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恒观在高中化学计算教学中的建模初探

2020-10-26 06:45郭朝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22期
关键词:化学教学建模

郭朝明

摘 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守恒意识,构建守恒观,运用守恒法,快速、准确地帮助学生解决化学问题,提升化学学科素养,提高化学问题的解题能力。化学学科中的守恒主要包括质量守恒、物料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

关键词:化学教学 守恒观 方法和技巧 建模

发展心理学认为,守恒是指物体的形式并未改变,但途径具有同一性、补偿性和可逆性。高中化学计算教学,知识难度较大,学生往往难于掌握。守恒观的构建和应用,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快速找寻知识突破点,实现有效教学并提高学习效率。

一、课堂教学中守恒意识的培养

高中学生在学习化学计算知识时常感到难度大,思维打不开,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在化学计算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守恒意识,训练守恒思维,在许多计算试题中,若能巧妙运用守恒法,常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长期坚持使用守恒法解题,有助于形成高效思想,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质量守恒意识的培养。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其本质是: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质量守恒是初三化学的重点,高中阶段一般要求学生能快速灵活运用。质量守恒运用于化学计算时,题意往往不是单一的化学反应,因此,解题时应从思维上跳出题目,宏观把握题意,再结合守恒思想以达成解决问题的目的。

例1:有一块铝铁合金溶于足量盐酸中,再用过量的NaOH溶液处理,将产生的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灼烧后,剩余固体粉末的质量与原合金质量恰好相等,则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分析:铝铁合金溶于足量盐酸时,两种金属全部可溶解,溶解后分别生成Al和Fe,再用过量的NaOH溶液处理,则有Al全部转化为[Al(OH)],Fe全部转化为Fe(OH)白色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灼烧等过程,Fe(OH)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红褐色的Fe(OH)沉淀,而后灼烧分解得到FeO固体粉末。相关方程式为Al+ 4OH=[Al(OH)],Fe+ 2OH=Fe(OH)↓,4Fe(OH)+O+2HO=4Fe(OH),2Fe(OH)= FeO+3HO(加热)。因剩余固体粉末的质量与原合金质量恰好相等,且合金中的Fe元素全部转至剩余固体粉末(FeO),所以合金中铝的质量即与固体粉末中氧元素的质量相等,即铝的质量分数等于固体粉末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则有3×16/(2×56+3×16)=0.3 ,答案:30%。

例2:将20.6g由Fe、Al、Cu组成的合金溶于足量的NaOH溶液中,合金质量减少了5.4g。另取等质量的合金溶于过量稀硝酸中,生成了8.96LNO(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使Fe、Al、Cu恰好完全转化为沉淀,则沉淀的质量为( )

A.29.8g  B.35.2g  C.41.0g  D.47.2g

分析:本题是金属元素与酸或碱反应的性质的应用。可有多种解法。用电量守恒法,快速简便。依题意知,三种金属与稀硝酸反应时,硝酸过量,则三种金属失去的电子数之和与硝酸被还原成NO时所获得的电子总数相等,另,金属失电子后转变成金属阳离子,每失1mol电子,在金属阳离子转化成沉淀时要结合1mol的OH,因此,由原先合金最终转化为沉淀固体所增加的质量即为增加的OH质量,而增加的OH物质的量又等于转移的电子总数,即n(OH)=n(电子)=8.96L/22.4L·mol×3=1.2mol,最后沉淀的质量为1.2mol×17g/mol+20.6g=41.0g,答案:C。

二、问题解决中守恒方法的应用

守恒法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和技巧,其主要特点是抓住有关变化的始态和终态,利用某种不变量建立关系式,从而达到简化思路,快速解题。应用化学守恒方法解决相关问题,主要依据是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所以一切化学反应都存在着物料守恒和质量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存在电子得失守恒与电量守恒,化合物及电解质溶液中因为阴阳离子电荷数守恒,所以呈电中性。若在化学计算中能够巧妙地运用守恒的思想,常常能够避繁就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具体解题中,可应用单一守恒原理,也可综合运用多种守恒。

例4: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氮化镁。将燃烧后的产物溶解在60 mL 2.0 mol/L的盐酸中,再用20 mL 0.5 mol/L NaOH溶液恰好中和多余的盐酸,最后在此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碱,把氨全部蒸出來,用稀盐酸吸收,稀盐酸增重0.17 g。求镁带的质量为多少。

分析:此题可单一应用电荷守恒,即根据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数相等,整个体系仍呈电中性。依题意,知2n(Mg)+n(NH)+n(Na)=n(Cl),代入数据:2n(Mg)+0.17/17+0.5×0.02=2.0×0.06,解得:n(Mg)=0.05 mol,m(Mg)=1.2g。

依题意知,本题至少有六个反应,按常规解法非常复杂,计算容易出错。若根据质量守恒思想,忽略各反应的过程,抓住反应结果,即可知反应后的溶液只是NaSO溶液,再根据电荷守恒,溶液中Na所带正电荷数等于SO所带负电荷数,再结合物料守恒,Na的物质的量等于NaOH的物质的量,SO的物质的量等于HSO的物质的量。则有, C(HSO)×0.5L×2=2mol/L×0.5L,所以C(HSO)=1mol/L。

总之,守恒观的构建,是教学理念的落实,是学习思维的成长,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守恒法的巧妙应用,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获得学习的满足感,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智慧潜能,充分发挥学生内在能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的技巧,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化学教学建模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缜密审题,准确建模,学以致用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不对称半桥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
化学史在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渗透
浅谈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