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AR模型的城镇化与第三产业发展关系分析

2021-12-08 20:18周昊然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第三产业资源配置河北省

周昊然

【摘  要】城镇化与第三产业发展关系是当代中国政治和经济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综合性研究课题。论文依据河北省1990-2019年城镇化率、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和就业人数的时间序列统计数据,运用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根据所选变量的格兰杰因果性创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并用方差分解解析各变量贡献率,从而探究河北省城镇化、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以及就业人数之间的关系。通过模型建立发现第三产业平均就业率对于城镇化发展有正面意义,河北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与第三产业的总产值存在负向关系。论文对此问题提出具体的决策建议,从而推动各方协作共赢,共同发展。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tertiary industry development is a comprehensive research subject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time series statistical data of urbanization rate, GDP of tertiary industry and employment number of Hebei Province from 1990 to 2019, the paper uses the stationarity test of time series to create a vector autoregression model according to granger causality of selected variables, and analyzes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each variable with variance decomposition, so a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GDP of tertiary industry and employment number in Hebei Province.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odel, it is found that the average employment rate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there is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and the total output value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in Hebei Provin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pecific decision-making suggestions for this problem, so as to promote win-win cooperation and common development.

【關键词】城镇化;第三产业;河北省;产城互动;资源配置

【Keywords】urbanization; tertiary industry; Hebei Province; interaction between industry and city; resource allocation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12-0052-04

1 引言

城镇化建设是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城镇化正向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等方式为基础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优化城镇规模,提高生产要素分配效率是城镇化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河北省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不发达的工业大省,从产业结构占比看,河北省以自然力为主的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占比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准,但第三产业与之相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部分经济发达省份。截至2019年,河北省产业结构第一次实现第三产业占比超全省50%,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个百分点,同时第一产业总值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数值近2个百分点,而第二产业低于近0.2个百分点。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第一产业占比偏高,第三产业距离产业结构现代化仍有较高提升空间。从生产性服务业内部构成看,2019年河北金融业对服务业贡献率增长高于13%,专业技术和商业服务业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为15.9%和13.3%,虽然3个行业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总和高于50%,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低于河南等中部省份。这3个行业的比重偏低,不利于河北省服务业与第一、二产业的良性互动和融合发展,也不利于对第一、二产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尤其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信息服务产业和技术服务产业的滞后发展,对河北省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都产生了不利影响。

鉴于城镇化与第三产业二者的彼此依赖关系,以及河北省在城市和农村的社会福利、人才教育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可见,推进河北省城镇化与第三产业协同发展是河北经济发展区域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河北省城镇化与第三产业发展的关系具有必要性。

2 文献综述

国内外的学者曾经就城镇化和第三产业之间的关联性作过很多深入的研究。在国外,Singelnann(1978)通过研究发达国家劳动力结构变化发现第三产业可以帮助改善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大量劳动力就业岗位,从而逐渐取代第一、二产业成为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原因。Riddle(1986)认为第三产业拥有桥梁作用,可以有效将第一、二产业连接从而促进产业增长,他用计量的方法对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和第三产业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并得到了城镇化和第三产业总价值的比重存在明显相关性。H·钱纳里等(2016)指出,需求结构正以农村劳动力转向城乡就业为导向发生着重大变革。在国内,温铁军(2007)通过研究当前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关系,发现二者之间有着自我协调机制。

一方面,工业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另一方面,城镇化反向推动工业结构转型和升级。曹俊杰(2014)分析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和第三产业的关系,他指出20世纪80年代后虽然我国的第三产业和城镇化之间仍然存在着正向促进关系,但相关性并没有很强,应该通过制度上的创新,促进城镇化与第三产业发展的良性交互,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调整。随着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和第三产业结构改革,学者们的研究都认为,现代城镇化为第三产业建设提供发展基础,第三产业则被看作是新型城镇化建设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二者之间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可见,大多数的研究都认为城镇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系,具体研究应基于所选研究对象的城市情况进行进一步分析。河北省目前正处于推进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提升农村和地区的城镇化水平,破解城乡的二元结构,必须充分研究并解决当前城镇化与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准确洞悉当前面临的挑战,提出切实有效的方法,本文将使用VAR模型定量分析河北省城镇化水平与第三产业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3 VAR模型定量分析

3.1 变量选择与说明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自河北经济年鉴,选取1990-2019年河北人口城镇化率(非农业人口数/总人口数)、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年度数据,分别对变量进行对数处理,因为其不改变原关系,且降低时间序列数据中异方差的影响。处理后的变量分别用lnurban、lnprod3和lnempl3表示。在本篇论文会分别做城镇化与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VAR模型。

3.2 计量模型与实证分析

3.2.1 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运用ADF检验对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根据是否包括常数项和趋势项,其模型有3种。原假设是存在单位根,即对于给定的显著性结论,若原假设成立,则说明序列存在d个单位根即非平稳。对于非平稳序列进行差分处理,若变量的d阶差分是平稳的则称此变量为d阶单整,即l(d),变量d阶单整是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的前提。

如表1和表2所示,经过对变量lnurban、lnprod3和lnempl3的ADF检验,ln为非平稳序列,且一阶差分在1%显著水平上拒绝原假设,因此,lnurban、lnprod3和lnempl3在单位根是二阶单整,即l(2)。

3.2.2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本文采用恩格尔和格兰杰提出的因果关系检验考察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它们在时间上应该具有滞后和先导关系,作为原因的变量的变化要限于作为结果的变化。如果X的变化发生在Y变化之前,而且X的滞后值对于预测的Y是有帮助的,则称X能引起Y,或X是Y的格兰杰原因。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于滞后期长度的选择较为考究,滞后期的选择差异会得到完全不同的检验结果,因此,根据AIC和SC准则的判断,对于lnurban和lnprod3,选择7期为最优滞后期lnurban和lnempl3选择9期为最优滞后期,得到如表3所示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格兰杰因果关系表明,河北省城镇化水平是第三产业就业的格兰杰因果原因。河北省城镇化水平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互为彼此的格兰杰因果原因。

3.2.3 向量自回归模型

这部分将城镇化水平分别与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做VAR模型,从而得到变量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对于城镇化与第三产业就业:

lnurban=0.83759lnurban(-1)+0.30722lnempl3(-1)+0.27398

对于城镇化与第三产业生产总值:

lnurban=0.01395lnurban(-1)-0.02224lnprod3(-1)+0.01320

3.2.4 脉冲响应函数

脉冲响应函数是指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首先要检验VAR模型的稳定性,从数据(见图1)可以看出,AR特征根的倒数均小于1即VAR模型是稳定的,可进行脉冲响应分析,脉冲响应结果如图2所示。

分别给lnlabour、lnprod3、lnempl3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得到lnempl3对lnurban产生正向冲击,并逐步增长。但冲击趋势随着时间的迁移逐渐平缓说明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增加会对城镇化水平产生正向冲击,并且随着时间的增长冲击的效果会逐渐减缓。从图2可以看出,lnurban对lnprod3的冲击在滞后一期是负向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效果逐渐减弱并且在第一期后在0附近浮动,说明城镇化对第三产业总值并没有推动作用,这和传统的理论是相悖的。

对于脉冲响应函数的结论,论文进行了3个归因:首先,第三产业生产要素拥有量不足,不能适应第三产业发展需要。河北省近年大力发展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工程,针对高层次人才提供事业编制、住房支持、子女入学等扶持政策,其主要招聘对象为教育医疗、金融服务和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人才,可见其未来主力发展方向(王维国,杨晓华,2006)。但在人才引进方面,由于河北地区毗邻北京、天津,区域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发展机制不健全,两省在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及教育医疗福利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优势,使得京津对人才资源产生极化效应,出现外部人才不进来、本土人才留不住的现状。

其次,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与其他发达省市仍有差距。河北在推动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等方面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2019年全省R&D经费投入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61%,低于毗邻省份河南(1.46%)。新产品开发经费占当年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1.6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张兵,胡俊伟,2003)。河北省各企业自主创新产出较低,2019年河北省专利授权数仅为57808件,居全国第十七位。创新要素和创新能力偏弱使得虽然近年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但城镇化水平较为落后,大多进城人员服务的是第一、二产业,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没有实现有效聚集,无法满足第三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门槛,从而制约第三产业发展(郭彩霞,2009)。

最后,高新技术园区未对河北经济和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缺少引领人才支持第三产业长期发展动力。在各类产业转型升级和示范引领区中,高新技术开发区(尤其是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发挥了主导性作用。2019年河北省共有5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量占全国同类开发区的2.9%。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滞后,从侧面反映河北没有建立起对第三产业或传统产业升级产业具有引领和推进作用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引领区的经济发展滞后构成了对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制约瓶颈,从而导致技术人才缺失或外流限制城市扩张,缺少对第三产业发展的长期动力。2019年河北省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第二、三产业数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技能型人才缺乏,且与先进省市差距很大,增速缓慢,远不能满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项本武,张鸿武,2013),并且河北每年净增高技能人才仅在10万人左右,远低于江苏、北京等经济发达省市。人才缺失导致产业进程缓慢,严重制约第三产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实现。

4 河北省城镇化与第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4.1 结论

河北省第三产业发展近几年呈现稳中向好、有所提升的趋势,但是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第三产业和城镇化的推进仍然依赖于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政府的调控和城市规划能力较弱,主要表现为河北第三产业和城镇化相对落后,这就需要地方政府的协调,制定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城镇化发展计划,从而形成产城互动的良性循环。

4.2 建议

4.2.1 提升就业层次,优化人口结构

从上面问题分析中可以发现,当前劳动者素质能力问题仍是扩大就业和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扩大就业仍受到人力资源开发、人才培养问题的根本性制约,二者矛盾仍较为突出。为提升务工人员就业层次,政府应该加强基础教育的投入,设立专项培养计划。发展专科职业教育及专科职业培养,深入开展技能专家大师人才培养项目和燕赵金蓝领专家人才培养项目,建立一批高技能专家人才的实训基地。开展“人才兴企行动”,为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和资金支持,从而扶持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有计劃、有意识和有目的地引进和培育行业创新型领军人才,孵化创新型创业的团队,提高了专业人员的待遇,并对其重要的研究成果给予了专利保护和盈余提成,并对在行业中作出突破性贡献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也给予了重奖(肖思雨,姚婷,2018)。近些年,灵活就业人员、间歇就业人员、隐性就业人员等的增多,虽然缓解了一些就业压力,但人员就业质量不高、稳定性差的问题依然存在,应该对就业人员社会性社会保障和权益进行基本保护。

4.2.2 提高人才收入,健全财政分配体制

完善财政分配制度,健全财政扶贫和支农投入的长效机制,调整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融合、信贷和扶贫的结构,加大财政计划、信贷扶贫支持等多个方面向城市和农村地区倾斜,从而有效确保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着力解决由于产业资源和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而导致的城市和居民收入不均的问题,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政府部门应继续加快经济分配体制改革,增加收入途径和渠道,逐步解决行业、区域、部门之间收入差距太大的问题,提升居民的消费水平,扩大内需,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打破城镇化程度的提高但对第三产业的带动效果不明显的怪圈。

4.2.3 充分利用资源,大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

河北省是资源大省,第三产业发展基本上是靠零售业、制造业等传统行业带动,虽然近几年有涉入金融、科技等行业,但发展不够深入,缺乏行业领域的聚集式发展。例如,唐山和石家庄在全省生产总值最高,但地理地址相差较远,缺乏合作和带动。秦皇岛和承德都是位于河北东北部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城市,但是地理位置和资源的优势并没有推动其一体化发展。政府可以通过区域分类,将可以进行产业支持的区域进行连接和信息交流,立足门户区位,推动其一体化发展。例如,冀中南地区可以对其主导的第一、二产业进行产业升级,逐步实现现代化,河北沿海地区如秦皇岛、唐山等城市顺势加大与渤海各省之间的经济联动。

【参考文献】

【1】RiddleD.Service-Led Growth Role of the Service Sector in World Development[M].NY: Praeger Publishers,1986.

【2】SINGELNANN J.The Secto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Labor Force in Seventy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1920-1970[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8,83(5):1224-1234.

【3】曹俊杰,刘丽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14(10):12-15.

【4】郭彩霞.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的实证研究[J].特区经济,2009(12):290-291.

【5】刘玲,杨欣玥.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31(03):84-87.

【6】王维国,杨晓华.我国人口素质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J].西北人口,2006(02):26-28.

【7】温铁军,温厉.中国的“城镇化”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教训[J].中国软科学,2007(7):23-29.

【8】项本武,张鸿武.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动态关系——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2(02):47-54.

【9】肖思雨,姚婷.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动态影响关系研究——以南宁市1978~2015年数据为例[J].时代金融,2018(12):74-75.

【10】张兵,胡俊伟.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71-75.

猜你喜欢
第三产业资源配置河北省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