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加快贵州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对策研究

2020-12-16 07:56颜强穆显平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年20期
关键词:双循环

颜强 穆显平

[摘要]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对包括农产品交易和流通在内的经济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强调要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益。贵州省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当前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导致贵州农产品流通格局、趋势、规律发生了深刻变化。为此本文首先总结了新冠疫情爆发前贵州省农产品流通体制的特点,然后分析了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影响,最后,从加强纾困政策力度、加大消费券发放力度、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给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双循环;贵州农产品;流通体制

[中图分类号] F832.35

[文献标识码]A

1 新冠疫情爆发前贵州省农产品流通体制的特点

一是流通主体数量持续增加。2019年,引进和培育市级以上畜牧龙头企业522家,建成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6817个,同比分别增长10.4%、10.2%。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突破100个,认证绿色食品累计达到262个。贵州省为农产品服务的冷链物流企业共685家,投资项目达715个。贵州省平价生鲜超市达249家。湄潭县现代产业园通过国家认定,成为继水城县之后贵州省第二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麻江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组织开展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共7个。

二是流通主体不断创新发展。培育多家商业模式新、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农村电商企业。建立贵农网农产品流通平台,建成县级电商运营服务中心70余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10250个。一流的“新基建”设施为“黔货出山”打下了夯实的基础。截止2019年底,贵州省共有网商14.41万家,实现网络零售额151.17亿元,同比增长39.03%。商贸企业、连锁超市等传统零售企业加快线上线下融合,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三是蔬菜外销渠道基本建立。近年来,贵州省积极推动“黔货出山”,以省蔬菜集团为代表的各级销售平台积极对接拓展省外市场,蔬菜外销渠道已基本形成。第一,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目前畢节市和黔西南州已有17个基地被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贵州蔬菜成功进入了广州最大果蔬批发市场江南市场。第二,进入京津冀市场。毕节与新发地、首农超市、千喜鹤餐饮(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签订框架协议,贵州高山冷凉蔬菜走入北京市民餐桌。第三,拓展长三角市场。已经建立6个上海市外延蔬菜基地。第四,多种蔬菜已进入东部战区机关食堂。第五,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在东南亚等地建成8个境外分销中心、开设10个境外销售窗口,毕节白萝卜等优质农产品已远销到迪拜等海外市场。

2 疫情防控常态化对贵州省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影响

新冠疫情爆发至今仍然此起彼伏,没有结束的迹象。Worldometer网站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8月11日8时10分左右,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20149196例,累计死亡病例733167例,80多个国家确诊病例超过万例。未来若干年内,全球经济前景仍然高度不确定。各主要国际组织对全球经济的展望都比较悲观(表1)。世贸组织( WTO)、世界银行、经合组织( OECD)和国际国币基金组织(lMF)发布的报告都显示全球GDP和贸易将显著放缓。世界银行预测2020年全球产出将下降5.2%,贸易总量将下降13.4%。农产品作为贸易战和疫情防控重点关注品,受到了一定影响,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0年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54.2亿美元,同比减少3.8%。

数据来源:WTO、IMF、世界银行、OECD官网作者整理

疫情对整个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没有一个行业能例外。疫情对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大宗商品贸易造成了不可逆转影响,也对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贸易造成影响,疫情的影响在价值链的不同环节有所差异。贵州省农产品流通体制可能受到如下影响。

一是影响企业生存。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是小微企业,其产品生产、销售出现问题,如果没有政府的帮助、银行的支持,可能很快就会倒闭。疫情发生以来,贵州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大幅下滑,6月末,贵州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为6.51万户,大幅下滑6.9%(图1),除了政策因素外,疫情也是重要原因。

二是改变了农业生产预期。经济预期影响投资和生产行为,不良的预期会阻碍投资和生产。由于受本次疫情的影响以及对疫情的预期不明,很多农业企业负责人都对2020年本企业的前景表示忧虑。有从事禽产和水产的企业负责人表示,隐忧未解除前不敢继续养殖幼苗。从近期股市行情来看,资本市场对农业投资的预期总体上也不乐观。悲观预期可能导致农业和农产品领域的资本进一步减少。

三是导致经济主体交易费用增加。根据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估计,市场主体每笔交易成本大致相同,疫情导致交易费用增加大致为每笔交易140元,交易金额越大的商品,交易费用占比越低。从近期的各行业的恢复程度来看,交易金额越大的行业恢复越快。

四是生鲜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等疫情爆发高风险主体在现行的疫情防控高压体制下创新活力不足。生鲜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物流园等作为疫情高发领域,但其负责人作为非专业人士,难免做到万无一失,在现有的疫情防控高压下不敢作为。应大力推行尽职免责制度,为有关组织和机构创造干事创业的制度激励。

五是终端消费市场可能永久改变影响农产品供给模式。受疫情影响,餐饮店大量关门,城市终端消费量大幅减少,一些面向大城市的农产品营销企业年前签订的订单纷纷取消,这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影响很大,与其关联的小型企业和农民也跟着受到影响。

六是农产品的对外出口受影响。国际大宗农产品贸易下降的影响,贵州省优质农产品出口主要以烟酒茶为主,白萝卜等少数品种发展迅速。贵州省出口的主要市场东南亚、迪拜等,均一定程度受疫情影响,且大部分属于中低收入国家。2020年贵州省的优质农产品的出口可能会面临很大挑战。

3 优化贵州省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贵州省通过深化农产品流通系统国有资本整合、加大流通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以对口帮扶城市为突破口初步打开全国市场等手段深化产销智慧对接,农产品流通周期、流通效率、销售半径、销售市场等方面均得到大幅改善,极大的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益。但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已对贵州省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贵州应抓住国家构建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机遇,全方位推动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农产品流通新格局。

一是增加对农业企业纾困政策力度稳定市场预期。增加对受疫情影响企业的援助,保住市场主体不大规模破产。大力减免税收、减免租金、允许企业延期交税,严禁不择手段预缴预征。积极协调金融机构积极开展无还本续贷,充分利用扶贫再贷款发放的贷款等低成本资金,依托贵州蔬菜集团等大型企业打造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扶持小微农业企业渡过难关。

二是加大消费券发放力度以及创新消费券发放方式。包括贵州省在内的全国大多数省份实践表明,通过发放消费券,对稳定消费具有四两拨千斤的积极作用,建议针对农旅市场、农特产品销售定向发放消费券。

三是推动优化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和需求管理。大力推动农产品物流园、批发市场、超市、团餐等积极拓宽采购范围,在不同气候、不同区域的地方采购,构建覆盖全国甚至全球的农产品供应链,以适应农产品生产的周期性和季节性,以确保贵州省菜篮子安全。同时,加大对贵州省农产品的需求管理,以平抑农产品生产的周期性和季节性。

四是积极推动贵州省农产品出口。密切关注贵州省农产品主要出口国情况,依托“一带一路”积极寻求替代市场。加大对国内市场的开拓力度。强化质量标准,推动生产符合发达国家标准的农特产品。

五是坚决推动农业规模化和特色化发展。农业做大规模是充分发挥农业流通基础设施规模效应的必备条件。农业特色化是贵州省农业规模化的必由之路。虽然贵州省耕地总体碎片化,但在局部地区仍然可以形成有一定规模优势的特色产业,如威宁土豆、荞麦,湄潭茶叶等均是规模优势的典型案例。要坚决推动小而精的特色农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实现贵州省特色农业效益弯道超车。

六是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要统筹考虑疫情和经济效益。贵州省冷链物流设施区域发展不均衡。目前贵州省大约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大部分果蔬、部分奶制品基本在没有冷链的条件下运输和销售。冷链物流建设应充分考虑疫情防控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对农产品交易流程的全程追溯,加强对冷链大数据的运用与开发,更加强调整体效益。农批市场升级改造应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加大信息化程度。贵州省农产品大数据平台建设应加强与相关疫情防控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

[参考文献]

[1]向佐谊,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研究[D].中南大学,2012.

[2]杨志平.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理论与实践[D].东北财经大学,2012.

[3]王芳.河北省农产品流通体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

[作者简介]颜强(1989-),男,山东临沂人,硕士,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农经管理;穆显平(1987-),男,贵州毕节人,硕士,研究實习员,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猜你喜欢
双循环
“双循环”格局下物流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双循环需要怎样的科技创新生态?
主动融入“双循环” 齐心唱好“双城记”全力打造“天府成都·品位锦江”
以双循环格局促产业链供应链升级
朱民:推动“双循环”互动发展,最根本的是持续改善营商环境
双循环泛品牌空调服务改造结构设计方法
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循环”培养模式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依托工会优势,践行“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
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脱硫改造方案研究
五年制建筑装饰专业“双循环”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