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中职英语教学德育元素的渗透

2022-02-09 02:16江苏省如东县卫生进修学校王翠霞
亚太教育 2022年24期
关键词:德育中职英语教学

江苏省如东县卫生进修学校 王翠霞

德育为五育之首,其虽然没有固定的形式,但英语教学中到处都有德育的身影。德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文明道德与礼仪教育等,德育丰富了学科教育内容,同时也能彰显学科教育的本质,使教育回归本质。挖掘中职英语中的德育因子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也能使学生深刻反思德育对于自己终身发展的重要影响,逐步更正自身的价值观,熔铸德育之壁垒,品德育之甘露。

一、立德树人视域下中职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中职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高度契合了立德树人任务的根本要求,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在以往的教学中,培育时代英才,彰显职业教学的教化功能是职业教育的目标,通过上述方式也能实现专业教育与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而德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从文化的角度审视英语学科,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是英语教育之根,也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能够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的必备能力。同时,文化素养也能体现个人修养,反映一个人的精神内蕴。现阶段中职学生发展需要良好的文化素养作为引导,而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能够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英语文化,在不同文化交织过程中感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自身良好的文化认同感与文化归属感,逐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三)有利于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德育如春雨一般,润物细无声。在中职英语教育中渗透德育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入中国传统文化,也可引入一些先进人物,赏析他们身上的精神,学习他们的良好品格。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脱离书本看待英语课程,从多元化的英语学习内容中汲取养分,在此基础上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立德树人视域下中职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路径

(一)挖掘英语中的德育因子,提升课堂温度

德育没有固定的形式,但其作用却不容忽视。为实现德育的高效渗透,教师可从教材内容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子,实现德育的高效渗透,逐步提升英语课堂温度,使学生感受英语学习的快乐,从英语学习中汲取更多能量。

例如,在“The Generation Gap”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挖掘其中的德育因子,如探索中国古诗词中有关孝道与亲子关系的典故,通过这种方式感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学生也可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自己与父母之间的隔阂及其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也能深化对孝道的理解。

再如,在“Overcoming Obstacles”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探讨中国人民身上特有的精神,同时,还要尝试用英文讲述这些人身上的精神,并将其讲述给身边的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感受人民英雄的光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

在“A love of Reading”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入有关古人读书的内容,同时还可以融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学习观。通过这种方式,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此基础上,形成终身学习意识,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在“Sports and Sportsmanship”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中国近代体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可引入冬奥会的相关视频。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感受奥运健儿身上的精神,并学习他们永不言弃的精神,进一步深化对体育强国这一理念的认识,加强发展自身的体能,为祖国奥运事业奉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在“Animal Intelligence”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探讨人与动物应该如何相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生态理念,更好地践行生态发展观。在此基础上,学生也能与动物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以翻译专业为例,在讲述相关内容时,教师可聚焦“The American Dream”这一内容,引入中国梦的相关内容,如孔子的“世界大同梦”、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等,在此基础上,也可让学生聚焦中国梦,鼓励学生脚踏实地地践行中国梦。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能够拥有更高的理想与信念,脚踏实地、努力奋斗,向伟大的中国梦不断进发,着力于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二)聚焦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

以听说课“Asking for and giving advice”为例,本节的教学重点为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重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战胜挫折的勇气。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引导学生从单词入手,实施“以优带差”活动,将优秀生与学困生组成一个组,共同制作单词卡片,卡片的正面写单词,背面绘制简单的插图,正确识记“forget”“understand”“diきcult”等单词。通过上述方式也能调动学困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共同进步,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

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互相交流,重点围绕三个关键内容进行交流:其一,“Problem”;其二,“Ask for advice”;其三,“Give advice”。在此基础上,学困生可根据以下句式发问,如“I can’t understand/remember...”“I find it diきcult to...”。同时,学困生还要掌握正确的求助用语,如“What can I do?”最后,学优生可根据实际问题给出建议,如“You should...”。通过上述方式,能使学生掌握提问、求助、给出建议的方法,通过互助提问也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此外,教师还要进一步优化听力导入、听中与听后三个环节。前期可引入主题情境——某人因不熟悉英文标识走错厕所,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同时也能避免陷入窘境。听前环节也可引入学习现状的调查,思考学习英语存在的主要困难。听中环节可引导学生参考教材内容进行对话练习,在此过程中也要捕捉对话细节。最后,学生需要总结听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讨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了提高学生解决英语问题的能力,还可鼓励学生撰写邮件,总结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例如,部分学生提出“I can’t understand new words”,教师可给出建议“You can make flashcards and you can watch English movies”。

聚焦实际问题能够使学生找准学习方向,在这种情况下也能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当然,学生也可给其他朋友发送电子邮件寻求帮助,通过这种方式能更好地巩固专业知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爱国之情

热爱国家、忠于祖国是每个中华儿女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受到错误思想的引导,全盘吸收外来文化,进而形成崇洋媚外的心理。而中职学生是促进祖国繁荣富强以及蓬勃发展的核心力量,在中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爱国主义思想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鉴别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例如,在Christmas Day、Thanksgiving Day等西方节日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事先给学生介绍圣诞节和感恩节的来源以及庆祝方式,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其次,引入我国的Spring Festival、Midautumn Day等传统节日,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庆祝春节和中秋节的方式,以此来提升其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最后,还可对比西方文化与本民族文化,让学生在认识到文化差异性的同时,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关联性,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例如,在讲授“motherland”这个复合词时,可以将这个词语分开,给学生翻译mother的汉语含义——“母亲”和“land”的汉语含义——“土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思考两个词语组合起来的汉语含义。当然,也可采用问题导学法,启发学生的思维。如让学生回忆自己听过的歌曲,思考中国人常常将什么比作“母亲”。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轻松回答出“祖国”这一名词。与此同时,借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展示《祖国母亲》等优美诗篇,够使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祖国的喜爱、赞美和尊敬之情,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

(四)渗透文明礼仪教育,懂得与人交往之道

从古至今,文明和礼仪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至关重要的道德品质,规范的礼仪、文雅的谈吐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丰富他们的思想内涵。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挖掘西方文化中的礼仪内容,依托英语教材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明白为人处世之道。例如,“Lady first”女士优先,有利于促使学生养成绅士风度,尊重女性同胞,维持社会和谐稳定;“Thank you”(谢谢你),使学生懂得感恩他人;“Excuse me”(打扰一下),在询问别人问题时,要事先打招呼;“Can I help you?”(我可以帮助你吗?),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思想品质;“That’s ok”(没关系),学会宽容他人;“Nice to meet you”(很高兴认识你),使学生明白初次见面要打招呼;在跟别人分别时,可说“see you tomorrow”“good bye”“byebye”“see you next time”等。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可为学生营造真实的活动情境,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学会使用文明用语,懂得与人交往的基本礼仪。

(五)引入热点话题,在讨论中涵养良好品质

立足于英语教学重难点,设计话题讨论活动,既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培养独立思考意识,又可使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个性化发展。同时,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英语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可展示讨论话题:“Why you should go to school?”“Why do you study English?”“Is honesty important in an exam?”然后,让同学以四人为一组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分享自己上学的原因、学习英语的原因,并且发表自己对诚信考试的态度。有的学生认为上学是为了以后能更好地建设祖国以及回报自己的父母;有的学生认为英语是比较有魅力的课程,有利于开阔自己的眼界;有的学生认为诚信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不仅在考试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还要作为自己在社会活动中必备的品质;有的同学还列举并且批判了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不诚信事件。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明确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深入了解诚信的内涵,从而培养他们刻苦努力、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英语学习态度。再如,在学习“College life”时,教师事先确定讨论题目,如“你们认为的学习生活是什么样的?怎样才能拥有美好的学习生活?如何与师生建立和谐友好的关系?”等,有利于提升讨论效率。此外,任意选择小组分享讨论结果,能够激发学生为他人着想、谦虚、礼让等品质,对良好友谊的建立有积极作用。

(六)组织英语文化活动,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践行“寓教于乐”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游戏或活动中渗透英语专业知识,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鉴于此,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时俱进地革新教学模式,如应用情境创设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为学生营造和谐、良好的学习氛围。素质教育下,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以课堂活动为依托,有利于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拉近二者的关系。同时,教师还可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通过英语交流会、辩论赛、举办以“西方文化”为主题的诵读活动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西方优秀文化,提升他们的英语素养。不仅如此,学校还可邀请外国留学生以及专业教师共同参与英语活动,挑选学生喜欢的节日作为活动主题,以此打破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屏障,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

(七)筛选英语书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为了拓展中职学生的知识面,学校可进一步完善图书馆英文类文献及书籍资源,扩大图书馆藏,提升收藏书籍质量,为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空间。与此同时,英语专业教师首先应结合教学目标,给学生适当安排阅读书目,如《傲慢与偏见》《绿皮书》等,以此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从阅读书籍过程中扩大对西方文化的认知,丰富其精神世界。在此过程中,还要秉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重点扎实学生的英语基础,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而有效避免“揠苗助长”的教学情况。其次,遵循分层教学理念,统筹兼顾各个阶段的学生,分别为他们制定合适的英文书籍,进而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上”,全面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好习惯。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阅读任务,如,为后进生设计阅读笔记报告,要求他们在完成阅读后,对故事的内容进行简要概述;围绕书籍的创作背景为中等生设计文化思考活动,鼓励他们主动了解书籍的创作背景与文化内涵,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为后续学习奠定扎实基础;加强能力、素养的发展指导,为优秀生设计多个议题,引导他们对文学作品进行客观、全面的赏析,提高他们的思辨意识,从而更好地梳理、总结不同文化的异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最后,教师还应做好相应的评价反馈环节,明确学生能力、发展需求的变化,在提高教学工作针对性与指向性的同时,推动英语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八)利用名人名言,开展抗挫折教育

名人名言集聚了智慧,同时也是先人经验的总结,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能更好地为学生指路,帮助学生陶冶良好的道德品质。中职英语在践行立德树人的过程中,可引入抗挫折教育,以名人名言引路,使学生从中汲取奋斗经验,提升自身克服任何困难的勇气。在给学生讲述failure这一单词时,可引入名人名言“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借助这种方式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单词,提升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也能使学生不气馁,勇于战胜各种困难与挫折,离成功更进一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解决一切困难。

综上,中职英语教学中践行立德树人能够为学生打造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涵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实际教学中,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如挖掘英语中的德育因子,提升课堂温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渗透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懂得与人交往之道;引入热点话题,使学生在讨论中涵养良好品质,能够为他人着想,懂得谦虚和礼让;组织英语文化活动,增进学生情感交流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合理筛选英语书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利用名人名言,开展抗挫折教育等。多措并举,全面提升英语教学有效性,助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更好地践行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彰显英语学科的育人智慧。

猜你喜欢
德育中职英语教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