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基层医院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20-12-04 20:21刘妙如
医药前沿 2020年29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血液常规

刘妙如

(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血透室 广东 中山 528425)

血液透析为肾衰竭、急性中毒等疾病主要治疗方法,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并且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但因治疗本身存在较大的风险性及患者疾病的特殊性,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逐渐升高[1]。因此,为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需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护理方案,给予患者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风险管理是一种预见性护理管理,护理人员对工作时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尽量避免风险事件的产生,进而保护患者生命安全[2]。基于此情况,我院对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展开了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4 月至2019 年4 月于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6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和风险管理组,每组30 例。常规对照组:男18 例,女12 例,年龄为33 ~78 岁,平均年龄为(56.6±5.9)岁,透析时间为1 ~3 年,平均透析时间为(1.6±2.4)年,病情分类:慢性肾炎患者5 例,糖尿病肾病患者14 例,高血压肾病患者9 例,其他疾病患者2 例。风险管理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为34~77岁,平均年龄为(56.3±6.1)岁,透析时间为1 ~4 年,平均透析时间为(1.8±3.2)年,病情分类:慢性肾炎患者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16例,高血压肾病患者10例,其他疾病患者1 例。纳入标准:①两组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②两组患者均符合血液透析治疗标准,且接受血液透析治疗;③患者无精神类疾病,沟通正常;④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常规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包括以下方面: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关注患者血液透析时的表现,注意有无不良反应等。

风险管理组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风险管理。每季度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如病房环境、操作技能、服务态度及健康宣教的满意度,期限1 年。方法如下:

1.2.1 制定方案 成立风险管理小组,明确各成员分工,根据护理人员具体工作进行弹性排班。对以往的血液透析风险事件进行总结和梳理,提前制定风险防范措施,确立风险管理制度。并根据患者病情,为患者制定个体化风险护理方案,监测实施效果,以便及时修改方案。

1.2.2 护理人员培训 为护理人员组织培训及交流大会,培训内容包括专业操作技能、基础护理知识及风险管理知识,以便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树立风险管理的概念,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责任心。

1.2.3 透析过程护理管理 仔细固定好穿刺针,避免针头脱落导致不良事件的产生。静脉导管上下机严格按操作流程执行,避免发生导管感染,透析器及管路充分预冲,避免致热源反应。出现透析器破膜、漏血等问题,应立即更换透析器及管路并对机器进行内部的消毒再重新上机。严格做好机器内部、外部的清洁消毒,对乙肝、丙肝、梅毒和艾滋病患者分区、分机透析。

1.2.4 人性化护理 加强细节护理,提高患者舒适度;强化规范操作,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并为患者及家属讲解血液透析治疗目的、注意事项等,缓解家属紧张感,使病人正确认识疾病;还可为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案例,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进而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以便提高治疗效果。

1.3 评价标准

应用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包括:病房环境、操作技能、服务态度及健康宣教的满意度,指导患者自行评分,每项满分为100 分,分数与护理满意度成正比。观察并记录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导管感染、操作不规范及意外事件,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4.0 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常规对照组和风险管理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对病房环境、操作技能、服务态度及健康宣教的满意度,结果显示,风险管理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常规对照组,表明实施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比较(±s,分)

组别 病房环境 操作技能 服务态度 健康宣教风险管理组(n=30)96.52±2.65 97.58±3.85 98.74±2.84 97.18±3.53常规对照组(n=30)80.36±2.95 81.66±3.41 81.69±2.91 82.49±3.81 t 值 22.3206 16.9545 22.9667 15.4912 P 值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 常规对照组和风险管理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导管感染、操作不规范及意外事件,结果显示,风险管理组风险事件发生率(6.7%)明显低于常规对照组(36.7%),表明实施风险管理可降低不良事件的产生(P<0.05),见表2。

3.讨论

血液透析为尿毒症治疗方法之一,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较强的专业性及复杂的操作性,在治疗尿毒症、急性中毒等疾病中应用广泛,但因此类疾病病情发展迅速,且病情较重,故而极易导致风险事件的产生,降低治疗效果[4]。风险事件会延长治疗时间,降低治疗效果,影响患者预后情况,进而对患者身心造成严重损害,为此,降低风险事件的产生,预防并发症的出现尤为关键。临床治疗中,因患者病情复杂且较为严重、护理人员护理经验不充足、护理知识掌握不充分、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护理操作不规范等原因,增加了患者医院感染的风险,降低了治疗效果[5]。风险管理是以患者为核心,根据治疗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制定个体化预防方案,尽可能降低风险事件的产生,进而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情况,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有研究表明,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产生,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6]。

本研究结果显示:比较两组患者对病房环境、操作技能、服务态度及健康宣教的满意度,结果显示,风险管理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常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导管感染、操作不规范及意外事件,结果显示,风险管理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对照组,表明实施风险管理可降低不良事件的产生。

因应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的患者日益增多,且这些患者对护理质量要求较高,故而,护理人员需对护理措施进行改变,将之前发生不良事件后再进行处理的护理方式舍去,应用风险管理的理念,做好预防工作,从根本上预防风险事件的产生,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7-8]。

综上,对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治疗效果,降低风险事件的产生,值得临床使用[9-10]。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血液常规
常规之外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多彩血液大揭秘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神奇血液
别受限于常规
给血液做个大扫除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