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期背景下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的思考与探究

2020-10-26 06:45李远远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22期
关键词:生态意识培育大学生

李远远

摘 要:2019年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无情地夺走了许多人的生命,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大学生作为社会强而有力的群体影响着整个国家,其生态意识的培育对于大学生自身发展或是社会文明程度体现都是刻不容缓的,选题通过对大学生生态意识现状调查分析研究,并提出培育路径,希望在当前特殊时期的大背景影响下大学生能够对生态意识有所觉悟。

关键词:大学生 生态意识 培育

引言

2019年的“年”让人难忘,一场公共卫生事件袭来之速度和规模令人始料不及、触目惊心。面对伤痛和损失,人们定当重新思考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思考环境生态破坏带给人类的苦楚,痛定思痛,全民应警醒自己提升生态意识的重要性。至今,各类病毒安全事件成为全球性挑战,使得各国群众生命健康受到威胁,人们的生活方式被扰乱,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受到一定程度影响等。与此同时,一系列困扰也暴露出部分群众在生态环境保护战略中生态意识缺乏的问题,这使得人们不得不再次反思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共生?

此类事件通常与自然、生态联系紧密。环境是全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此次公共卫生事件虽然至今在科学上仍然没有查明传染源,但却表明很大概率源于野生动物,由此,人们更应审视生态与身心健康的关系,人类是时候意识到健康也取决于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此次事件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这些也使得笔者对群众生态意识提升的重要性有了深层次的认知。生态环境问题急需引起社会大众的关注。

大学生生态意识的提升对自身发展有很大的意义,同时,大学生作为民族的希望,生态意识的提升是使命要求,是时代要求。尤其每一次的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危害,作为高校一线教师,有着教育教学优势,促使作者认识到环境教育问题不可回避,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研究迫在眉睫。

一、大学生生态意识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经济在快速发展,人们高兴之余又是矛盾的,因为生态环境问题随之应运而生,并呈现日益严重趋势。尤其当下的环境生态破坏的大背景下,人们应该有所察觉,认识到我们的生活方式对我们的免疫力、对我们能否在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的地球上生存产生了影响。正所谓“环境”是人的“生存之本”,全民尤其是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培育刻不容缓。为分析当代大学生生态意识现状,课题组在此期间通过网络开展调查工作,希望通过此次初步调查,能够引导学生有正确的生态意识认知,增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1.当代大学生对“生态”知识的认知情况

大学生对生态的基本知识缺乏关注度。如问卷中“发现污染环境行为,向环保部门举报应拨打什么电话”,只有40%正确率;再如“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只有39%正确率。通过数据分析,大学生对此类基本常识性生态知识了解不容乐观,高达60%的大学生没有关注生态的基本知识。

大学生多数能认知到生态正遭受考验。如问卷中“您的家乡目前的生态环境情况是”,53%大学生选择“一般”,29%选择“好”,而只有14%的大学生选择“非常好”;“近十年来,您的家乡生态环境情况是否有明显改善”,81%的大学生认为“是”。以上数据能够看出,大学生能够意识到生态环境正在遭受破坏,有一定的忧患意识。

2.当代大学生“生态建设”责任认知情况

当代大学生虽具备一定的生态文明意识,但缺乏主动参与性。如问卷中“您平时会关心生态问题,生态建设吗”,50%大学生认为“会”,47%认为“不好说”,3%认为“不会”;再如“您会主动参加一些学校或者社会组织的环保活动吗”,70%大学生选择“想过但从未尝试”。以上数据可分析,大学生有生态文明建设意识,也深知自己应当去传播生态文明,但是更多时候处于心动多于行动之上,主动性不强。

3.当代大学生自身“生态文明行为”表现状况

生态文明行为习惯仍需培养。经多年对学生的观察以及近期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知道应当保护环境,也深知一些破坏环境的不文明行为会影响自身素养。这都体现了大学生能够意识到生态文明行为最能够直接体现生态文明素质。问卷中设计“当您早上上课在教室吃完早餐后有垃圾或者您在教室上课有自己的垃圾时,您会”,绝大多数选择“扔到教室后面的垃圾桶或者随身带走”,但也有少数选择“放在桌子下抽屉里”或者“不小心扔到了地上,但不闻不顾”;再如“你了解垃圾分类吗?您会按照垃圾分类扔垃圾吗 ”,62%大学生表示“了解,按照垃圾分类扔垃圾”,29%表明“了解但实际随便扔”,9%表明“不了解,随便扔”。数据统计表明,多数大学生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且能够落实于行动中,但是仍有部分大学生忽视生态环境保护行为。

作为一线教师,笔者曾留意观察身边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发现学生就餐餐厅回收餐盘处堆满了满是剩菜剩饭的餐具;夏季,空荡荡的教室里风扇运作不停;下课离开教室不关灯等现象。这也表明,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习惯仍需培养。

二、大學生生态意识培育遇到的问题

1.学校教育层面

首先,我国生态教育起步晚,“保护环境,教育为本”的教育方针于1992年才提出,使得生态培育落后,导致很多高校不够重视生态意识教育。其次,多数高校把教育精力投身到“专业课程建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甚至未将生态素养培育纳入课程体系中。或者只是开设相关专业选修课进行生态教育,却未涉及生态意识培育等深层次内容,甚至对生态培育内容以及形式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此方面教育趋于形式主义。问卷中“您通过什么方式了解‘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概念”,91%的大学生选择“网络”,可见,生态教育在高校层面还是薄弱的。最后,加之多数高校重视和鼓励教师“教科研研究”,这也使得教师在生态意识教育方面缺乏研究,从而导致生态意识教育师资不足。这能呼吁高校:保护生态是时候从高校教育做起了!

猜你喜欢
生态意识培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大学生之歌
人对自然的暴力
解析小说《白鲸》的生态意识和德性伦理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态意识渗透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