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因训练联合心理引导干预对肾脏移植手术病人归因方式、自我管理效能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2022-02-18 07:08董慧君王红宇
全科护理 2022年3期
关键词:归因主观幸福感

董慧君,王红宇,蒋 欣

肾移植手术是治疗尿毒症、终末期肾疾病肾衰竭等最有效的手段,可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因肾脏疾病带来的痛苦[1]。随着对临床经验的不断总结,术后常规干预及心理引导干预相对来说效果不理想,部分病人仍存在对疾病认知程度不足、术后焦虑情绪明显、术后因担心病情复发而过度紧张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不利于预后[2]。有研究提出,归因训练联合心理干预更容易被病人及其家属接受,有助于提高病人预后水平[3]。本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探讨归因训练联合心理引导干预对肾脏移植手术病人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3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男20例,女21例;年龄(40.53±12.69)岁;肾衰竭12例,尿毒症23例,其他肾脏疾病6例。观察组:男21例,女21例;年龄(41.69±12.98)岁;肾衰竭12例,尿毒症25例,其他肾脏疾病5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病人均符合肾脏移植的医疗标准[4];②病人年龄18~65岁;③与病人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病人自身免疫力差,对移植手术不耐受;②病人或其家属消极对待病情,拒绝接受治疗。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肾移植术后护理及心理引导干预。①常规术后护理:向病人介绍术后注意事项及相关护理事项;及时予以换药,避免伤口感染;嘱病人注意饮食营养均衡。②心理引导干预:在实施术后二次宣教的同时与病人建立信任关系;保持病房内安静舒适,定时组织肾移植术后病人进行集体活动;寻求病人家属的帮助,向病人家属介绍肾移植后相关基本知识,鼓励病人家属多反映病人病情及心理情况,做出针对性引导和干预;播放病人自身喜欢的音乐,借助音乐改善病人的不良情绪;引导病人进行冥想,放松自身肌肉,从而减少病人不良情绪的产生。

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归因训练:在专业心理治疗师的干预下对病人实施干预。第1周和病人进行交谈,引导病人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客观分析术后病情状况。第2周协助病人分析消极归因对病人自身情绪及生活的影响,引导病人建立健康积极归因方式。第3周通过交谈方式、归因方式解释、分析客观病情等方式协助病人消除消极归因。第4周加强病人的积极归因,增强病人的积极情绪,对疾病治疗建立信心。两组病人院内干预周期均为4周。

1.3 观察指标

1.3.1 归因方式 应用归因方式问卷(ASQ)测评病人干预前后ASQ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该量表包括正性事件和负性事件2个维度,每个维度包含6个事件,按照6级评分对两组病人归因方式进行评测,病人分数越高说明该病人归因方式越倾向于某一部分;该量表的一致性系数为0.72~0.74;5周后的再测信度为0.57~0.69。

1.3.2 自我管理效能 应用健康促进策略量表对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自我管理效能进行评分。该量表分为减轻压力、正性态度、自我决策3个方面,病人得分越高表示病人自我管理效能越高。健康促进策略量表的信效度为0.849~0.970。

1.3.3 主观幸福感 应用单项目主观幸福感量表对病人干预前后幸福感、自我适应度、家属理解度进行测评。该量表主要包括幸福感、自我适应度、家属理解度3个维度,每个维度总分为5分,病人得分越高说明病人主观幸福感越强,单项目主观幸福感量表的信效度为0.91~0.95。

2 结果

表1 两组病人归因方式问卷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2 两组病人健康促进策略量表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3 两组病人单项目主观幸福感量表评分比较 单位:分

3 讨论

肾移植是治疗晚期肾脏疾病的一项有效手段,随着肾移植技术的发展,肾移植类型大致可分为自体肾移植、同种肾移植、异种肾移植3种类型[5-6]。肾移植手术成功率相对较高,但肾移植术后面临的问题是决定肾移植是否成功的关键[7-8]。对肾移植术后病人而言,术后对伤口的护理干预、饮食营养搭配等是十分重要的举措,除此之外,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是决定肾移植手术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9-11]。据临床相关经验总结发现,术后心态健康积极的病人预后效果相对较好,疾病复发率相对较低[12]。因此,引导病人保持良好心态可以保证肾移植术后病人的脏器存活率。归因训练是在心理引导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专业性、针对性较高的心理疏导训练,其通过对病人心理状态的分析,引导病人获得各种形式的归因反馈信息,协助病人进行自我情绪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消除病人消极情绪,增强病人自身成就感和自信心,有助于病人改正自卑心理,正确面对疾病和自身病情[13-15]。

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病人正性事件得分、ASQ总分高于对照组,负性事件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证明归因训练联合心理引导干预可以改善病人归因方式,提高积极情绪。归因方式取决于病人如何对待自身病情,即与病人心理情绪有关,积极归因提示病人心理状态健康,消极归因提示病人内心情绪低落,不利于预后;病人在接受肾移植术后,往往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比如对供体的感激、对家属的感谢、对自身预后程度的担心等,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加重病人精神压力,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容易忽视肾移植手术后对自身未来生活的积极影响[16]。对照组的干预以促进病人术后恢复为主,重点在于对病人生理机能的恢复,忽视了对病人心理情绪的干预,病人术后的心理压力及不良情绪未能得到及时释放,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病人的精神压力,不利于病人自身调节,加重了病人的负性情绪。观察组病人通过和专业心理治疗师沟通,表达了自己的内心压力,释放了病人内心的紧张、疑惑、过度担心等不良情绪,减少了负性事件的发生;同时在医生的协助下对病人进行干预,逐步改变病人自身认知,增强积极情绪,引导病人正确看待治疗,提高病人对自身疾病的了解及对预后情况的认知,进而引导病人应用积极归因方式看待自身病情。

除此之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自我管理效能及主观幸福感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归因训练联合心理引导干预可以改善病人的预后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特指病人对自身行为达到理想目标后自我成就的信念;主观幸福感指病人预后对生活质量及预后水平的自我满足;因此自我管理效能、主观幸福感均与病人自身情绪及对自身预后认知程度有关;病人自身预后水平越高,自身心理情绪越积极代表病人自我管理效能、主观幸福感水平越优越[17-20]。本研究观察组的干预通过和病人交谈、协助病人消除消极情绪等方式,在原有生理干预的基础上增强了对病人的心理干预,结合病人自身心理情况给予病人相应的引导、干预,提高了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配合度,提高了医疗效率,从而加快了病人的生理恢复进程,提高了病人的自我管理效能;同时引导病人分析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对自身生活的利弊,稳固病人对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降低负性情绪带来的精神压力,有助于病人增强幸福感。

综上所述,应用归因训练对肾脏移植手术病人实施干预,协助病人建立积极归因方式,提高了病人积极情绪;提高了病人自我管理效能,增强了自身情绪稳定性和积极性;提高了病人主观幸福感和预后水平。

猜你喜欢
归因主观幸福感
高中生学习成绩与成就归因方式的相关研究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样
后印象
为何越来越爱
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学业成就归因倾向研究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