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色理论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1-03-19 19:26张梦汝罗娟单路路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31期
关键词:关联度常住人口上海市

张梦汝 罗娟 单路路

关键词:上海;常住人口;GM(1,1);影响因素;关联度;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C9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31-0041-03

上海统计局最新發布的《上海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9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 428.14万。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 450.43万,外来常住人口977.71万[1]。上海作为国际性大都市,人口的快速聚集、城市的承受能力一直都是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上海市2035年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建立更具活力的繁荣创新之城,至2020年将常住人口控制在2 500万以内,并以2 500万规模作为2035年常住人口的调控目标[2]。刘彩云(2020)对上海流动人口迁移距离及影响因素分析,其结果对引导人口合理流动,促进流动人口城市融合具有参考价值[3]。上海整体的人口结构也在发生剧烈变化,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结构多元化等趋势不断增强[4],未来城市规划需要更加关注结构性问题,提升空间治理能力。

一、基于灰色GM(1,1)人口模型预测的分析

(一)上海人口结构现状

2019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为2 428.14万,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 450.43万,外来常住人口977.71万。全年常住人口出生16.9万,出生率为7‰;死亡13.3万,死亡率为5.5‰;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常住人口出生性别比为105。全市户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83.66岁。其中,男性81.27岁,女性86.14岁。2015年上海外来常住人口15年来出现首次下降,常住人口比2014年同比下降1.5%,而外来常住人口在全市常住人口中的占比也下降了0.5%,降至40.6%。上海市人口结构目前少子化、老龄化特征凸显[5]。常住人口金字塔呈现“上尖下窄中宽”的形态。一方面,老龄化趋势日渐突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5.2%,随着未来外来人口增速的减缓,老龄化问题会进一步加剧。另一方面,目前居民生育意愿较低的情况下,“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上海未来人口规模的影响并不显著。

(二)建立GM(1,1)模型

灰色系统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一个不确定的系统,含有已知的和未知的信息,就是对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与时间有关的灰色过程进行预测,具有计算量小、精准度高等特点,是通过自身的数据序列建模来寻找有用的信息。根据2010—2019年《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了2010—2019年上海外来常住人口的数据。2010—2019年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为897.7万、935.4万、960.2万、990.0万、996.4万、981.7万、980.2万、972.7万、976万、977.71万。

原始数据数列为:X(0)=(897.7,935.4,960.2,990.0, 996.4,981.7,980.2,972.7,976.2,981.7)。首先对原始序列进行级别检验,判断该序列是否可以构建灰色预测模型,级别公式为:σ(k)=x(0)(k-1)/x(0)(k)。根据级别公式进行计算该序列中的数据均在区间(0.834, 1.199396102),所以可以用原始数据序列构建GM(1,1)模型。对所要预测的序列X(0)进行一阶累加,生成序列X(1),可得接着对一阶累加序列做紧邻均值生成,得到紧邻均值生成序列 Z(1):

Z(1)=(1 365.4,2 313.2,3 288.3,4 281.5,5 270.55, 6 251.5,7 227.95,8 202.4,9 181.35)

GM(1,1)模型的表达式为:x(1)(k)+az(1)(k)=b,其中a,b为两个待估参数,解得a=-0.003088015,b=958.6870254。根据所求的值可以得到GM(1,1)模型的时间响应方程为:

根据GM(1,1)模型预测结果,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增速减慢,经过2015年短暂的下降后,自2020年以后,均呈缓慢上升趋势。到2029年,上海外来常住人口达到1 018万,学者杨心丽(2020)在稳健预测下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含户籍人口)达到2 835.28万,这与本文预测结果出入不大,具有合理性[6]。根据上海市2035年规划2 500万常住人口目标来看,上海所采取的经济手段及行政手段是有效的。这一趋势对于减轻上海运行压力,提高城市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分析

关联分析是动态发展态势的量化分析,可以得出某项数据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度,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决定着系统发展的态势。在系统发展过程中,若两个因素变化的趋势具有一致性,且同步变化程度较高,即可谓二者关联程度较高;反之,则较低。

(一)影响因素的选取

通过文献研究和外来常住人口定性法分析理论研究,确定影响上海外来常住人口规模的因素与以下6个因素相关,分别用X1,X2,…X6表示。其中,X1为上海最低工资标准(元);X2为上海市地区生产总值(万亿元);X3为上海市森林覆盖率(%);X4为上海医疗卫生机构(所);X5为上海养老机构(所);X6为上海新增就业岗位(个),2010—2019年上海市上述各影响因素的原始数据如表1所示。

(二)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影响因子关联度分析

首先将上述6个影响因素分别与X0做绝对关联分析,可得出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变动影响与X1至X6的绝对关联程度分别为0.548、0.506、0.501、0.527、0.820、0.500。其中,养老机构的数量对外来常住人口的影响最大。再次进行相对关联分析,发现结果与其出入不大。X1-X6与X0的相对关联程度为0.992、0.988、0.995、0.994、0.998、0.999。但发现,上海新增就业岗位成为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最后再进行综合关联度分析。

按照综合关联度大小对各因素排序,其关联度为X5>X1>X4>X2=X3=X6。从排序结果可以看到,养老机构数量与外来常住人口同比变动,关联度最大。因为上海作为一线城市,在养老与医疗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地位。近几年,不论是智慧养老的兴起,还是嵌入式养老模式全面发展,从“一碗汤”到“15分钟社会生活圈”,再到健身锻炼与精神慰藉,老人可以享受到来自社会各方的关爱和照护,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老年人的晚年质量和生活水平。因此,人們愿意长期居住于上海从而保证自身的生活质量;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与外来常住人口数量也具有较强的关联度。因为上海与其他城市相比,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更高的就业薪资,也更容易体现自身价值。因此,年轻人更愿意留在上海工作,并且为下一代创造更多的机会。

从关联序列中明显可以看出,外来常住人口与上海地区生产总值和新增就业岗位关联度较小。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在相对层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因此绝对层面上对外来常住人口数量影响不大,且上海近10年来一直保持较高的岗位新增率。由此可见,上海对外来人口的包容度。上海城市的超负荷运转,提醒我们要未雨绸缪,为老年人寻找更加适合的养老居住地,将老年人引出去,把年轻人引进来,提高城市活力。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根据灰色预测模型和灰色关联度模型的研究结果,本文主要进行以下思考。

第一,人口调控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控制外来常住人口数量增长的重要手段可持续推行,并加强对外来人口的培训。2015年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同比下降1.5%,与2014年相比,外来常住人口减少将近15万,其中以外来务工人员居多。上海在实行经济转型之后,低能级制造业不断萎缩,从而相应的企业转移出去,用工减少。另外上海加强城市管理建设,拆除违章建筑和整顿群租房等手段,相应的人口也会减少。面对高质量人才,上海通过逐渐降低落户政策、提高和扩大人才范围等手段来扩增。面对外来人口,应积极搭建知识教育平台、职业技能培训平台等提升其整体素质,提高就业能力[7]。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满足不同人员的不同学习需求,实现提高劳动就业技能增强劳动致富能力。

第二,提高人口整体管理水平,确保人口与经济协调同步发展。通过预测结果可以看出,2024年上海外来常住人口预计突破千万,因此重点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全力推进人口管理工作已迫在眉睫。首先,要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对人口实行精准把控,做好督查和检查工作,建立符合常住人口条件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非户籍人口管理,提高外来常住人口的服务水平,增加对高质量人才的吸引。

第三,实现长三角养老一体化,将老年人引出去,年轻人引进来[8]。根据灰色关联度模型计算可以看出外来常住人口与养老机构的综合关联度为0.91,其关联序排名第一,结合上海老龄事业发展现状,可以看出上海养老机构中心成为吸引外来人口安家落户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上海应积极做好长三角地区养老一体化发展。一是着力打通长三角地区养老“政策壁垒”,统一养老服务需求评估标准体系,包括服务质量、服务流程、基本设施等方面。二是积极打造长三角地区养老“产业联盟”,引进多主体参与养老产业,尤其要积极发挥国资国企的引领作用。三是探索建立长三角地区养老“平台互通”,推广社区养老顾问,共建“敬老卡联盟”等举措提高一体化程度。让老年人“走出去”,自由选择养老方式与地点,也为引入地带来新的产业发展,进一步拉动消费,实现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  2019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上海市统计局网站,2020-03-29.

[2]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公众读本[EB/OL].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2018-01-04.

[3]  刘彩云,高向东,等.大城市流动人口迁移距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上海为例[J].西北人口,2020,(3):1-11

[4]  王振,周海旺,陈国政,等.上海市人口规模和结构调控形势与对策研究[J].社会科学,2014,(2):56-65.

[5]  周文娜,王周杨,等.基于人口分析的上海社会结构变化及规划应对思路[J].城市研究,2018,(6):97-101.

[6]  楊心丽,刘骏伟.基于经济增长的2040上海市人口预测论证[J].城市经济与社会,2020,(6):38-44.

[7]  宁越敏,赵新正,等.上海人口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J].上海城市规划,2011,(1):16-26.

[8]  蒋诗泉.基于灰色理论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33-156.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art of Shanghai’s permanent population,the analysis of its population siz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hanghai’s population control.Although the foreign permanent population is a common phenomenon,there are also certain differences due to factors such as Shanghai’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environment.Based on the data of Shanghai’s overseas permanent resident population from 2010 to 2019,the GM(1,1)prediction model that is conducive to gray theory predict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hanghai’s migrant permanent population in the next ten years.At the same time,using the gray correlation model to analyze the six factors related to Shanghai’s migrant permanent population,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number of elderly care institutions and the minimum wage standard are relatively related.Combining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GM(1,1)predictive model and the relevance model to put forward relevant policy referenc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Shanghai;permanent residents;GM(1,1);influencing factors;relevance;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3660501908215

猜你喜欢
关联度常住人口上海市
上海市能源经济相关信息
——2022年1-6月
上海市能源经济相关信息
——2022年1-5月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西安市常住人口超一千万
中国制造业产业关联度分析
中国制造业产业关联度分析
试析护理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思想教育关联性
北上广或迎人口拐点
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首现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