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结果分析

2020-12-04 20:21于兵
医药前沿 2020年29期
关键词:胆瘘胆囊炎胆管

于兵

(扬中市中医院 江苏 扬中 212200)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急腹症,通常是因为细菌入侵或者胆囊管堵塞引起,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阵发性绞痛症状,同时伴有腹部触痛感,右上腹肌紧张[1]。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患者会出现腹膜炎、脱水、休克等症状,甚至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必须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进行有效诊断与治疗,以此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目前,在临床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主要方式,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痛苦小、恢复快等优势,但手术并发症不可避免。本文将我院122 例2015 年1 月—2019 年12月期间治疗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选为观察对象,现予以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122 例2015 年1 月—2019 年12 月期间治疗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选为观察对象。入选标准:(1)确诊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无手术禁忌证;(2)知情同意,获得伦理委员会审批。排除标准:(1)伴有凝血功能障碍;(2)存在全身性炎性反应;(3)合并重要脏器严重病变;(4)临床资料不齐全。122 例患者中,最小年龄40 岁,最大年龄70 岁,平均为(57.13±4.57)岁;女性90 例,男性32 例;最短病程2 年,最长病程10 年,平均为(4.35±1.13)年。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取患者平躺位,给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建立人工气腹,于脐下方作弧形切口,长度约为1cm,置入1cm Trocar,之后置入腹腔镜,对患者腹腔状况予以详细探查。在患者剑突下4cm 处作切口,长度约为1cm,置入1cm Trocar,同时在患者右锁骨中线肋下、腋前线右肋下2cm 处作切口,分别为置入0.5cm Trocar。充分暴露胆囊,之后予以分离切除,冲洗腹腔,留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总结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1.4 统计学分析

将观察指标数据输入Excel 表格中进行分析处理。

2.结果

2.1 患者手术情况

122 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2 例术后胆囊切除标本证实为恶性肿瘤,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手术时间在30 ~85min 之间,平均为(47.36±6.38)min;住院时间在5 ~9d 之间,平均为(6.85±2.05)d。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122 例患者中,胆瘘3 例,腹腔残余感染4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74%。

3.讨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快的特点,对患者身心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必须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2]。现今,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主要采用保守方法与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根据相关调查发现,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应用保守治疗后,80~90%的患者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但不能彻底根治,易反复发作,或者出现胆总管结石、化脓性胆管炎等并发症,最终需要给予手术治疗。所以,对于无手术禁忌证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来说,临床主张采用手术方法治疗,以此达到根治的效果,加快患者康复,同时减小患者经济压力。

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手术治疗中,传统开腹手术应用十分普遍,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创伤比较大、切口愈合缓慢、术后并发症比较多等,导致患者术后恢复效果不佳。近些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开腹手术的不足,逐渐成为了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治疗的“金标准”,具有创伤轻、切口小、术野清晰、术后恢复快等优势[3]。然而,在手术过程中,因为缺乏对胆囊解剖结构的了解、胆道解剖结构变异、操作不当等情况,导致易出现胆管损伤、出血、胆瘘等并发症,不仅影响了手术效果,也会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必须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本文显示,胆瘘、腹腔残余感染等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常见并发症。在手术之前,必须明确手术指征,对患者病情予以系统评估,特别是对于年龄比较大或者伴有其他基础病变的患者,具有较高的手术风险,应确定患者符合手术条件后予以腹腔镜手术治疗,如果没有把握,尽可能给予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

3.1 胆瘘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中,胆瘘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如下:肝胆管或者迷走胆管损伤、胆囊管锁扣夹脱落或者夹闭不全、胆总管损伤、电刀灼伤肝内外胆管;同时,倘若胆囊床剥离过深,导致胆管损伤,也会引起胆瘘。胆瘘预防措施如下:对Calot 三角区关系进行仔细区分,于安全区解剖分离Calot 三角区,对可疑或者视野不清的组织、结构,不可盲目切断或者电凝止血;在分离胆囊床的时候,不可太深,尽量保持胆囊床完整[6]。尽量解剖出胆囊管,肝总管,胆囊动脉三管的显露关系,如果对胆囊管,肝总管及变异的右肝管等解剖不清时,术中行胆管造影,明确胆囊管时才能离断。对于胆瘘治疗措施如下:针对胆瘘患者来说,必须马上找出胆瘘位置,给予锁扣夹或者结扎,预防胆汁进入腹腔,同时及时吸净漏出胆汁。对于肝外胆管损伤引起的胆瘘症状,若裂孔比较小,可在腹腔镜下进行修补;若裂孔比较大,可给予开腹修补术与T 管引流术联合治疗。针对因为迷走胆管损伤引起的胆瘘症状,可给予缝扎或者锁扣夹处理。注意术中一定要在胆囊床处放置引流管。

3.2 腹腔残余感染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中,腹腔残余感染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因术中污染引起,究其原因为:术中胆囊破裂或者胆囊管远切端夹闭不完全,导致大量泥沙样结石或者感染性胆汁污染腹腔。腹腔残余感染的防治措施如下:(1)完全夹闭胆囊管远端。(2)准确解剖,完整摘除胆囊。(3)在胆囊急性炎症时,尽量在底部穿刺,抽净感染性胆汁,之后予以轻柔钳夹,预防破裂。(4)胆囊一旦破裂,马上给予锁扣夹,及时取出结石,并给予生理盐水冲洗。(5)当进入腹腔结石,应尽量耐心细致取净结石,反复冲洗腹膜腔,尽量避免中转开腹,术后采取头高足低斜坡卧位,防治膈下脓肿形成,术后应给予患者抗感染、利胆治疗。

3.3 胆管损伤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中,胆管损伤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4]。经临床分析可知,胆管损伤原因如下:(1)把肝总管或者胆总管看成是胆囊管,钳夹切断。(2)胆囊管过短、增粗或者结石嵌顿。(3)在出血的时候,盲目进行电凝烧灼或者钳夹止血。胆管损伤防治措施如下[5]:(1)在手术操作靠近胆总管或者解剖不清的时候,应利用无创器械进行分离,以免电刀或者电钩损伤胆管,不可随意处理三角区中结构不明的管道,必要时进行胆管造影。(2)倘若胆囊管过短、增粗,在进行钳夹操作时,应靠近胆囊壶腹部,尽可能远离肝外胆管。(3)可给予胆管断端吻合术与T 管引流术治疗。

3.4 出血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时,大部分患者胆囊床及胆囊三角处炎症反应重,组织脆,易撕裂,出血原因就是分离胆囊三角区粘连时,用力过大,导致胆囊动脉破裂出血。为了减少出血症状,应尽量保证解剖分离动作轻柔,耐心的对粘连部位进行钝性分离,不可用力拉扯,以免出血。一旦发生出血症状,必须马上用吸引器吸净视野内出血,同时给予钳夹止血;若患者出血症状难以控制,马上中转开腹手术,确保患者生命安全[7]。除此之外,因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炎症性水肿,胆囊床分离时易有弥漫性出血,多能电凝止血成功。如果反复发作致瘢痕形成,胆囊壁增厚,胆囊床与肝脏紧密粘连,强行分离易致难以制止性大出血,临床处置方法为保留一段紧密粘连的胆囊壁,粘膜层予以电凝烧灼,防治残留胆囊壁粘膜分泌粘液,以此规避胆囊床发生急性难以制止性大出血。

猜你喜欢
胆瘘胆囊炎胆管
如何护理与预防肝胆术后出现的胆瘘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人工胆管
术后胆瘘的原因及防治分析(附24例报道)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炎40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12例
肝圆韧带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预防胆瘘的应用
肝切除术后胆瘘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