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逻辑及重要意义

2021-07-23 03:34王佳
中国经贸导刊 2021年17期
关键词:新发展格局双循环现实意义

王佳

摘 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党在新时期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为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已经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把重心转移到国内大循环上,不仅能够有效避免复杂的国际局势带来的冲击,还能增以国际国内循环的良好联动,为解决新时期的主要矛盾和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现实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与国之间的联动更加密切,形势也更为复杂多变,中国处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世界格局之中。就国际市场而言,国际竞争异常激烈,为实现本国利益最大化,部分国家实行的贸易壁垒等不正当经济手段割裂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极大破坏了世界市场,中国经济在国际外循环方面受到阻力;就国内市场而言,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国内经济在稳中前进,依靠内需拉动消费扩大市场是构建国内大循环的坚实力量。国内大循环格局的完善是发展经济的重要举措,也是应对复杂多变外部局势的内部保障,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必然要求。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1]。因此,促进国际国内两者之间的联动,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是在后疫情时代所作出的调整和改变,是在不断地实践探索之后形成的。特别强调的是,这一发展格局不是小范围内部的运行,而是在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更高层次、更高标准、更高质量的开放,打破在复杂国际环境下的贸易保护主义,使得市场流通。因此,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它的关键则是“开放”,是商品和要素流动开放转向高层次的体制开放。

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逻辑

(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发展国内经济的保障

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需要对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不同的调整。在新时代下,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都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因此需要构建一个新的经济发展格局。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通过国际外循环带动内循环的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提出,要“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吸收借鉴国际成熟市场经济制度经验和人类文明有益成果,加快国内制度规则与国际接轨,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市场化改革”[2]。由此可以知道,高质量的开放可以推进中国经济的更好发展,也就是用高层次的国际外循环联动内循环,打破原有的经济壁垒,实现经济技术的迅猛发展,实现国际国内循环的相互促进崭新经济模式,以适应新的社会矛盾,满足人民新的需求。

依赖外向型经济战略发展国内经济的矛盾日益显现,及时地调整和改变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前期,我国面临着严重的发展问题,物质匮乏、生产力落后、各项制度也有待完善,随着开放的持续深入,引进的外资、技术等等刺激了国内经济迅速增长,在短时间内解决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资料问题,拉动经济的三大马车,投资和出口则是占比更大。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主要依赖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模式也出现一些问题:一方面,以国际外循环为主体,中国经济的发展会因为国际市场的变动而波动,经济发展不稳定因素增大,难以在世界市场波动中独善其身;另一方面,以国际外循环为主体,在世界市场中不能把握主动权,让外部遏制住了中国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表现就是经济和科技实力,在这两面依赖国际市场,则难以长久发展;最后,把主要力量放在外循环上,难以进行国内经济的升级转型。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现在以外循环为主体的经济战略红利优势逐渐减弱,这就迫切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把依赖国际外循环为主体转变到国内循环为主体,进行经济战略转型升级。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央适时提出了“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改革思想,构建这一新发展格局,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这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阻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国际大环境遭遇逆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也十分紧迫。我国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也不断提升僧,部分国家为阻挡我国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對我国进行遏制,禁用中国各种软件,加大关税等,国际市场的恶性变化,使得国际外循环受阻。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是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的主动战略选择。首先,自从08年发生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被割裂,世界经济发展犹如惊弓之鸟,一些国家为了恢复本国经济,维护自身在世界市场中的利益,采取了一些不正当经济手段发展本国经济,这转而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贸易壁垒、保护主义不断抬头,逆全球化趋势深化,这极大影响了世界格局,导致我国经济发展遇到困境。其次,在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下,国际市场萎缩,疫情在短期内难以得到全球严格控制,这对于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在经济循环方面,受疫情影响,世界市场部分产业链难以持续,导致世界市场循环出现问题。最后,疫情使得消费者产生了一中保守的消费心理,把资金存放起来用在刀刃上,国际出台的减少旅游外出等政策也限制了居民的消费,资金周转速度减少,经济增长减缓稳定的国际格局对于经济发展起着积极作用,但对变得国际局势难以把控,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中保持经济的稳步发展则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党中央是为了规避外部风险和激荡的国际局势,应为当前局势的解决思路,这一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我国在新的大环境下发展经济,能够更好地应对世界市场带来的冲击。

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现实意义

(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实践意义

第一,在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矛盾的变化,需要及时主动调整我国的大政方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则是在现行条件下,能够有效解决矛盾的新方案。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较以往实现了大幅度的提升。依赖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能解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只有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把重心转移到国内市场,依靠国内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循环,弥补国内市场的不足,解决主要矛盾。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人口众多,国内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国内的居民消费需求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發展的稳定器,且这种内需势头强劲,因此经济国内循环是经济发展的关键点。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在经济领域的基础设施、经济制度、先进技术在不断完善,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发展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就在国内经济发展高质量稳定增长的基础之上实行的,对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现阶段,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是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改革开放前期实行的鼓励一部分人先富,然后带动后富,导致贫富差距过大,不平衡发展容易导致社会出现问题,在经济发展中,依赖国外的技术和设备,没有充分发挥国内人才的自主研发和国内市场的潜力,导致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难以挖掘,针对这些矛盾进行改革迫在眉睫。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发展重点放在了国内大循环这一主题上,通过自主研发、延长产业链、扩大内需、经济模式改革,能否有效解决我国现在主要矛盾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挖掘国内市场潜力,筑牢国内市场底线,把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把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更好地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中国力量。国际国内的联动循环是应对新的局势的中国之策。

第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转折点。起初,把经济发展的目标方远至世界市场,实现了经济发展的迅猛增长;在现今,又将发展前景从国际市场转移至国内市场,是我党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为寻求新的发展出路所构建的新的经济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深化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领导我国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3]。由此可见,这一新发展格局是把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符合中国的发展,是有迹可循有理可依的,只有挖掘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才能在以后的发展中依赖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过硬,才能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话语权。新发展格局不仅在经济方面会发挥巨大作用,而且在实现中国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它承载着实现两个余伯年奋斗目标的使命。

(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意义

第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应对当前局势的重大韬略。疫情影响、单边主义、贸易壁垒和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打压等等国际局势都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选择转移把国内市场作为发展主体,这不仅是应对复杂世界局势的改变,更是中国自身经济发展到了新的高度需要做出新的调整。依靠国内市场发展经济不同于经济上的闭关锁国,是把主体转移到内循环上,依靠内外循环互相促进,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内部环境而言,随着人口老龄化、资源匮乏和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如果继续坚持之前的发展模式,必然会导致经济发展进入死胡同,在新时代下,适应当前国内环境,及时调整发展格局,才能跨越这个经济发展的死胡同;就外部环境而言,中国在近些年来发展势头迅猛,部分发达国家为防止一国独大,联合起来在政治上、经济上对中国经济打压,如果坚持以外循环为主体,必将受挫。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对于中国经济、中国人民和中国发展而言是正确的方案,是在大变局下的重大韬略。

第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的集中表现。比利时前首相伊夫·莱特姆称赞“中国坚持对外开放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正逐步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创新的首要引擎”[4]。改革开放后,中国主动加入世界市场,依靠人口、资源等优势,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在综合国力上也排名前列,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世界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板块。我国有着完备的工业生产体系和自主生产-消费的完整产业链,体系化、制度化的条件支撑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把循环主体转向国内,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5]。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经之路,主体的转移,能够使得中国以更加稳健的步伐和信心走向世界市场,继续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使得发展成果惠及到每一个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陈轶丽.准确把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和科学内涵[J].决策探索(中),2021(01):4-5.

[2]李俊.全面准确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深刻内涵[J].人民论坛,2021(02):12-15.

[3]程恩富,张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求索,2021(01):108-115.

[4]刘兆军.深刻认识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N].企业家日报,2021-02-25(003).

[5]班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背景与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1(02):154-155.

猜你喜欢
新发展格局双循环现实意义
“双循环”格局下物流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双循环需要怎样的科技创新生态?
新发展格局下对现代流通体系的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格局”,牵动人心
在新发展格局下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心灵的旅程
论“教之道, 贵以专”的现实意义
五年制建筑装饰专业“双循环”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