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专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策略研究

2020-12-23 22:37徐大磊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5期
关键词:医务人员病房门诊

徐大磊

(贵州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0 引言

2019年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在中华大地迅速漫延,国内多地采取联防联控措施,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急响应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公告,将新冠肺炎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防控措施[1-2];将新冠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目前,“COVID-19”已席卷全球213个国家,确诊1800774人,成功升级为“全球战疫”[3-4]。

医疗机构是医疗救治、医学科研的主要部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发传染病是医疗机构在感染性疾病方面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没有科学的医院感染防控体系的医疗机构对来院就诊患者及医务人员身心健康将构成严重威胁[5-6]。对于精神病专科医院更是如此。国内外均有精神专科医疗机构发生新冠肺炎院内感染暴发的案例,湖北某精神卫生中心发生院内感染,约80名医患确诊新冠肺炎;韩国大邱某精神病医院99人感染新冠肺炎,102名精神病患者中只有3人未被感染。

1 疫情防控策略现状

1.1 精准研判,制定方案

医院积极落实国家、省、市各级部门对疫情防控相关工作要求,迅速成立了以院长、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同医院感控专家研究,制定了有关疫情防控相关方案、制度、流程、预案,为医院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具体布局,其内容中明确了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具体人员、职责、医疗救治、预检分诊、疫情报告、院内感染、医疗物资保障、后勤物资保障、医疗废物处理、院内消毒、信息宣传等工作要求。

1.2 功能改造,合理布局

1.2.1 整合窗口单元

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根据建筑分区的要求,同一等级分区的科室宜相对集中,高危险区科室宜相对独立,宜与普通病区和生活区分开。住院窗口与医保窗口原设在医院住院楼,与门诊以长廊相连。

1.2.2 改造发热门诊

医院迅速重新选择相对独立、通风良好的后勤库房改造成为发热门诊,设置诊室、检查室、卫生间、发热留观室、更衣室等功能用房,基本形成“三区两通道”隔离技术规范。

1.2.3 改造过渡病房

医疗机构设置过渡病房,对新收入院的患者进行单间收治,待排除新冠肺炎感染后再转至常规病房进一步住院治疗,降低潜在院内交叉感染风险。

1.3 门诊管理,重塑流程

1.3.1 对就诊流程进行临时变更

在采取门诊、住院区域隔离措施后,医院分别制定了门诊、急诊和住院等就诊流程,并置于各区域醒目位置以供患者查看,有效维持各区域诊疗秩序。

1.3.2 预检分诊、严防死守

医院要做好患者的分诊分流和风险管控。预检分诊是医院疫情防控的第一关,对于医院整体防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医院将预检分诊关口前移至门诊入口,对进入医院的各类人员执行标准预防,正确选择和佩戴口罩、正确进行手卫生,体温检测,填写“医院患者流行病学调查表”后方可就诊。

1.3.3 有序做好医疗服务管理工作,满足患者就医需求

为减少门诊区域人员聚集,采取限时限员措施对来院就诊人员进行放行,原则上单次就诊只允许放行1人进入门诊,如若患者经预检分诊工作人员初步评估不具有自行完成就诊程序能力,可允许1名家属陪同检查。

1.4 住院管理,内防感染

1.4.1 过渡病房管理

精神科过渡病房新入院的患者实行“一患一陪护”制度,医学隔离观察14 d内全程陪护,中途不允许更换陪护人员。陪护人员必须为无发热、无接触史及疫区旅居史的人员,需填写《赤峰市安定医院流行病学调查表》。

1.4.2 普通病房管理

普通病房实行24 h封闭管理,患者住院期间不得离开病房,不得私串病房,不得聚集。禁止家属探视,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病区。住院患者不允许陪护。

1.5 科学防护,正确消毒

1.5.1 佩戴口罩,分级防护

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以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为主。疫情防控期间,医院医疗防护物资十分紧缺,医院在全院医务人员和来院患者实行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各岗位职业暴露风险等级,实行分级防护,科学分配与使用医疗防护物资。按规定流程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既要防止防护不足,又要避免防护过度。

1.5.2 区别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

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医院执行患者、医务人员双通道管理方式。患者通道出入口设在医院门诊南侧,实行双向通行。医务人员通道入口设在医院北侧,出口设在住院部与门诊部连廊侧门。医务人员通道禁止患者通行。

1.5.3 科学处置医疗废物

对医疗废物的收集、院内运输、暂存、上交环节的消毒、管理进行部署,要求发热门诊产生的医疗废物按甲类传染病管理要求处置,特别注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完善资料登记保存。

1.6 专业培训,提高技能

加强学习、宣传和教育,针对疫情的变化并结合防控知识的更新,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和最新进展,既通过培训加快提高基层防控疫情的能力。医院通过在线培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各岗位医生、护理人员、行政工作人员、后勤保障人员、保洁与安保人员进行新冠病毒相关知识的培训。

1.7 心系患者,拓展服务

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优势,积极提供线上健康评估、健康指导、健康宣教、就诊指导、慢病复诊、心理疏导等服务,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工作。

医院提供邮寄药品服务,加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治疗管理工作。为不方便来院就诊患者通过网络视频、电话沟通等方式主动了解患者服药需求,与当地严重精神疾病管理部门协作,为患者提供邮寄药品服务。

2 对疫情防控策略的思考

2.1 隔离规范

COVID-19防控重点区域的布局流程应与传染病防治相关要求保持总体上的一致,核心措施是合理设置“三区两通道”并实施规范管理。对于精神专科医院来说,发热门诊就是医院疫情防控的主战场。发热门诊根据功能需要合理安排布局,符合《医疗机构隔离技术规范》等卫生行业标准。完善发热门诊相关制度、流程。配备专、兼职人员,保证发热门诊工作的有序进行。规范设置发热门诊医疗废物的转运专用通道,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2.2 医务人员培训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专业系统的院感防控知识培训,对医院整体防控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医院要迅速制定培训计划,对医院所有人员开展全员培训,包括医务人员、后勤人员、管理人员、物业保安人员,针对不同岗位设定培训内容,及时学习最新院感防控知识,提高医务人员整体院感防控水平。

2.3 医疗物资储备

“没有口罩、没有护目镜、没有隔离衣、没有防护服”这就是新冠肺炎疫情下医院防护物资的现状,体现出了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不足。切实构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医疗能力与物资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长效机制。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科学合理做好医疗物资储备工作,建立合理的医疗物资储备管理制度,才能够满足疫情防控期间工作人员对防护物资的需要。

3 结束语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过程中,真正凸显出医院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种种管理问题。本次疫情再一次预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不仅需要管理方式的科学性,还需要专业知识的多样性,更需要感染防控理念的先进性,只有充分尊重科学、抓住细节、责任到人,才能保证感染防控措施有效落实[7-8]。每一次疫情都是新的挑战,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将会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而日趋强大。

猜你喜欢
医务人员病房门诊
医务人员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门诊支付之变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医务人员如何预防针刺伤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病房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