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莫扎特《A大调第五协奏曲》第一乐章

2021-11-26 12:38方艺洁
黄河之声 2021年6期
关键词:呈示部华彩大调

方艺洁

奥地利作曲家沃尔夫冈·阿玛德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出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个阶段少年时期(1756-1772),小莫扎特在父母亲的言传身教中展现了极高的音乐天赋。1772年,16岁的莫扎特进入了人生的第二个阶段萨尔茨堡时期(1772-1781),这个时期的莫扎特已经赢得了名誉和成功,但是却没有得到大主教的赏识,所以莫扎特的求职道路屡次碰壁。1781年莫扎特在维也纳成为一个自由职业的音乐家,专心创作。1781年莫扎特进入了他人生的第三个阶段维也纳时期(1781-1791),在维也纳的十年是他创作的黄金时期。1791年九月已经重病的莫扎特指挥《魔笛》首演。这时莫扎特已经病入膏肓。同年12月,莫扎特留下未完成的宗教音乐《安魂曲》去世,享年35岁,葬于维也纳。

一、《A大调第五协奏曲》的音乐分析

莫扎特《A大调第五协奏曲》第一乐章,速度为开朗的快板,A大调,分为双呈示部(乐队呈示部和小提琴独奏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华彩和尾声,一共226小节。

乐队呈示部:从以上曲式结构图可看出,第一乐章由乐队的呈示部首先开始,其中主副部调性一致,都为A大调,具有稳定性。乐队一开始由强劲有力的主和弦进入之后力度马上减弱并进行分解主和弦的跳弓技法,旋律一直上行到最高音D,前五小节塑造了一个开朗、活泼的形象。在乐队呈示部的最后属七接分解主和弦完全终止。而且最后的分解主和弦中音与音的持续上行仿佛在歌剧情节里主角给了问句等待之后的回答,给人一种好奇感,让听者对独奏呈示部的旋律充满期待。主和弦一小段的乐队呈示部短暂演奏完后,在第40-45小节进入了一小段引子,在乐队伴奏下显示出平缓的形象。整个乐队呈示部都围绕着主题进行。

小提琴独奏呈示部:小提琴独奏呈示部分为引子、主部主题、连接部、副部主题、结束部。引子:跟莫扎特写作的其他小提琴协奏曲不同,它的第一乐章不再开始就用明亮的声音演奏快板旋律,而是在最开始第40-45小节加了一段引子,并让其用柔板的速度演奏,给人一种宁静、舒缓、安逸的感觉。与之后的主部主题明亮欢快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小提琴第46-60小节为独奏的主部主题,前三个音将全曲定为A大调,速度为“明亮的快板”,独奏小提琴通亮生动,动人心弦。动听的旋律与引子部分形构成对照。并与乐队演奏的呈示部遥相呼应,奠定了全曲的基调。主部:主部部分分为3个乐句6+4+6小节构成,前两个乐句为非方整性结构,旋律相似但首尾各不相同。第三乐句的连串十六分音符使乐曲变得更加激昂,第三乐句的最后一个音落在属和弦的主音上,为下一乐句做属准备。连接部:61到73小节为连接部,连接部分为2个乐句,第一乐句由2+2+2构成,是平行方整性结构,旋律呈五度模进,第二乐句结束在了主调和弦上,呈收拢性结构。连线的增加和16分音符的变换使旋律更加流畅。第3乐句旋律呈下行走向,不断变化高音D来为副部转调做准备且结束音落在转调后E大调的主和弦上。进入副部主题,转入E大调。副部:副部调式转变为E大调,与主部主题A大调是属关系调,在调性上形成对比。副部由非方整的四个不等长的对比性乐句组成,四个乐句材料存在内在联系,在主部的基础上衍生出新的材料。第一乐句74-80小节节奏规整,力度对比明显。由f-p-mf-p,最后落在主调的主功能上,整体速度稍快。第二乐句80-88小节运用了跳音、顿音的演奏技法加以不同的节奏型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旋律呈八度对比,增强趣味性和活泼性,结束音在低音B上,停留在第3乐句主调的属功能上。第三乐句88-96小节在前一乐句结束音的八度音上开始,旋律连贯生动。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休止之间连续变化,使情绪变得生动激昂。第三乐句由两个平行乐句组成,材料相似。第四乐句为96-110连串的十六分音符增强了旋律的紧张感,将乐曲进行了一次升华。其中力度对比为f-fp-f。这一乐句中大量使用颤音且旋律变化复杂,出现许多变化音,最后结束音落在了E大调属和弦的属功能上。副部主题给人一种诙谐幽默,天真有趣的感觉。曲中‘一问一答’似的乐句让听者仿佛进入了一场歌剧的音乐厅内,感受着男女主人公的对话与他们之间流露的情感。结束部:乐队依旧保持在E大调,调性稳定。最后有强烈的结束感。最后乐队落在主功能上,呈收拢性结构,E大调上完美收尾,为下一乐段做准备,调性稳定。独奏呈示部对全乐章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使得音乐更加流畅动听,使听众期待音乐的后续变化与发展。

展开部:展开部是118-144小节,分为3个段落。短小精悍,却又不失优美动听,展现了一幅动情缓缓,典雅端庄的音乐形象。之后到了再现部第144-216小节。

再现部:再现部与呈示部大致雷同。分为主部、副部、再现部,节拍与旋律、走向与主部类似,但是更为庞大。再现部的演奏技巧整体比呈示部要难一些,因为添加了许多高音和双音的演奏技巧,同时在音准的把握上也更加难一些。在节拍和速度上更加的欢畅自由一些。强弱力度对照也会更为显著一些。这时候形象更加鲜明和明朗起来,一幅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不害怕的形象跃然纸上。在再现部进行了转调,色彩得到了转变。渐渐到了华彩乐段,华彩结束后,出现的结尾与开头乐队呈示部的结尾相同,前后呼应,第一乐章结束于主调A大调,完美收尾。

至此,第一乐章完美结束了,这一个乐章充分体现了他对小提琴协奏曲中自己积极向上的看法和观念,也体现了他创作的其他的小提琴协奏曲中典雅、富丽的创作特点和当时古典主义时期时对美的感受。

二、《A大调第五协奏曲》第一乐章的演奏技法分析

演奏者要精准的演奏莫扎特《A大调第五协奏曲》不仅需要对作品有充分的理解还需要把握其风格和韵味,并在演奏方法和技巧上逐渐完善。才能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所以如果要对作品有更好地诠释与表达,需要在演奏技术和情感处理上细细琢磨。

(一)呈示部的演奏技法分析

引子的演奏技法:第一乐章的引子部分最重要的是头三个音的声音控制。第一个音从中弓偏下开始演奏使用的弓段逐渐增多,力度轻巧却不虚,弓子要贴住弦,声音仿佛从远处飘来。弓子和手臂配合加上缓慢的揉弦,不要太快换弓,换弦不要有杂音、滑音等,因为莫扎特的协奏曲很少有滑音的出现,更忌讳突然出现某个音头在演奏时力度过于强烈,影响了整个乐句的平衡。这时候乐句的呼吸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每一个乐句的呼吸都可以帮助你找到力度强弱的变化和旋律进行的感觉,乐句开头应当是强起而弱收,比如最后一小节。因为要营造出声音渐行渐远的感觉,所以最后几个音应该渐慢和渐弱。最终结束时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和意犹未尽的感觉。

主部主题的演奏技法分析:演奏主部主题时第一音的发音至关重要,首先要注意弓子第一个音要贴弦发力,触弦速度要快但是要饱满,从下弓开始不需要添加压力,由自然重力下垂所给的力量让弓子贴弦,营造轻巧又明亮的感觉。音色要明亮,一旦触弦就用大臂拉开,切记不能畏畏缩缩不敢拉。演奏时第一个音在三把位开始,这样避免了音准的偏差。而且拉够一拍半的时值。在一拍半的音符处左手注意音准和换把的技巧,而且在换把时不能出现滑音,揉弦以腕部加手指为主。装饰音的演奏时值算在总时值内,要有分寸感。在一连串的16分音符流动时注意弓子最好在上半弓进行,不然会有一种沉闷的感觉。这时候主部主题欢快的情绪和引子部分情绪要区别开来。

需要注意的是一开始在快板乐句的开头大多数都会用到抛弓的运功技巧,如第46小节的A音和第47小节的第二个E音和第51小节的高音D都运用到了抛弓的技巧,在演奏时用中下弓段,举弓时用弓的自然重音时在弦上画上一个弧形。这一运功技巧在莫扎特的协奏曲中经常被用到,演奏抛弓时塑造的音乐形象符合莫扎特作品欢乐、明亮的风格特点。

这一段旋律以音阶似的上行之后向下做七度的下行大跳,力度逐渐增强。演奏时在A音上加上弹性重音,后面的音突弱,体现旋律的律动感。演奏速度较快,而带有跳音符号的16分音符需要运用到自然跳弓,演奏时右手握弓是小拇指轻轻放在弓杆上,减少对弓的控制。以手腕和手指配合弓子的自然弹性上下跳动,演奏出来的声音应该清楚、干净、饱满。

连接部:接下来是连接部主题,在注意速度的同时不能忽略了声音的干净,要有一种往前赶的错觉,第一小节运功时要一气呵成,第二句与第一句在力度上和运功上都形成对比。但是在时值稍长的音符都要加上揉弦,并且第二句的第二个A音用到抛弓技巧,使其更加悠扬动听。

副部主题的演奏技法分析:再下面就进人副部主题,演奏出歌剧对话情节的感觉,“一问一答”的感觉要出来,右手演奏的富有弹性,顿弓演奏要拉得似顿非顿的感觉。问句用上半弓演奏,力度为中强(mf)这时候答句可以用中下弓演奏,力度为弱(p),强弱对比要明显。

在副部中出现了最具有莫扎特风格的演奏技法是对演奏者右手运功技巧的掌握。如顿弓的记谱法,在这里演奏要让弓子演奏完一个音符马上离开在落下并开始新一个音符的演奏,但是不要有“黏糊”的感觉或者只是干瘪的做两个音符之间的停顿而有着干涩的感觉。要有控制和弹性,这需要多加练习。八分音符运用到“控制跳弓”,虽然要有跳弓的趋势,但是在这里演奏时要用中弓偏下功法演奏,不要贴着弦,要富有弹性,开头要轻巧,给人一种诙谐戏剧幽默的感觉。第78-79小节两个八分音符力度由强到弱进行一个弧形的变化。

(二)展开部的演奏技法分析

展开部的旋律婉转动听,刚开始第一个音就要用到揉弦。演奏者需要把每一个音都贴着弦拉长使其歌唱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在保持声音动听的基础上注意莫扎特“精致典雅”的风格,不要夹带滑音,在保持音准与节奏的高度准确上还要注重旋律的歌唱性。

如连续的十六分音符的进行,这个时候需要用节拍器来稳定节拍,让每一个十六分音符都等分的被演奏出来,有时候也可以根据旋律线的走向在一大串十六分音符连续进行时划分句子的呼吸。在“吸气”的时候给一个重音,使旋律更加的动听。但同时左手也要注意音准,并且保持音的“颗粒性”。

(三)再现部及华彩的演奏技法

最后是再现部,整个再现部的音区要比呈示部要高,演奏技法也比呈示部难。演奏者这时候可以先慢练再提速。确保把每个音都拉清楚,句子要有起伏感。再现部可以比主部稍显自由。

在181小节中,出现连弓。虽然两个八分音符是均分的,但是演奏时要着重第一个音,给一点音头,让第一个音演奏时值比第二个音稍短一点,表现出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但是时值的缩短并不代表节拍有变化,要留出一点空隙。这样才能塑造俏皮的音乐形象。

最后到了华彩,这是这部作品的技术最难点。笔者采用了恩斯特·赫斯版本的华彩,旋律流畅、节奏稍显自由。且通过双音和弦将曲子推向高潮。华彩乐段要求左手按指清楚,并加上揉弦,双音和弦准确。右手运功有弹性,不要施加压力。其中有三个需要注意的地方:1、在复杂的双音和弦中抓住乐句的呼吸和力度。2、华彩中复调的出现抓住旋律线的走向,注重旋律的进行。3、要富有音乐表现力。华彩乐段要求先进行慢练,把音准先控制好,一切没有在音准控制好的基础上去讲究技巧都是纸上谈兵。在双音与和弦都准确的基础上也要求右手技术到位才能够准确把握。不能仅仅为了展现技术而没有情感,这样与作曲家想要表达的音乐感觉背道而驰。

莫扎特的华彩片段是在全曲主要的音乐主题上加上华丽的技巧。既丰富了乐曲的完整性又为曲子增添了一个辉煌的结束,两者相映成彰。华彩从单音到双音再到和弦演奏并一路铺垫加花丰富主题的内容将情绪推向高潮,最后华丽结束。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通过对莫扎特的风格和艺术特征分析理解加上不断地结合演奏技巧来进行练习才能更好地了解莫扎特,从而演绎好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

猜你喜欢
呈示部华彩大调
方学斌:以匠人之心 著华彩金银
在世贸组织舞台奏响华彩乐章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G大调随想曲
浅析奏鸣曲式的戏剧性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盛世华彩丹青颂歌
传承与引领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