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九针疗法针灸临床应用治疗举隅

2021-01-04 04:44张新怡蒋军清
中医外治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毫针大椎胃脘

张新怡,蒋军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市人民医院 国医馆,新疆 塔城 834700)

九针源于《黄帝内经》,《内经》中较为详细地论述了九针的名称、形状、功用、主治以及刺法等方面内容,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九针理论体系[1]。“新九针”是师怀堂教授在《内经》所载的古九针的基础上,结合数十年的临床经验,经过反复的探索和实践,研制而成。新九针疗法的特点既注重每种针具的特异性,同时又强调发挥整体性的思想;既可扩大针灸治疗疾病范围,又可提高针灸疗效[2]。现将临床应用中有一定代表性的临床验案论述如下。

1 典型病例

1.1 哮喘案

张××,女,59岁,2016年11月21日因“反复咳嗽、气喘,伴喉中哮鸣音10 a余,加重3 d”就诊。病史:10 a前受凉后出现咳嗽、气喘,自行于药店购买感冒、止咳药物(具体药物不详),服用7 d后,咳嗽症状缓解,仍觉气喘不适,并伴有喉中哮鸣音,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行相关检查后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经住院治疗(具体诊疗方案不详),症状好转出院。近10 a每因天气变化或受凉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3 d前因受凉后上述症状再次加重,活动后尤甚,无吸烟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刻下症见:神志清,精神欠佳,咳嗽,气喘,喉中痰鸣音,气憋不能平卧,汗出,唇紫,纳食差,夜寐欠安,二便调。查体:双肺可闻及弥漫性哮鸣音,舌质暗,苔白,脉细数。中医诊断:哮喘发作期(冷哮证);西医诊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治疗:①选取针具:毫针、锋钩针、火针。②取穴:大椎、肺俞、鸠尾、孔最、丰隆。③操作:用常规消毒方法进行医者手部消毒、针具消毒。a.急性期:患者先俯卧位,取大椎、肺俞穴,穴位常规消毒后,用锋钩针钩挑2下~3下;患者再取仰卧位,取中府、膻中、鸠尾穴,穴位常规消毒后,用锋钩针钩挑2下~3下;然后再取孔最穴,用毫针刺入深部,反复提插捻转,以患者气憋症状缓解为度;最后取丰隆穴,轻提插小捻转,留针30 min,留针期间每隔5 min行针1次。共治疗7次,症状改善。凡症状反复发作,均采用此法,治疗后症状可改善。b.缓解期:患者急性期症状改善后,于每年冬至、夏至时节,取火针点刺大椎、肺俞。治疗3 a后病情明显好转,至今未再复发。

按语: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以喘息、咳嗽、胸闷、呼气性呼吸困难等为主要症状,多在冬、春季节发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四大顽症之一[3]。病程较长的哮喘患者,在对应的体部穴位处可形成脉络瘀堵或皮下结节,哮喘急性期选用锋钩针在大椎、肺俞、中府、膻中、鸠尾等体部穴位挑治,以起到刺脉络、放瘀血的功能[4],脉络通,则喘憋症状缓解;再选用毫针针刺孔最、丰隆穴;孔最为手太阴肺经的郄穴,郄穴为气血深聚之处,深刺孔最穴可起行气活血之效;配足阳明胃经的丰隆穴,以起化痰平喘之功。急性期症状缓解后,在疾病缓解期于每年冬至、夏至时节,配合火针点刺大椎、肺俞等穴位,以达到益气补肺之功效;通过缓解期火针疗法的巩固治疗,减少了患者的发病频率,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近年来通过新九针疗法治疗本病近百例,疗效显著,且不易反复发作。

1.2 胃痛案

杨×,女41岁,汉族,2019年5月7日因“胃脘部疼痛2 h”就诊。病史:患者当日饮食不节,因参加朋友聚会,除正餐外,又食入大量水果、零食及冷饮等寒凉之品后,自觉胃脘部疼痛,疼痛逐渐加重,胃脘部胀满拒按,并伴呕吐,呕吐物为食物残渣,呕吐后胃脘部疼痛减轻。患者素有反酸、胃脘痛病史,曾做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刻下症见:神志清,精神欠佳,呈痛苦面容,胃脘部疼痛、胀满,自觉嗳腐吞酸。查体:腹软,上中腹部有压痛,肝脾未触及,右关脉大而有形,舌质淡,苔白腻。中医诊断:胃痛(饮食伤胃型);西医诊断:急性胃炎。治法:①选取针具:毫针、锋钩针。②取穴:至阳、鸠尾、中脘、建里、足三里、合谷。③操作:用常规消毒方法进行医者手部消毒、针具消毒。治疗先取锋钩针,在至阳、鸠尾穴处钩挑2下~3下,患者即刻感觉胃部胀满感得以缓解;又取毫针点刺中脘、建里穴,泻法不留针;后取毫针针刺足三里、合谷穴,留针至症状缓解为度,留针期间每隔5 min行针1次,留针时间约50 min;起针后嘱其回家以热稀粥调养。次日来诊,患者胃脘部疼痛症状好转,自觉胃部仍有胀满不适,较昨日减轻,取毫针针刺中脘、建里穴,泻法不留针,后用毫针针刺足三里、合谷穴,留针20 min后起针,留针期间自觉腹中肠鸣较频繁,起针后症状随矢气、大便出而愈。

按语:患者既往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病史,此次发病因饮食不节所至,以胃脘部疼痛为主,呕吐后疼痛症状缓解,病在脾胃。至阳穴属督脉,平膈俞穴,血会膈俞,有和畅血脉、宣通痹阻之功;鸠尾穴属任脉,位于剑突下方,内有胃府,有和中降逆之效;锋钩针挑刺至阳、鸠尾穴可起和中降逆、宣痹止痛之效;能快速、有效地缓解急性疼痛。中脘、建里属任脉,且中脘为胃经募穴,为治疗脾胃疾病的常用穴位,用毫针泻法点刺,可起和胃降逆之功。最后取毫针针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合谷、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足三里,以起升清降浊、生发胃气之效。锋钩针的刺脉络作用,可有效地缓解疼痛等急性症状,再配合毫针刺法,可使经络之气得以疏通。运用新九针中不同针具的特殊作用,多种针具配合使用,可有效地缓解急性疼痛。

1.3 痛经案

刁××,女,21岁,2019年3月11日因“痛经7 a,加重3个月”就诊。病史:患者14岁月经初潮,每于月经来潮前1 d~2 d开始腹痛,疼痛剧烈时口服止痛药可缓解,月经来潮后腹痛可随之缓解,月经量偏多,色暗,有血块,平均月经周期为28 d~30 d;曾多次于当地医院就诊,采用中医、西医等多种疗法治疗(具体治疗方案不详),症状可缓解,但易复发。3个月前因贪食冷饮,痛经症状加重。刻下症见:神志清,精神欠佳,痛苦面容,面色白,月经期将至,腹痛,得温后疼痛稍减。查体:腹软,小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脉滑涩,舌质暗,苔薄白。中医诊断:痛经(瘀血阻络),西医诊断:原发性痛经。治法:①选取针具:毫针、火针。②取穴:大椎、次髎、曲骨、五枢、合谷、地机、血海。③操作:a.急性期:先取毫针针刺大椎、次髎穴,强捻转不留针;再取毫针针刺曲骨、五枢、合谷、地机穴,留针20 min,留针期间每5 min 行针1次;留针期间患者自觉疼痛缓解,起针后腹痛症状好转,次日月经来潮。b.缓解期:于农历每月的月初及月中,取火针点刺大椎、次髎、血海穴,每穴点3下~5下。连续治疗6个月经周期,病愈。

按语:痛经是指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的小腹疼痛,或腰骶部疼痛,甚则剧痛难忍。本病患者为青年女性,自月经初潮时开始痛经,多由冲任气血失调、胞宫经血受阻所致。大椎属督脉,与手足三阳经相交通,被称为诸阳之会,总督一身阳气;次髎穴为膀胱经穴位,膀胱又与肾互为表里,次髎穴可调冲任之经气、畅通胞宫之气血;用毫针强刺激大椎、次髎穴,可激发人体阳气而暖胞宫,以起到助阳活血、调理冲任、温经止痛之功效。曲骨属任脉穴,为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会,有调经止痛之效;五枢属足少阳胆经之穴,可调经固带、理气止痛;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有宣通气血之功;地机属足太阴脾经郄穴,阴经郄穴多可治疗血症,是临床治疗痛经的要穴[5]。《素问·八正神明论》提出了“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以及“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廓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的治法;在农历的月初及月中,取火针点刺大椎、次髎、血海穴,运用月相盈亏的时间点进行治疗,可起到温阳补益、活血祛瘀的效果。痛经的急性期治疗,中西医都有很好的疗效,但完全治愈都很困难;在新九针疗法的临床应用中,除急性期的治疗外,在缓解期采用火针点刺大椎、次髎、血海,疗效显著,且不易复发。

2 结 语

笔者通过列举新九针疗法应用于哮喘、胃脘痛、痛经3个临床验案,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选择不同针具及针法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充分体现了新九针创始人师怀堂教授提出的“辨证施针,针分主辅,合理配伍,系统治疗”的施针原则[6]。新九针的应用,不仅能发挥不同针具的特异性治疗作用,又能充分体现不同针具相结合的整体性治疗作用。所谓特异性治疗作用,是在疾病的不同时期,根据不同针具的特殊治疗作用,选用不同针具进行治疗,充分体现了每种针具自身独特的针刺方法与治疗范围。所谓整体性治疗作用,是指在疾病的不同时期,运用不同针具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针刺方法进行操作,既体现了经络理论的整体性,又是对各种新九针针具和针法的有机结合。通过多年的临床应用,新九针疗法在治疗多种疾病中疗效显著,本文列举了3种常见疾病的新九针治疗,望能给新九针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发。

猜你喜欢
毫针大椎胃脘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艾灸大椎、百劳、涌泉穴缩短静脉输液反应病程的疗效观察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采用中医辨证疗法对胃脘痛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
地震云
大椎穴适宜的人群和使用宜忌
大椎穴
锋勾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20例临床观察
针药合治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