词:发热黄疸型牛病;牛病;临床治疗研究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编码:B

发热黄疸型牛病目前是一种牛常见的疾病,如果感染了这类疾病以后会造成身体长期的损害[1]。这类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黏膜发黄、牛体持续发热、痉挛、瘙痒。发热黄疸型牛病可能由于多种疾病所引起,即牛泰勒虫病、牛巴贝斯虫病、无浆体病、螺旋体病、支原体病,在进行治疗之前首先要做好判断,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这样才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将XX地区的多例发热型黄疸牛病进行鉴别后有针对性的治疗,了解不同药物对这类疾病的治疗效果,希望可以为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1材料和方法

材料

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大滩地区大滩村、西铁迈村、东铁迈村、下大滩村、白土沟村、红沟村共检测427例发热黄疸病牛,病牛多变现为眼结膜发黄,尿黄、全身发黄、痉挛等症状,按照临床特征具体分为不同的疾病。

1.2方法

根据不同的临床诊断结果,将疾病分为即牛泰勒虫病、牛巴贝斯虫病、无浆体病、螺旋体病、支原体病五种病,并按照表1的治疗方案对不同疾病进行治疗。

1.3疗效标准

为了区分治疗效果,将其标准分为三类。显著的病牛治疗后无发黄、痉挛等症状,与健康牛完全无异;有效的病牛治疗以后基本无发黄、痉挛等症状,体况无健康牛基本无异;无效病牛在治疗后身体发黄、痉挛的症状未得到有效的改善,甚至更加严重。计算治疗有效的百分率为显著效果病牛+有效病牛/显著效果病牛+有效病牛+无效病牛。

2 结果

发热黄疸型牛病通过精准分类后,按照表1的方法进行相关的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通过表2数据可以看到,5种疾病进行针对性的用药有效率可分别为78.94%、90.36%、86.95%、88.29%、75.24%。

3讨论

患有发热黄疸型牛病的病牛常伴有与肝病相同的一些临床症状,在临床诊断中容易发生混淆,如发生误诊导致了疾病不能进行有效及时的治疗,会导致并且的加重,严重者还会引起患病牛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在日常饲养中要做好疾病的诊断,了解不同药物对疾病的治疗效果,进行特异性的用药对于畜牧业的发展十分的有必要。牛泰勒虫的治疗主要以输血疗法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2.2%马拉赛昂溶液涂抹体表,如病情严重需要进行补液[2];巴贝斯虫病的治疗主要咪唑苯脲肌肉注射为主要治疗方案,按照每千克体重使用药物1-3mg的用量进行治疗,也可以三氮脒肌肉注射为治疗方案,按照每千克体重使用药物3-3.5mg的用量进行治疗,要金霉素或者土霉素肌肉注射为主要治疗方案,按照每千克体重使用药物1-3mg的用量进行治疗[3];牛螺旋体病的治疗主要以土霉素和链霉素的静脉注射治疗为主[4]。牛支原体病则以土霉素和四环素的注射为主[5]。本地区检测到的5种发热黄疸型牛病对于以上治疗方案的有效率为75.24%-90.36%,说明这些特异性药物对于发热黄疸型牛病治疗效果较好,未产生比较严重的耐药性,可以有效的防控这类疾病。

发热型黄疸对于牛来说,有着长远的影响,所以养殖户以及养殖场要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加强疾病控制,疫苗免疫注射等方面合力來实现对于疾病的有效防控[6-7]。如果想要增加经济效益,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就要对疾病有更强的确诊能力,鉴定出疾病的种类,从而选择最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发热型黄疸牛病是由多种病因所引起的,只有通过精准用药,才可以做到对于疾病有效的防治,提高治疗效率,有效的为养牛业有效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桂英,道尔加来,吐尔洪江·牙生.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治疗[J].中国动物保健,2017,19(08):54-55.

[2]罗金,谭阳春,仇晓飞,马雨楠,黄学智,禹晓宁,梁会锋,李军岗,李利娟,程保伟,吴泽功,倪军,许肖枫,殷宏,罗建勋,李祥瑞,刘光远.甘肃省庆阳地区泰勒虫病流行趋势及分子特征分析[J].中国兽医科学,2020,50(08):946-951.

[3]沈雪鹰,何志海,傅国璋,姚明国,张云,江佳富,孙毅,蒋宝贵,刘洪波,杜春红.云南省腾冲市牛羊感染梨形虫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J].畜牧与兽医,2020,52(03):61-68.

[4]赵全明.肉牛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和防控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20(05):51-52.

[5]王天宇,李继东,张志诚,郭亚男.牛支原体病流行病学及其诊断技术研究进展[J].畜牧与兽医,2021,53(12):134-139.

[6]何国安,龚桂权,但堂军,王剑春,刘莉.非发热性贫血或黄疸型传染性牛病的鉴别诊治[J].兽医导刊,2012(S1):64-66.

[7]韩颖.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措施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8,38(1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