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秀村的古茶保护模式

2021-09-06 11:36许灵锋,沈艳红
云南农业 2021年8期
关键词:茶树茶文化

凤庆最早的先民濮人是中华大地上最早利用茶叶的民族,最先开始驯化种植“本山茶”,小湾镇锦秀村是世界茶树发源中心地带之一,境内拥有一棵树龄3200年的古茶树—锦秀茶尊,树高10.6 m,树冠南北11.5 m,东西11.3 m,根径1.84 m,树围5.84 m,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粗大最古老的栽培型古茶树。

目前锦秀村共有茶园面积310.33 hm2,茶尊周围现已挂牌保护的直径在50 cm以上的古茶树就有800多株。凤庆县保存有3733.33 hm2的野生型、栽培型古茶树群落,这些古茶树及野生茶树群落是研究茶树起源、演化和中华茶文化传播的活化石,是宝贵的茶树种质基因库,是先民们改造自然、驯化利用茶树的历史见证,证明了凤庆是世界茶树发源地的中心地带,是茶文化的根和源,是名副其实的“茶乡”。

凤庆县还保存有3733.33 hm2的野生型、栽培型古茶树群落。多年以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对古茶树的保护,始终坚持保护与合理开发并举,弘扬凤茶文化彰显茶尊形象。2007年5月20日在深圳茶博会上,一饼499g的名贵普洱茶——“锦秀茶祖”以40万元高价被深圳一古玩商拍走,平均每克达800多元。2006起,每年的5月1日,茶尊片区均设立茶博会分会场进行茶尊祭祀,省内外乃至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各界游客纷纷前来“寻根访祖”,觐拜和体验养生。2015年4月,锦秀茶尊被授予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2015年4月份举办的茶尊茶品拍卖会上,百克茶尊生茶和红茶分别以35万元、12.8万元成交,创下了国内单品拍卖纪录。同年锦秀茶尊荣登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殿堂,荣膺“中国最大古茶树”称号。

小湾镇党委、政府通过整合现有的以“茶尊”为代表的800多株古茶树资源优势,以支部为龙头,开展“党支部+古茶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实现农户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茶尊”品牌,依托“茶尊”圣地优势,叫响“茶王”名片,做好旅游产业,提升产业转型,深度发展茶旅融合。2020年,锦秀村实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万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757人,共接待游客15万人,旅游收入达500多万元,带动全村增收500多万元。

“三规三控”护“茶尊”

“三规”彰显“茶尊”特色。编制《凤庆县绿金现代化农业示范园总体规划》《锦秀茶尊保护发展规划》《凤庆茶尊养生特色小镇建设规划》。依托锦秀茶尊的唯一性及周边山水田林景的宜居性,规划建设养生、拜茶、康体、野营、培训、展览、食宿综合旅游一体化项目,形成古茶科考、采摘、加工、体验、品鉴、交易、培训、养生、度假产业链,使茶尊片区成为立足凤庆、服务滇西南,面向全国的拜茶养生主题服务区。

“三控”严护“茶尊”之本

依据法律法规管控。市人大常委会颁布了《临沧市古茶树保护条例》,对锦秀茶尊核心区进行立法保护,着力推进古茶树资源保护管理工作规范化、法治化,研究出台了《凤庆县古茶树保护实施办法》《锦秀茶尊保护实施办法》等古茶树保护规范性文件;划定红线管控。划定3 km2保护区,禁止新增构筑物和加工房,划定茶尊方圆100 m的核心红线区,禁止一切非专业技术活动,实施茶尊保护“退地退房退人”,对锦秀茶尊核心区进行统一规划,实施征地拆迁,隔离保护,增加绿化树种,实现核心区内多树种生态循环合理化,对茶尊周围13户农户进行了搬迁安置,还锦秀茶尊自然生态环境;安装设备管控。在锦秀茶尊附近安装录像监控设备,对茶尊四周实行全天候、无死角拍摄,使茶尊安全有技术保障,由1名政府工作人员和2名聘用人员对茶尊进行全天轮流值班,确保茶尊安全,制定茶尊保护巡逻制度,安排派出所专人定时对茶尊核心区进行巡视。

茶树群

上茶山,赏茶树

“三坚三开”护“古树”

不断强化古茶树保护,合理利用古茶树资源,围绕现有的野生古茶树和古茶园,坚持保护与合理开发并举的原则,坚持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为目标,坚持认真贯彻落实《临沧市古茶树保护条例》和《临沧市古茶树保护条例实施办法》。开展好古茶树的宣传教育工作,积极普及古茶树知识,提高公民保护古茶树的意识;开展古茶树调查、普查工作,建立保护名录,记录古茶树生长地、起源、品种、面积、树龄、生长状况、所有权人、管护责任人等信息。建立古茶树动态监控监测系统,对古茶树数量、生长状况、保护情况、权属变更等实施动态管理;开展好县产业中心职工参加古茶树执法考试,为加大执法力度提供保障。

“三增三减”美“生态”

实施“增花、增绿、增彩”三增美化村庄。在主干道路两侧,撒种花籽、草籽,移植茶花、紫薇、蓝楹等花木,大力推广农家庭院栽盆景,种植花卉,在茶王自然村公路沿线种植了车厘子、银杏、樱花、榕树、垂柳、油麻藤、核桃、柿子、天竺葵、三角梅等景观绿化树种和果树2.8万余株,在周边屋舍墙体绘画添字,彩妆上阵,形成古色古香风格,做到点线面结合,全面打造锦秀村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风景线。

实施“减污、减废、减乱”三减保护生态。建成氧化塘污水处理设施,有效做好污水处理,开展沿路、沿河、沿库区、沿景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做好废渣、废物等清理,大力整治违建乱建乱放现象,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美乡村。

茶尊祭祀

俯瞰自然村周边

“三实三提”美发展

“三实”促增收。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民房屋改造,按要求完成示范村危旧房改造;推进农村沼气、太阳能供电、太阳能热水器等节能节材设施;推进农村联网道路、饮水安全等工程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统筹建设锦秀村公共服务中心,健全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做实产业发展,做好“三棵树”文章,保护和开发好以“茶尊”为代表的800多株古茶树,以茶富农;管护好核桃这棵“摇钱树”,以果兴农;培育绿色“桑树”,以桑养农。压实支部责任,整合现有古茶树资源优势,以支部为龙头,开展“党支部+古茶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实现农户增收,同步壮大村集体经济。

“三提”稳后劲

提升“茶尊”品牌,依托“茶尊”圣地优势,叫响“茶王”名片,充分利用凤茶的历史文化和优势特点,展示“世界著名滇红之乡”“锦秀茶王”圣地的地域特色茶文化、茶历史、茶资源,弘扬凤茶文化彰显茶尊形象,深度发展茶旅产业,以“茶尊同寿,高龄老人的养生秘诀”等为线索,挖掘百岁老人养生故事,策划开展“百岁养生、重阳拜茶”“学子拜茶、金榜题名”系列活动,建立凤茶文化宝库,注入当代文化因子,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使茶文化在传承中弘扬、弘扬中创新,展示茶文化的无穷魅力;提升产业转型,加大民宿建设力度,规范和提升茶王自然村民宿经营管理水平,打造一户一民宿工程,做好“后备箱”产业,充分挖掘地方特色产品,解决游客“茶旅融合”需求,鼓起农户钱袋子;提升“造血”能力,扶持培养一批农村基层干部乡村工匠、乡贤能人、非遗传承人,充分发挥他们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带头示范引领作用,成为乡村振兴的后劲力量,做好特色产品营销手段的信息化和产品、服务的标准化,做足可持续发展文章。

近年来,锦秀村通过打造茶尊养生小镇,形成“上茶山、赏茶树、品好茶、住茶园”乡村旅游新格局。做好“茶旅”文章,以茶尊景区为中心,丰富景区看点,按照“以点成景、以景连景”的原则,打造古茶树育苗基地,以培育、嫁接古茶树苗为主,同时供游客学习、参观与选购,做好一站式服务。突破茶尊旅游景区局限性,拓宽茶尊旅游发展思路,开发甲山古茶树群,以“一树一名字、一树一故事、一树一景点”开发思路,按照开发与保护并行原则,通过“修好连片路、挂好说明牌、起出好名字、编写好故事”等方式,让每株古茶树都成为研究茶文化的活化石。还原真实原生态古茶制作坊1个,配齐鞣制、烘干、压制、品泡、纪念图案打印等一系列设备,提供给游客舒适干净的制作环境和完善的制作工具,让游客享受到体验制作古茶的乐趣,切身感受到古茶文化的情趣。

在此带动下,当地茶叶鲜叶收购价与其它区域收购价增幅在30%左右,2020年全村实现茶叶产值1300多万元,真正达到了以人成景、以景引人、以景带商目的。

猜你喜欢
茶树茶文化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中国西南 茶树和中华茶文化的起源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茶文化的“办案经”
林岚微 把红边茶文化传播得更远
茶源贵州 依据充分
茶是由茶树的叶子做成的
茶的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