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对手术室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2021-10-30 02:33陈显琴
康颐 2021年17期
关键词:患者满意度人性化护理手术室

陈显琴

【摘要】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对改善手术室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的实际效果。方法:从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抽取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通过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患者负面情绪评分评估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比护理后两组护理质量评分,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比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96.7%,远远高于对照组8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比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手术室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者的负面情绪,让患者对护理工作更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术室;人性化护理;患者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DOI】

手术室是医院重要的临床科室,具有风险高、专业性强、工作量大、耗时长等特点,为确保手术效果,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的生命健康,在手术过程中离不开有效的护理配合[1]。伴随公众自我保护观念的增强,对医护工作的要求更高,而手术室日常工作量庞大复杂,使得传统的护理模式难以适应当前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为此,我们将人性化护理模式引入手术室护理中,给予患者人文关怀,使其身心都处于舒适的状态,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基于此,本次研究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外科手术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观察人性化护理的应用价值,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所选的120例患者均是在本院择期行手术治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为(42.3±6.4)岁;骨科手术12例,普外科手术19例,妇科手术16例,泌尿外科手术8例,其它外科手术5例。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28~74岁,平均年龄为(42.6±6.5)岁;骨科手术10例,普外科手术22例,妇科手术18例,泌尿外科手术6例,其它外科手术4例。对比两组基本资料可知,在年龄、性别、手术类型方面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1)满足外科手术的相关指征;(2)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电图都无异常;(3)年龄已满18岁,最大年龄75岁;(4)神志清醒,意识清楚,有较好的理解能力与沟通能力;(5)自愿参与本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2排除标准

(1)临床资料不完整,难以评估效果;(2)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合并有心肝肾等脏器性疾病;(3)近段时间内出现功能性胃肠疾病,并服用胃肠动力药物治疗;(4)缺乏良好的沟通与理解能力;(5)不愿参与本次研究[2]。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护理,包括术前仔细核对患者基本信息,为患者讲解注意事项。术中协助患者摆好体位,配合好医师完成手术操作,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手术护理,方法如下:

1.3.1术前人性化护理

(1)术前访视:手术室护理人员与手术医师一起进行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的相关检查结果、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等情况。同时,热诚地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向他们讲解手术室环境、医护人员、手术流程、麻醉方式等等,让患者对手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针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手术疑问,要耐心予以解答,并多介绍一些成功的手术案例,帮助患者增加手术自信,消除焦虑、恐惧的负面情绪。

(2)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舒缓情绪的方法,如肌肉放松、深呼吸等方法。针对心理压力过重,有心理应激反应的(如焦虑抑郁、言语激动、亢奋、沟通障碍),需给予对应的心理支持治疗,护理人员要面对面与患者沟通,分析其心理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疏导。

(3)术前准备:术前对手术室彻底消毒,仔细检查手术所用器械、设施,备好药品。熟悉手术相关流程,将患者送到手术室,告诉患者别担心,自己会一直陪在你的身边,并随时向家属通报你的情况,使患者感受到家人般的贴心与温暖,消除对手术室的恐惧。

1.3.2术中人性化护理

提前调节好手术室的温湿度,温度以23~26℃为宜,湿度以42%~52%最佳[3]。根据麻醉方式协助患者保持适当的体位,对手术的顺利实施有着积极的作用。护理人员在术中配合时一定要做到轻柔、准确、熟练、及时。如果患者有紧张、焦虑情绪,可采用语言与肢体安慰,多给予患者鼓励与肯定。术中也不要讨论与病情有关或手术方面的敏感话题,以免引起患者的不适。在不干扰手术进行的条件下可探讨一些患者感到亲切、舒适的话题,消除其紧张情绪。要让患者感到被尊重,应遮盖好患者的隐私部位。加强体温护理,缓解术中低体温症状,可使用加热器、保温毯等工具,对所用的液体与气体进行加热加湿处理。应根据手术需要与患者情况选取合适的无菌透明敷贴、超薄敷料、3M透明敷贴等材料,抓好压疮防护管理、留置针管理工作,尽量减轻患者躯体方面的不适感。

1.3.3术后护理

(1)常规护理:术毕将患者送回病房,根据麻醉方式取恰当的体位。比如,全麻未醒者应采用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旁,给予吸氧。对于部分特殊患者需给予吸痰。同时,手术室护理人员与病房护理人员要做好交接工作。术后3日内手术室护理人员要定期到病房探望患者,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询问伤口疼痛情况、愈合状况、有无发生感染、是否排气等。

(2)病情监测:手术当天要严密监测相关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等指标。观察6~8h,直到生命体征平稳为止。针对全麻、危重或大手术患者,必须严密监测上述生命体征,一般15~30min檢测一次,待病情平稳后可改为1h检测1次,并详细记录下来[4]。

(3)饮食护理:腹部手术通常要求术后禁食24~48h,等肠道蠕动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可以吃少量流食,术后第5~6日可改为半流食,第7~9日可改为软食,之后恢复普食。对于术后留置有空肠营养管的患者应在术后第2日经营养管滴入营养液[5]。对于非腹部手术,应根据麻醉方式、手术大小、患者的全身反应来确定术后何时进食、食物类型等。比如,全麻者在麻醉清醒后,没有呕吐恶心症状后就可进食。局麻者如果术后无任何不适,就可以进食。手术范围较大、全身反应较大的患者,需等反应消失后才可以进食。进食的顺序都是先流食,再半流食,最后普食。

(4)康复活动:大多数患者术后24~48h内可尝试下床活动,等病情稳定后可指导患者开展床上训练活动,尽早下床活动锻炼。这有助于增加肺活量,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也利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6]。

1.4 评价指标与评定标准

通过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SAS与SDS评分评价两组护理方式的干预效果。(1)护理质量评分:采用本院自制护理质量评分表,涉及维度包括护理态度、护理操作、工作效率、基础护理、护理管理等内容,满分100分。低于70分视为较差;70~89分视为一般;90分及以上视为优良。(2)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涉及维度包括护理服务态度、护理基础操作、综合护理效果等内容,满分100分。低于60分视为不满意;60~80分视为满意;80分及以上视为非常满意。(3)SAS与SDS评分:通过SAS与SDS两个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满分均为100分,分值越大提示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7]。

1.5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采用(x±s)表示;計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并用率表示。若P<0.05提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

护理后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4.2±3.6)分,对照组为(85.4±2.7)分,(t=3.72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

由表1可知,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3.3%,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 对比两组焦虑与抑郁情况

手术结束时两组SAS、SDS评分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一段时候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小于干预前,而且与对照组形成显著差异(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手术作为一种有创疗法,也属于一种严重的生理与心理激源,可能导致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到手术的安全性与术后康复效果[8]。伴随医疗事业的发展以及公众健康意识的增强,对临床服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常规手术室护理难以满足患者多元化的临床需求。人性化护理近年来在临床得到大量应用,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该护理模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从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的诉求出发开展一系列优质、高效、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这一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增强患者意识,多进行换位思考,竭诚为患者服务,尽量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本次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更高,而负面情绪评分则明显更低(P<0.05),差异明显。

综上所述,对手术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获得患者的认可,患者满意度更高,患者的负面情绪也得到明显改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崔冰.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中的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4):552-553.

[2]罗敏,余良胜.人性化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1):139-140.

[3]孙锦花.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手术室患者的应激水平及满意度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1):221-222.

[4]董红.人性化护理对改善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效果[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7,23(6):192-193.

[5]袁敏,肖瑾.个性化人文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效果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73):14353,14355.

[6]张俊强,周粲,赵元昆.人性化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18,25(6):825-826.

[7]张明媚,吕艳萍.人性化优质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1):1653-1655.

[8]黄家玉.护理干预措施在胆总管切开并肝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心理医生,2017,23(2):198-199.

猜你喜欢
患者满意度人性化护理手术室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手术器械预处理在手术室的应用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分析
我的好奇心
北京市中医院门诊医生的沟通方式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效果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初产妇母乳喂养依从性的分析
综合尿道护理应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的效果研究
单颗前牙即刻种植修复后的牙龈美学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