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漫话》中惩戒思想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2020-12-07 06:16胡七元
家庭·育儿 2020年5期
关键词:惩戒家庭教育

【摘  要】在人类的教育实践长河中,惩戒一直是家长教育子女时必不可少的重要法宝,但究竟怎样实施惩戒才能达到教育子女的目的呢?本文在梳理惩戒含义的基础上,就家庭中如何有效实施惩戒提出相应建议,希望给家长提供借鉴和参考,合理使用惩戒,引导孩子健康发展。

【关键词】惩戒;惩戒教育;家庭教育

从古至今,惩戒一直是家长教育子女时必不可少的重要法宝,它具有见效快、操作简单、适用性强等特点,到现在仍有许多家庭运用惩戒教育孩子,通过惩戒让孩子改过迁善,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但时至今日,“惩戒”仍然是一个被人们热议的话题,随着时代的进步,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教师、家长在实施惩戒时面临诸多难题:实行什么样的惩戒才会有效果,惩戒的时间与限度该如何把握,惩戒中的教育意义该如何挖掘等。在家庭中,“惩戒”如果运用适当,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促进孩子的健康全面发展;如果家长运用失度,没有注意挖掘其中的教育意义,那将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一定的伤害。

一、惩戒的含义

查阅了许多书籍著作,不同的学者对惩戒有不同的定义。《汉语大辞典》中对“惩戒”的定义为“以前失为戒,惩罚之以示警诫”;《辞海》中的解释是“惩治过错,警戒将来”,直接将“惩戒”的看作“惩罚”的同义词;而在某些著作中则没有出现对“惩戒”的解释,用“惩罚”代之,比如在《教育大辞典》中将“惩罚”定义为“对个人或集体所进行的斥责,旨在控制某种行为,是学校德育的辅助方法之一”。虽然在有些书籍著作中惩戒与惩罚的定义相同,但是笔者更赞同蒋一之先生的观点,认为惩戒比惩罚的含义更深,二者不可等同。惩罚的重点是“罚”,旨在帮助孩子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改过迁善;而惩戒的重点落在“戒”上,在惩治孩子过错的同时,还要注意警戒将来,除了帮助孩子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还要教育孩子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形成自己的内在价值判断标准,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这便是惩戒教育最终要达到的教育效果。而家庭中的惩戒教育是指在不损害孩子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家长根据一定的规则,在家庭中对孩子实施强制性措施,从而纠正其不良行为和思想观念的教育活动。

二、实施惩戒的意义

惩戒作为中国家长教育孩子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在人类教育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必然有它的合理性,总的概括起来有如下三点:

(一)帮助孩子纠正不良行为

孩子在家庭出现的不良行为指孩子在家庭生活环境中表现出的思想、品德、教育上的各种不良行为表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真正有错误的人是那些知错而不改的人,孩子出现不良行为,实施惩戒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帮助孩子纠正这些行为,形成新的良好习惯,防范不良行为习惯的再次出现,如果好的习惯不保持住,坏习惯就会乘虚而入。

(二)促进孩子的个性化发展

教育具有两大功能:促进个体个性化和促进个体社会化,惩戒具有教育性,因此惩戒也能促进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建构主义者认为,世界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每个人对世界的认知却是不尽相同,惩戒的作用在每个人身上也有差异,有的人知错而改善莫大焉,有的人犯错不知错,知错不改错,最终酿成大错,毁其一生。通过惩戒帮助孩子积累丰富的知识,教会他们明辨是非善恶,主动建构生活经验,形成自己的内在价值判断标准,丰富个性。

(三)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

惩戒之所以不同于惩罚,就是因为惩戒的重点在“戒”,通过惩治孩子所犯的过错,达到警戒将来的目的。家庭中家长对孩子实施惩戒是因为孩子出现了不良行为,而孩子在家庭中出现的不良行为在学校、社会上同样是不良行为,因为家庭中的规则与学校、社会是一致的。惩戒在纠正孩子不良行为的基础上,教育孩子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形成自己的内在价值判断标准,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简而言之就是促进孩子社会性的发展,如果孩子在家庭中所表现的不良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和教育,将来进入社会中也会带来许多不便,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影响孩子的发展。

三、家长合理使用惩戒的建议

从古至今,惩戒一直是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惩戒随处可见,但究竟如何正确使用惩戒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呢?本文就家庭中惩戒的实施提出以下建议,希望给家长提供借鉴和参考,合理使用惩戒,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一)明确惩戒目的,注重教育意义

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家长需要对孩子进行惩戒以纠正其行为,但是我们不能重“惩”轻“戒”,惩戒的重要作用是让孩子内心受到真正的教育,而不是假意的表面服从。如果严厉的惩戒对孩子已经失去了效力,那对孩子来说此时的惩戒就是愤怒的报复,而非善意的教导,孩子与家长顽强对抗,斗智斗勇,最后两败俱伤,这样的结局难免让人唏嘘不已。在洛克的《教育漫话》中提到,在家庭中实行惩戒,一定要等孩子内心受到真正的教育方可停止,不仅是行为上的纠正,更要恢复内心的纯洁和善良,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如果家长事先告知孩子需要进行三次惩戒,就不要在第一次惩戒时因为心疼孩子或者孩子的撒娇求饶而取消惩戒,孩子一旦熟悉了你的程序,以后他就会“得寸进尺”,惩戒的教育意义就难以达到。

(二)慎重使用惩戒,选择恰当方法

虽然惩戒是纠正孩子不良行为的有效手段,但实施惩戒时也要慎重,不能一味地使用打骂体罚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要防止出现惩戒失度和惩戒不足这两种情况。在什么情况下实行什么样的惩戒需要家长经过理性的思考后再进行,如果家长不讲道理原则对孩子随意惩戒,就会失去孩子对家长的尊重。惩戒虽然在家庭中非常普遍,但是它一旦成了家常便飯,就会失去作用,对孩子没有任何约束效力,孩子习以为常后,内心深处就不会受到真正教育。

2019年教育部向民众发布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的通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采用网络问卷形式,对2005名受访者进行了调查,在学校中家长最为认同的教育惩戒方式是点名批评、自我检讨和罚站。由此可见,在家庭中名,家长对孩子进行惩戒时也多会采用批评、自我检讨和罚站的形式,但是在中国“不打不成器”的观点的影响下,打骂、呵斥也常是教育子女有效的方式。其实在家庭中的惩戒方式在必要范围内可以采用告诫、训斥、取消奖励、强制劳动、限时禁闭、适当减食等方法,不论采取何种方法,家长要切记不能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防止出现过度惩戒甚至虐待的情况。

(三)加强亲子沟通,关注心理健康

教育本身就含有惩戒的意思,不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可以采用适度的惩戒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对于孩子出现的不良行为,家长必须加以干预和矫正,在实施惩戒时要注意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防止亲子间因惩罚而产生隔阂。有一位哲人说过:“在爱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仁慈;在皮鞭下长大的孩子,只会产生仇恨。”惩戒实施不当,就会造成两种后果:一种是孩子成了温顺的羔羊,没有个性;另一种会导致孩子的叛逆,成为一个桀骜不驯的人。

惩戒一直是家长教育子女时必不可少的重要法宝,有多少孩子没有被家长惩戒过?又有多少孩子没有因为家长的惩戒而产生过委屈、怨恨?我们也很少见到哪一个家长在惩戒自己孩子时是喜笑颜开的。惩戒不管是对家长还是孩子来说都是一门需要学习的学问,家长在实施惩戒时要有原则,与孩子一起评论是非对错,告知孩子为什么要对其进行惩戒,注重疏导孩子因为惩戒而产生的不良情绪,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拉近家长与孩子心与心的距离,让亲子关系更和谐。

参考文献:

[1]罗竹风.汉语大辞典:第七卷[M].上海:汉语大辞典出版社,1991.

[2]夏征农.辞海:下[M].上海:汉语辞书出版社,1999.

[3]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一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4]蒋一之.惩戒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5]马琳.我国家长惩戒权的现代化[D].厦门大学,2018.

作者简介:胡七元(1994-),女,汉族,重庆市人,硕士生,研究方向:家庭教育。

猜你喜欢
惩戒家庭教育
忘却歌
依法保证教师惩戒权,要把握好“度”
教育惩戒,育人为本
把握好教育惩戒的“度”
让惩戒教育有章可循
别把爱与惩戒对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