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改善精神障碍患者行为障碍分析

2020-12-20 15:59王玉佳李海霞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56期
关键词:行为障碍精神障碍个性化

王玉佳,李海霞,杨 慧

(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三科,山东 潍坊 261000)

精神障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可引起患者行为障碍,包括意志缺乏、精神运动性抑制型、意志减退型以及意志增强型等,不同的精神障碍患者出现的行为障碍不同,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还需要重视护理工作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个性化护理是针对患者的个人情况制定护理方案并实施,将其应用在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中,分析其改善患者行为障碍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36例患者,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20例、16例,年龄范围21岁~54岁,平均(37.5±4.6)岁;观察组36例患者,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19例、17例,年龄范围23岁~55岁,平均(36.9±4.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严格按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流程工作,即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落实心理疏导、指导并监督患者用药等。

观察组个性化护理方法:(1)饮食行为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对不进食、拒绝进食以及暴饮暴食患者展开综合评估,采取喂食、劝食等方法对患者实施个性化干预,必要时可按照医嘱采用鼻饲方法处理;对于暴饮暴食的患者或者有抢食行为的患者,则需要采用单独进食的方式进行护理,对其进食量进行严格控制[1]。(2)睡眠行为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为有失眠行为的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并从心理上对患者进行疏导,消除不良情绪对患者产生的影响;对于比较吵闹的患者要安排单独病房,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处理。(3)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护理热源需要了解患者的个性、掌握患者病情以及文化程度等基础资料,在这个基础上制定心理支持方案,告知患者疾病基础知识、治疗方法、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同时,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要予以及时解答,在不影响治疗的同时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2]。此外,还要注意与患者沟通的方式与态度,保证护患辊系的和谐性,使患者接受护理干预。针对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紧张以及恐惧情绪,需要及时进行有效疏导。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合理的护理需要需要最大限度的给予满足,在此基础上,多给予患者一些鼓励及安慰,使患者能够具备康复的信心。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学会换位思考,要能够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针对患者的疑惑要做到耐心解释、耐心倾听,必要时给予帮助。对于患者痛苦的内心体验需要给予充分的了解,若患者出现心理压力过大而自身无法消解的情况,一方面需要给予必要的精神支持,另一方面需要给予足够的心理疏导,在此基础上,使患者内心的矛盾冲突能够得到有效化解,确保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4)要针对患者的精神疾病症状做好护理工作。正式开始护理工作之前,责任护士需要先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包括患者的病程、发病原因,以及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在此基础上,合理评估患者病情,针对患者发病后出现的暴力、抑郁或过度兴奋、焦虑等方面的临床症状需要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进行护理,以此为前提,使患者的精神疾病症状能够得到有效缓解。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ADL和CCMD评定结果。评定依据是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患者情况观察量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后,ADL评定结果为(35.01±2.97)分,CCMD评定结果为(36.94±2.31)分。对照组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后,ADL评定结果为(42.06±3.03)分,CCMD评定结果为(42.85±2.57)分。两组患者在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ADL和CCMD评定结果对比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从现阶段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多数精神障碍患者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精神活动异常的问题,其中,不仅包含常见的情感活动异常以及行为活动异常,与此同时,也包括意志活动异常以及认知活动异常,通常情况下,精神障碍患者都具有较强的个性化表现。除此之外,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对于治疗的态度以及疾病的认知,也会因个体情况的不同而出现较大的差异,患者的病程、年龄性别、个性、受教育程度的都会影响患者接受治疗的态度。以往,在针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多数情况下采用的都是常规护理模式,但是,这种护理模式只能为患者提供基础的护理需要,很少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相比之下,个性化护理方式更重视从患者自身的情况出发来为开展护理工作,强调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在此基础上,使患者在康复期间能够接受到更到位、更贴心的护理。

精神障碍患者的病程较长,需要长期服药治疗,并且容易反复发作,而精神障碍对患者的行为会产生严重影响,不同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行为障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对此,需要实施高效的护理干预,改善精神障碍患者的行为障碍。个性化护理是针对患者个人性格、病情以及文化背景等因素制定护理方案的一种护理模式,将其应用在改善精神障碍患者行为障碍的护理工作中,可取得显著效果。这是由于个性化护理可针对患者出现的失眠、焦虑、暴利、饮食异常等行为实施干预,做到从心理、生理以及社会等方面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关心患者,缓解患者身体上的不适,并且消除负面情绪,达到减轻患者身心痛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目的[3]。护理人员在正式开始护理工作之前,首先要对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护理方案。在本文的研究中,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ADL和CCMD评定结果的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P值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个性化护理在改善精神障碍患者行为障碍方面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其不仅能够使患者对自身疾病错误的评价和认知得到有效纠正,与此同时,还能有效转化患者自身的行为方式,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在此基础上,使患者对挫折的耐受力以及治疗的依从性能够切实得到提升,进而真正实现患者整体生活质量的提升,为患者精神症状的改善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基于精神障碍患者行为障碍产生的不良影响,在治疗期间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提高护理的针对性,进而改善患者的依从性,使其配合护理工作,最终实现改善其行为障碍的护理目标,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行为障碍精神障碍个性化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超声心动图评价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心脏形态及左心功能的应用价值
老年阿尔茨海默病伴有精神和行为障碍采用奥氮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常做噩梦要当心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奥氮平治疗对改善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联合用药治疗偏执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经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