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训练在普通高等院校羽毛球专项课中应用研究

2021-09-04 13:09吴泰阳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17期
关键词:体能训练羽毛球功能性

吴泰阳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1、引言

功能性训练概念起源于运动医学领域,旨在于帮助运动员减少损伤健康训练,有意识地将平衡和本体感觉纳入训练中。大多数运动项目是在非固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稳定性是由运动员自身提供的,在功能性训练理论研究中发现球拍类运动需要冲刺、跳跃和频率急停。因此半身力量至关重要,尤其是单腿力量。传统体能训练是在双脚支撑或稳定的训练器械状态下训练,从训练稳定状态与状态维持者比较,功能性训练比传统体能训练方法更接近竞技动作真实稳定状态,提高了机体维持“相对不稳定状态”至“稳定状态”的水平。羽毛球运动的不确定性、比赛无时限性等特点都决定了其比赛环境的不稳定性,因此羽毛球运动在功能性训练应坚持在“相对不稳定状态”下进行训练。将功能性训练引入到高校羽毛球教学中,对提高羽毛球技术动作教学效果,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及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研究目的

通过在体育学院羽毛球专项班体能训练中应用功能性训练,分析制定的功能训练方案对普通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学生的羽毛球技术、专项速度素质和身体平衡能力的提升是否非常显著。

3、研究对象

本文以功能训练在普通高等院校羽毛球专项课教学中应用为研究对象,以体育教育专业男学生20名为实验对象,对照组采用传统体能训练,实验组则进行功能训练。

4、研究方法

4.1、实验测试法

通过一个教学周期的训练,以了解功能性训练与传统体能训练对实验后两组学生专项技术及素质和平衡能力的不同影响。

4.2、实验对象

实验对象绝大部分是通过体育统考进入大学,没有系统学习过羽毛球技术。通过大二选专项开始持续长期系统训练,实验前都经过八周的基本技术学习,因此实验对象训练时间大体一致,对实验对象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选择实验对象的身高、年龄、体重的基本信息及身体素质和羽毛球专项技术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两组实验对象基本情况及身体素质和羽毛球专项技术测试项目无显著差异(p>0.05),如表1、2、3 所示。

表1 基本情况

表2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素质对比表(N=10人)

表3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羽毛球专项技术测试成绩对比分析

4.3、实验时间、地点

实验时间:2018年下学期第八周,实验为期八周,每周3次训练,每次练习为每周一、周三课后20分钟,周五下午第二节课后;实验地点为西安工业大学体育馆。

4.4、实验项目测试指标选取

(1)羽毛球专项技术测试方法:结合羽毛球击球技术分类和专项班学生学习羽毛球技术实际的表现后,通过与高水平羽毛球教练对羽毛球专项技术探讨与建议选择羽毛球前、中、后场各两项技术动作。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技术动作路线、击球落点区域要求每项技术动作测10个球,每个球落在指定的区域算一分前,共六十分。前场技术动作选择正手、反手搓球技术和正手、反手推球技术;中场技术动作采用正、反手抽球技术,正、反手快挡技术;后场技术采用正、反手高远球和正、反手吊球。前、中、后场个测试技术动作的正、反手技术各五个球进行测试。根据供球者对每项技术站位、发球做出适当调整,让测试者能够顺利完成考核。对于发球质量不高的来球举未持拍手示意此次发球不计入测试技术的球数;

(2)羽毛球专项力量和速度素质指标及测试方法:根据实验对象具体情况与现实条件的探讨和建议,制定能够反映羽毛球专项运动特征的力量和速度的素质指标。专项力量素质指标为羽毛球掷远、立定跳远、一分钟仰卧起坐,速度指标为25m×5折返跑、30m冲刺跑;

(3)身体平衡测试方法:第一个指标为八级腹桥测试,该测试指标时间一共三分钟,按照每个时间段持续做不同动作分为八个级别,达到一个级别记3分共24分。第二个测试指标闭眼单脚站立测试,该测试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易于多次重复测试,有效测试两次取最好成绩。

4.5、实验内容

实验组的训练内容为上肢训练、下肢训练、核心训练、动作技能提升训练,主要以渐进式阻力训练,由功能最弱到最强进行训练,采取动作为波比球俯身登山、波比球单腿跳、单腿箱跳、瑜伽球俯卧撑、健腹轮推拉等。对照组训练内容为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平衡素质训练,主要以自重训练为主,采取动作为俯卧撑、高抬腿、平板支撑、50m变速跑、立为体前屈等。训练强度为85%,训练量10-15次,心率维持在160-170次/min。

4.6、实验控制

实验开始热身及技术教学由专项老师教学,保证每节课大家都能参加,除了体能训练内容对照组和实验不一样,热身活动、专项技术训练等内容保持一致。对照组与实验组体能训练内容有本班两位未参加者发出指令,由本人监督,确保实验对象的训练强度和间歇时间一致。要求大家在课下都不要做关于体能的训练,保证实验的有效性。

5、结果与分析

5.1、羽毛球专项技术指标测试成绩的对比分析

实验组实验后比实验前:搓球技术提高了2.4分,挑高球技术提高了1.2分,甩腕抽球技术提高了1.2分,快挡技术提高了1.4分,高远球提高了2.5分,吊球技术提高了2.0分。对照组实验后比实验前:搓球技术提高了0.7分,挑高球技术提高了1.1分,甩腕抽球技术提高了0.7分,快挡技术提高了1.0分,高远球提高了0.7分,吊球技术提高了0.7分。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羽毛球前场、中场、后场六项专项技术测试成绩经过T检验,正反手抽球、正反手快挡球、正反手吊球专项技术测试成绩P值均大于0.05,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场专项技术、正、反手高远球技术有显著差异。中场技术测试移动步伐少、旋转动作少,基本不太需要爆发力、力量等素质,对上肢力量技巧性、练习熟练度要求较高,因此没有表现出功能性训练与传统体能训练对中场技术测试结果有差异性。两项后场技术出现测试成绩P值范围的不同的原因,后场技术本身对力量、爆发力、速度、平衡能力等素质要求较高,两种训练方式虽然在不同程度上都对实验前后后场技术的成绩有一定提升,但是吊球技术相对高远球技术上肢力量技巧性、练习熟练度要求较高,再加之吊球技术难度较大,因此没有表现出功能性训练与传统体能训练实验对象实验后羽毛球专项技术测试结果有差异性。

5.2、羽毛球专项力量和速度素质指标测试成绩的对比分析

实验组实验后比实验前:羽毛球掷远平均远了0.12cm,立定跳远平均成绩远了了0.05m,一分钟仰卧起坐平均多做了1.04个,25m×5折返跑平均快了2.93s,30m冲刺跑平均快了0.18s。对照组实验后比实验前羽毛球掷远平均远了0.02m,立定跳远平均远了0.02m,一分钟仰卧起坐平均多了2个,25m×5折返跑平均快了0.65s,30m冲刺跑平均快了0.03s。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生羽毛球专项4项力量、速度素质测试指标经过T检验后P<0.01。说明了通过八周实验训练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羽毛球力量和速度专项素质有非常显著差异,羽毛球专项的速度、力量素质有明显提升。

5.3、身体平衡能力测试成绩对比分析

实验组实验后比实验前:八级腹桥提高了6.6分,闭眼单脚站立提高了8.8分。对照组实验后比实验前:八级腹桥提高了2.4分,闭眼单脚站立提高了2.3分。由此可知实验组比对照身体平衡能力实验后平均成绩提高幅度大。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两项身体平衡能力测试成绩经过T检验,八级腹桥测试成绩P值小于0.05,闭眼单脚站立测试成绩P<0.01。表明了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平衡能力的两项测试成绩有显著差异,实验后实验组总体上对机体平衡性、稳定性的控制能力优于对照组。

6、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功能性训练比传统体能训练更能明显提高羽毛球力量、速度专项素质;对羽毛球专项前场、后场技术的提升明显;对于中场技术有一定提升;更能有效提高身体平衡能力。

6.2、建议

(1)在普通高院校的体育专项技术教学中,应当结合运动特征合理的设计功能性训练方法。充分考虑所采用的训练动作是否与专项技术相符合,使训练更加趋于专项化,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专项素质水平,又能提高专项技术水平;

(2)在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课上进行功能性训练时,要对所有学生体能水平有全面了解,根据每名同学体能的差异性划分层次进行训练。其训练负荷量、强度要不断科学调整;

(3)正确认识两种训练之间的关系,根据训练难度由低到高、动作的变化、如静态或动态、施加外力、等几个方式的不同组合,来循序渐进、合理的将核心力量训练与一般性腰腹力量训练相互结合。

猜你喜欢
体能训练羽毛球功能性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羽毛球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羽毛球
飞行的羽毛球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羽毛球PK赛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