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回家的路

2020-09-10 08:09温如军
中国慈善家 2020年3期
关键词:寻子嘉嘉养父母

温如军

“李静芝的孩子找到了!”这条消息在“寻子圈”炸开了。

5月18日,西安市公安局的认亲现场,开门的一瞬间毛寅(小名嘉嘉)大喊一声“妈”,李静芝冲上前与儿子紧紧相拥,母子俩抱头痛哭,旁观者莫不为之动容。

1988年,两岁零8个月的嘉嘉在西安公安局对面的饭店离奇失踪。一条马路的距离,李静芝整整走了32年。

32年来,为了寻找儿子,李静芝参加各种节目,她是央视《等着我》的常客,地方卫视的《超级演说家》《我心唱响》等栏目也有她的身影和泪光……她成为“宝贝回家”公益组织的志愿者,帮助近80个孩子与他们的家人团聚,也因此被亲切地称为“打拐妈妈”。

迟到的拥抱

李静芝清楚地记得,自己最后一次见嘉嘉是在她出差前。那天西安下着雨,早上爸爸毛振平送孩子去幼儿园,嘉嘉似乎感觉到就要和妈妈分开了,一直搂着她的脖子不放手,平时很少哭的他那天竟然哭了。

“嘉嘉要勇敢,像解放军一样勇敢,不哭。”李静芝给儿子戴了一顶解放军的大檐帽,嘉嘉才止住哭声,她一直目送儿子的背影离开。

谁知,这一别就是32年。

那天,毛振平领着孩子经过自家开的饭店,嘉嘉说口渴,他走进饭店凉一杯水的工夫,儿子就不见了踪影。正在出差的李靜芝得知消息完全不敢相信,她以为是孩子自己走丢了。寻遍大街小巷一无所获,她感觉天塌了。

毛振平从此陷入了内疚和自责,他不知道怎么面对妻子、怎么在到处是嘉嘉痕迹的环境里生活,他无法原谅自己。最初的几年,毛振平和李静芝一起寻找孩子,“三十多年的等待和寻找,太多的失望了,后来不敢再去想了。”想嘉嘉的时候,毛振平只能看着手机里的照片落泪,不管换过多少次手机,嘉嘉的照片都存在手机里。嘉嘉的失踪让原本和睦的家庭伤痕累累。几年后,毛振平和李静芝离婚了。

32年间,嘉嘉并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经历了怎样炼狱般的煎熬。

“怎么可能!我妈妈(养母)对我挺好的,我怎么可能不是亲生的,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嘉嘉说,前两年他就在电视上看过李静芝寻子的节目。“只是觉得那个娃儿和我小时候长得太像了,真的太像了。”

当时,嘉嘉觉得李静芝太伟大了。他还想喊当时的家里人一起观看节目,因为都太忙,没有顾得上。看完节目,嘉嘉心想:“这位母亲如果找到那个孩子,他一定会很幸福。”他压根没想到自己就是“那个孩子”。

5月18日,在西安公安局民警安排下,母子终于相见。前一天晚上,家人担心李静芝因激动而失眠,给她服用了安眠药,但收效甚微,一整晚她都在倒计时中等待黎明到来。

和嘉嘉在一起的短暂的两年零八个月历历在目:两岁的小不点手里拿着玩具枪,扣动扳机妈妈必须假装中枪躺下,收起枪又拿来救护车,嘴里一边发出救护车的警报声,一边用稚嫩的声音假装着急地喊“快救妈妈”……

寻子32年,从希望到失望再到绝望,看着一个个家庭找到孩子,更坚定了她的决心,听着被找到的孩子喊她“李妈妈”,更加深了对嘉嘉的思念。

早晨起来,李静芝翻箱倒柜找出嘉嘉小时候的相册准备带到现场。她怕32年没有见面的儿子不相信,要通过这些相册帮他找回儿时的回忆,找到家的方向,这就是“铁证”。

“昨夜无眠,一点,两点,三点,四点,五点,天亮”,李静芝在朋友圈写道。

早上8点多,电话一个接一个地打来,有同学、志愿者、记者,还有素未谋面的网友,她一一道谢后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她要穿上最漂亮的衣服,让自己无限接近32年前的样子,这样更有利于嘉嘉认亲。

嘉嘉当年最喜欢的玩具是一台儿童脚蹬三轮车,在上世纪80年代堪称奢侈品。李静芝保存了32年,也特意拿到认亲现场。

“就要和儿子见面了,您最想对他说什么?”面对《中国慈善家》的提问,61岁的李静芝害羞得像个孩子。“没想好,可能就是一个拥抱,我想好好抱抱我的儿子。”李静芝说。

李静芝也表示了自己的担心:“孩子不认我怎么办?孩子转身又走了怎么办?”她假设过很多种可能,“万一不认我,我就求他。”

5月18日,西安市公安局打拐办负责人宣布,经过DNA比对,李静芝夫妇为嘉嘉的“生物学父亲和母亲”。

李静芝担心的事情都没有发生,在现场公安民警和媒体的见证下,嘉嘉走进认亲现场,喊了一声“妈”后跑向李静芝,两人拥抱在一起时,32年的时光被压缩,哭声和泪水早已无法抑制。

“妈妈不哭不哭,嘉嘉回来了。”嘉嘉给妈妈拭去眼角的泪水,止不住的眼泪又夺眶而出……

“我在电视上看过您,但我不知道我就是您的儿子。”“不要再离开妈妈了。”“嘉嘉不走了。”这一刻,李静芝的精神才彻底放松了下来。嘉嘉给妈妈吃了一颗定心丸。

李静芝拼命抱紧儿子,用力亲吻他的脸颊和额头,父亲拍着儿子的肩膀,他们将儿子引向亲戚们,将之前准备好的相册拿给嘉嘉看。他仿佛又回到了孩提时代,母子交谈没有任何罅隙,嘉嘉一会儿笑出了声,一会儿又喜极而泣。

当天傍晚,嘉嘉跟李静芝回到西安的家,她早已为儿子准备好了房间,并布置了彩带、气球、放上嘉嘉的照片……看见自己小时候的衣服,嘉嘉说,记不起来了,但小时候的衣服大多是蓝色的,他现在也喜欢蓝色。

深藏的秘密

嘉嘉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在一家设计公司上班。两年前辞掉工作,自己开了一家装修公司。爱人在当地房管局上班,平时他们和养父母生活在一起,他刚买了新房,正在装修中。

本来“一家人”在成都过着平静的生活,去年年底,养父做了直肠癌手术,去绵阳农村老家静养,正好赶疫情,将他们分隔两地半年之久。

嘉嘉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并非亲生。他的养父今年73岁,原先做生意,养母62岁,是一名工人,嘉嘉是家中唯一的孩子。

西安市公安局民警告诉《中国慈善家》,嘉嘉并非直接从西安被拐到四川,而是先被拐到山西,再到的四川。至于嘉嘉如何从山西到的四川,养父并没有说出实情,对妻子也隐瞒了30多年。

直到民警找上门,嘉嘉的养父才说出了隐瞒所有人32年的秘密:孩子是买来的。

嘉嘉的养父母结婚多年一直没有孩子,两人每次去医院检查后,丈夫都会将化验单藏起来,告诉妻子“医生说是你没有生育能力”。女方深觉对不起丈夫,内疚、自责。

有一天,丈夫告诉她,我之前有一个“相好”,我和她有了孩子,咱们两人把他养大吧!

虽然这让她很痛苦,但“自己不能生育”的“事实”让她抬不起头,经过短暂的煎熬和挣扎,她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这对他们来说可能是最好的结果,毕竟这个孩子身体里流淌着丈夫的血脉。

从此,两岁多的嘉嘉成了家里的新成员。但对于嘉嘉而言,童年的记忆并不快乐。

从记事起,他就在绵阳的农村老家,那时候养父母在城里工作,自己被老家的亲戚带大,直到五六岁才去成都,此前一直是典型的“留守儿童”。

从农村到城市,嘉嘉充满了好奇,特别喜欢在小摊小贩前驻足。那时养父母工作忙,并不能把所有的精力全集中到他身上。刚到成都没几天,嘉嘉走丢了,好在没多久,养父母在一个小摊前找到他,看到被吓出一身冷汗的养父母,嘉嘉当然不知道他们内心的五味杂陈。

没过多久,嘉嘉再次在成都走丢,养父母发动身边所有的亲戚朋友,找遍成都的大街小巷,还是不见踪影。他们在当地电视台和报纸上花钱刊登寻人启事,满世界张贴寻人海报……第二天,根据寻人启事,走丢的嘉嘉被好心人送回。

正是这次寻找,让养母更加坚信,嘉嘉就是丈夫和“相好”生的孩子。“要是买别人的孩子,他怎么敢这样明目张胆地登寻人启事,丢孩子的人岂不是就会发现?”

养母依然对嘉嘉视如己出。今年5月初,当西安市公安局刑事侦察局二处四大队得到可靠线索找到嘉嘉的养父母时,他们矢口否认,一口咬定嘉嘉就是他们的亲生儿子。

西安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局二处四大队大队长崔一波一行人兵分多路,一边继续调查线索,一边做养父母的思想工作。在两人都不承认的前提下,崔一波提出亲子鉴定,养父感觉纸包不住火,被迫承认嘉嘉是“抱养”的,他也对妻子说出了隐瞒30多年的实情。

5月17日,嘉嘉和养母一起来到西安,第二天认亲会后,他将养母送到火车站安顿好回成都,而自己先留在西安陪伴父母,来弥补32年缺失的亲情。

“以前觉得她(养母)对我挺好的,知道我不是她亲生的后,觉得她更伟大了。”提起养母,嘉嘉对《中国慈善家》说。

漫漫寻子路

从儿子丢失开始,李静芝印了数十万份的寻人启事,足迹遍及陕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浙江等20多个省份,先后见了300多个“疑似”嘉嘉的孩子。

每次出门,李静芝都会带着儿子的旧照,以及托人用电脑模拟出的嘉嘉十几岁的照片。

有一次,她得到志愿者提供的线索后马上出发,坐了一夜的火车赶到河南某地火车站。志愿者骑着自行车来接他,在离目的地还有十几公里时,志愿者怕被人发现,让李静芝一人步行前往。

走了两三个小时的路程,终于靠近志愿者提供线索的人家,对方马上警觉起来:“你是干什么的?”“我是收花生的。”就这样才得以进门,见到在院子里玩耍的孩子,从年龄、长相、肤色判断,又让她失望了。

32年里,她得到无数这样的线索,每次都抱有很大的期望,哪怕一个不确定的线索,她都会千里迢迢跑一趟。

“很期盼线索,它会给我带来希望。但是又很害怕去落实,因为落实后发觉都不是。总是在希望和失望反复交替中度日,这种心理很难承受。”李静芝告诉《中国慈善家》。

有一次,她又得到线索,觉得和嘉嘉的情况非常吻合。去之前,她甚至买好了衣服和玩具,希望这个孩子就是嘉嘉,换上新衣服直接把他接回家,可最终还是失望而归。

回家的路上她累极了,想躺倒在大马路上睡一觉,甚至在车流中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时,她脑海里又出现孩子的面容,仿佛听到了孩子的哭声,这种声音把她拉了回来。眼泪早已流干的她无助地瘫坐在路边边上,缓过神来拖着沉重的身子继续前行,“死很容易,车一过来就能死,但我死了,谁找我儿子?我还要找下去。”

有一次,她又得到好心人提供的线索,陕西省商洛市有一个孩子很可能就是嘉嘉,她当即启程,赶到商洛市时已是晚上8点多。一天未进食的李静芝没有心思吃饭,她联系上好心人,对方看了嘉嘉小时候的照片,一口认定自己见到的就是照片上的孩子。那一刻,李静芝喜极而泣、心跳加快,以为这么多年寻子终于有了结果。

和知情人联系时,被告知孩子在两天前被送回西安。李静芝又连夜从商洛赶到西安,下车时已经凌晨3点钟。她已经等不了了,见到孩子之前的每一秒都是煎熬。她和西安市公安局的民警一条街又一条街地搜寻。终于在天蒙蒙亮的时候,找到那个孩子的住所。

李静芝已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感觉嘴一张,心就会跳出来。满心期盼地见到房东,对方告诉她,孩子确实是照片上的孩子,但已经被送到安康去了。她并没有觉得折腾,还是满怀希望。

“就感觉这次肯定是嘉嘉了,不然也不会这么曲折,好事多磨嘛!”李静芝说。此时,奔波了一天一夜的李静芝哪能停得下来,她一大早赶到安康,这还不算完,线索中的孩子也没有在安康……她又从安康追到汉中,从汉中辗转四川,终于在四川见到了那个小男孩。

见到孩子的那一瞬,她如同被针扎了的气球。别人觉得再像,作为亲生母亲,她一眼就能看出那孩子不是嘉嘉。

32年来,她从没有放弃过,甚至做好了再找30年的准备。随着年龄增长和体力下降,加上年轻时寻子的奔波,她的身体早已累垮。每次上寻亲类节目,都要休息两三天才能缓过来,她不放过任何一个“露面”机会,她想让更多人知道她在找儿子,这样就能多一份找到的希望。

32年,她把所有思念的痛苦埋在心里,把所有的希望、努力寄托在尋子路上。就这样,她成了全国闻名的“寻子妈妈”。每一个了解李静芝寻子事迹的观众都会对她充满同情——失子32年承受了太多常人无法想象的煎熬。

“打拐妈妈”的母亲节礼物

李静芝已记不清自己究竟是怎样睁着眼度过无数个不眠夜。她脑海里全是嘉嘉的身影,出现严重幻听,总觉得嘉嘉在客厅里叫妈妈。从半睡状态惊醒,打开房门,客厅空荡荡的,只有钟表的“滴答”声……她在崩溃边缘徘徊,一定要找到儿子的信念支撑她跌跌撞撞一路走来。

32年寻子路上,她遇到了很多寻找孩子的父母和寻找父母的孩子。她意识到,与其在自己的痛苦中不能自拔,还不如和同样不幸的家庭抱团取暖,一起去寻亲。

“宝贝回家”公益组织的出现改变了李静芝的寻子轨迹,让她从独自寻找儿子的妈妈,变成了帮助他人寻找孩子的志愿者。

“寻亲路上多一名志愿者,就多了一份希望,每个丢失孩子的家庭都有相同的不幸。他们的天早就塌了,还得自己顶着,怕压到不知在哪个角落的亲骨肉。”李静芝告诉《中国慈善家》。

公安部从2009年起建立全国打拐资料数据库,免费为寻亲家庭采集DNA样本,录入该数据库摸排比对,通过现代技术“滴血认亲”,成功为许多被拐儿童找到了亲生父母。李静芝帮助很多不了解这一途径的孩子和家长,通过DNA采集找到了亲人。

很小就被人贩子拐走的其其,只记得家里種着红薯、稻子、甘蔗,自己常常跑到地窖去玩。被卖到养父母家后,他们嫌他吃饭太多,经常饿肚子的其其觉得自己像野草一样卑贱。

根据志愿者提供的线索,李静芝帮助其其在当地派出所报案并做了DNA血型入库。很快,其其就通过DNA比对找到了亲生父母。

山东的壮壮想找亲生父母,当地做不了DNA采集,李静芝就自费把孩子接到天津做样本采集,最终找到了身处河北黄骅的亲生父母……类似的故事不胜枚举。

李静芝的行动影响了不少网民,他们通过网络、微博互动起来,纷纷支持并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

“我是从西安被拐卖到安徽的孩子,帮帮我。”“李阿姨,您好!最近天气冷,要多注意身体!——您的孩子小兵”“几十年如一日,不辞辛苦寻儿回,姐你辛苦了!我们都支持你!”

李静芝经常会收到这样的短信,每条短信都如一颗“催泪弹”。她在绝望中给予这些孩子希望,用无私的爱先后帮助80多个孩子找到家,其中29个孩子是在她的直接帮助下得以和家人团聚。然而,她自己的孩子始终没有下落。

2019年,李静芝在一档节目中表示,她已经60岁了,寻子路走过了整整30年,如果没有结果,她愿意再走30年。正是这句话,打动了一位“知情人士”,给她提供了孩子现在的照片,这成为西安公安局进行侦破的重要线索。

今年4月,西安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局二处四大队民警经过不懈努力,利用技术手段找到了在成都生活的嘉嘉:现年34岁,早已成家立业。

当民警与嘉嘉联系时,毫不知情的他不相信民警的说法,甚至怀疑遇到了骗子。为打消当事人的疑虑,互加微信后西安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局二处四大队大队长崔一波将自己的警官证拍成照片发给嘉嘉,并告知第二天将到成都与他会面。

第二天,当崔一波赶到成都后,嘉嘉的电话始终无人接听。多次拨打之后终于接通,但接电话的不是嘉嘉,而是他所在辖区派出所的民警。原来,嘉嘉还是无法相信,认为对方是骗子,所以选择了报警。

疑虑被打消后,性格开朗的嘉嘉同意抽血做NDA比对。此时,民警也不敢告诉李静芝线索中的孩子找到了,怕让她再次失望。只是告诉她,公安系统DNA库里的血样时间太长,需要重新采集。

2020年5月10日,母亲节,李静芝看到别人都在朋友圈晒幸福,心里不是滋味,对她和许多失去孩子的家庭来讲,这是一个“苦涩的节日”。当天中午,正在吃午饭的她接到民警打来的电话:“孩子找到了,DNA比对上了。”

听到这个消息,李静芝蒙了,僵在餐桌上久久缓不过神来……

猜你喜欢
寻子嘉嘉养父母
富养父母
从《换子疑云》、《亲爱的》比较东西方电影异同
话题
被人收养,该赡养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