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利加压素治疗肝肾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12-23 22:37张春霞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5期
关键词:特利尿素氮尿量

张春霞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 消化内科,内蒙古 牙克石)

0 引言

肝肾综合征(HRS)是指发生在严重肝病晚期的一种功能性急性肾损伤(AKI),临床表现以进行性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稀释性低钠血症和低钠血症为主,肾脏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形态学改变,是严重肝病的严重并发症,占失代偿期肝硬化的50%~70%,一旦发生,治疗困难,生存率很低(不到5%),应用缩血管药物只能通过收缩内脏血管,延长短期存活率,缓解肾血管痉挛,增加肾血流量[1]。特利加压素为血管收缩剂,应用于肝肾综合征治疗有一定的疗效,现对临床疗效观察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肝肾综合征患者46例,分为人数均等的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观察组23例,其中男17例,女6例,年龄33~80岁,平均(48.5±2.5)岁,酒精性肝硬化5例,病毒性肝硬化13例,肝炎肝硬化5例;对照组23例,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32~79岁,平均(47.5±4.5)岁,酒精性肝硬化6例,病毒性肝硬化12例,肝炎肝硬化5例。两组患者均符合肝肾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基本情况差异不明显,可以进行对比性研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即护肝、抗感染、利尿,给予营养支持,给予白蛋白,静脉滴注,10 g/d。对照组患者采取低剂量的特利加压素治疗,即特利加压素,静脉泵入,1 mg/12 h;观察组采用高剂量的特利加压素治疗,即特利加压素,静脉泵入,1 mg/6~8 h。根据患者情况制定疗程[2]。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量、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和Na+进行对比观察。临床疗效判定:显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显著性改善,各肾功能观察指标基本恢复正常,且24 h尿量>1500 mL[3]。有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各肾功能观察指标有改善,且24 h尿量<1500 mL。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或死亡[4]。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研究中的结果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组间比较,应用t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临床观察指标的情况进行对比

观察组患者23例,治疗前24 h尿量(643±186)mL,尿素 氮(48.7±18.8)mmol/L,肌 酐(237.2±68.9)μmol/L,Na+(144.2±3.4)mmol/L;治疗 3 d后 24 h尿量(1112±264)mL,尿素氮(35.1±8.8)mmol/L,肌酐(217.9±37.2)μmol/L,Na+(140.2±2.2)mmol/L;治疗 7 d后,24 h尿量(1938±312)mL,尿 素 氮(30.3±6.0)mmol/L,肌 酐(128.8±40.1)μmol/L,Na+(138.7±2.4)mmol/L;治疗 14 d后,24 h尿量(722±142)mL,尿 素 氮(54.2±9.9)mmol/L,肌 酐(399.1±40.1)μmol/L,Na+(136.1±1.4)mmol/L。

对照组患者23例,治疗前24 h尿量(640±189)mL,尿素氮(47.8±17.6)mmol/L,肌酐(239.8±79.5)μmol/L,Na+(139.5±3.2)mmol/L;治疗 3 d后 24 h尿量(987±163)mL,尿 素 氮(43.2±9.9)mmol/L,肌 酐(232.4±89.5)μmol/L,Na+(137.2±3.5)mmol/L;治疗 7 d后,24 h尿量(1751±303)mL,尿 素 氮(36.5±7.6)mmol/L,肌 酐(153.1±39.5)μmol/L,Na+(136.5±1.3)mmol/L;治疗 14 d后,24 h尿量(622±152)mL,尿素氮(58.3±17.5)mmol/L,肌酐(482.6±178.2)μmol/L,Na+(135.2±1.3)mmol/L;两组患者治疗前24 h尿量、尿素氮、肌酐、Na+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给药后治疗3 d、7 d,24 h尿量明显增加,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3 d、7 d治疗后尿素氮水平、肌酐水平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 Na+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14 d后两组尿量均下降,尿素氮和肌酐上升。

2.2 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观 察 组 患 者 23例,显 效 6例(26.09%),有 效 9例(39.13%),无效8例(34.78%),总有效率65.22%,死亡7例,死亡率30.43%;对照组患者23例,显效3例(13.04%),有效7例(30.43%),无效 13例(56.52%),总有效率 43.48%,死亡8例,死亡率34.78%。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5.22%,死亡率30.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3.48%,死亡率34.78%。两组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2.3 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

观察组患者23例,发生胃肠道反应6例(26.09%),心率血压异常1例(4.35%),头痛1例(4.35%),稀释性低钠血症2例(8.70%),四肢缺血1例(4.3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83%;对照组患者23例,发生胃肠道反应3例(13.04%),心率血压异常1例(4.35%),头痛1例(4.35%),稀释性低钠血症1例(4.3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09%。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7.83%高于对照组的26.09%,差异明显(P<0.05)。

3 讨论

肝肾综合征(HRS)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恢复患者的肾功能,延长生存时间,为肝移植做准备[5-6]。特利加压素是一种加压素类似物,是加压素的前体药物。进入血液后,分子中的甘氨酰被酶水解,缓慢稳定地释放加压素,引起内脏血管严重收缩,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但对动脉血压无明显影响,也不会增加纤维蛋白的溶解[7-8]。特利加压素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相对安全,不良反应通常在减少剂量后消失[9]。

本研究中,应用不同剂量的特利加压素治疗,给药后3 d、7 d,24 h尿量明显增加,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3 d、7 d治疗后尿素氮水平、肌酐水平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Na+水平对比明显差异性,即高剂量对各观察指标改善情况更为明显。14 d后两组尿量均下降,尿素氮和肌酐上升,表明特利加压素长期治疗效果不佳。但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7.83%高于对照组的26.09%,高剂量的特利加压素发生不良反应情况较高。

总之,应用特利加压素治疗肝肾综合征临床效果更为明显,早期尽量改善患者肝肾功能低剂量治疗可降低不良反应,高剂量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应用以达到理想效果。

猜你喜欢
特利尿素氮尿量
“恐惧”在生活中存在的意义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尿素氮变化、变化规律及变化的意义分析
特利加压素对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特利加压素联合白蛋白治疗肝肾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大量放腹水加白蛋白治疗肝硬化张力性腹水疗效分析
《被宠坏的狗熊》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尿素氮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造影剂肾病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