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管理理论在国内的应用研究

2020-08-27 01:01袁志娜郝美秀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5期
关键词:理论症状研究

袁志娜,郝美秀

(1.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2.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1 理论介绍

症状管理理论(SMT)是由症状管理模型(SMM)发展而来,最初是1994年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弗朗西斯科护理学院成员共同创建,并在2001年和2008年进行了两次更新,最终于2008年正式更名为SMT[1]。它将症状管理的相关研究成果和理论知识进行整合分析,通过描述各个核心概念及其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构成的理论框架[2]。它不仅是一个中域理论,即以一种经验现象为起点,从中提取出可以得到验证的假设,并通过数据来验证;也是一个过程导向理论,即认为症状管理的过程是一个多维的且受多方面因素影响[1]。有效的症状管理过程主要包括症状体验、症状管理策略和管理效果等三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3]。每位医护人员在制定实施管理策略时,应当充分考虑干预策略的本质是什么(What),实施对象(Who),如何实施、通过何种途径实施(How),实施多少干预策略(How Much),实施的场所(Where),什么时候开始实施(When),实施的原因(Why)等 8个问题[3]。在2001年重新修订的版本中又将护理学涵盖的人、环境、健康和疾病等四要素放入症状管理理论中。张卫等[4]研究指出通过运用症状管理理论可以提高患者症状管理的效果,减轻患者不必要的症状和经济负担,从而提高患者对医院及科室的满意度。

2 症状管理理论在国内应用现状

症状管理理论在国外研究已趋于成熟,但在我国该理论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通过查阅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发现,研究者们从2011年开始对该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在2016~2020年将该理论运用于各种慢性疾病的症状管理当中,如表1所示。并且该理论在我国主要被应用于肿瘤患者的症状管理研究中,如表2所示。其中应用最多的患者是肺癌和胃癌患者。韩琳等[5]将该理论运用于癌症晚期患者,发现可以减轻患者癌因性乏力症状,改善患者生理、情感以及功能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邵茜茜等[6]将症状管理教育运用于肺癌化疗患者中,发现可以提高肺癌患者的症状管理能力,以期达到改善咳嗽、疲乏、呼吸困难症状的目的。此外,研究发现将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降温措施运用于发热患者,不仅可以提高患者舒适度,也可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及解决问题的主动性,从而更好地促进护患沟通。冯芳茗等[7]以症状管理理论为框架,对46例癌症化疗患者消化道症状群进行干预,通过个体授课、团体讲座及电话随访支持等方式实现“知识-技能-支持”症状管理方案,结果发现病人消化道症状情况、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均有效改善。

表1 国内症状管理理论的研究年度

表2 国内症状管理理论的应用患者类型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症状管理理论的发展,护士在症状管理理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今天,护理的目标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切实地解决患者出现的症状困扰,优化症状管理干预策略,提高症状管理效果是症状管理的重要研究方向。由于慢性病病因复杂、病程长,患者常常出现多种症状,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护士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运用该理论时,应当熟悉不同治疗人群的症状特征,开启新思路,识别患者最常见或最迫切需要被解决的症状,对该症状实施具有针对性、具体性、个体化的干预措施,从而最大化地缓解患者的不适,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对该理论的不断深入研究,我们也可以逐渐尝试将该理论运用于肿瘤患者之外的其他慢性病患者(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精神类疾病等)及传染病患者。从患者的单一症状管理逐渐向症状群管理过渡、从单一使用药物治疗逐渐向药物和非药物混合治疗过渡、从单一护士管理逐渐向跨专业多学科团队进行过渡管理。并且国外相关研究表明[8]针对单一症状管理的相关措施同时也适用于症状群管理,并已初显成效。我们在借鉴国外较成熟的症状管理理论下,更好地运用于我国,从而发展适合我国文化背景的症状管理理论。

猜你喜欢
理论症状研究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坚持理论创新
茄子主要病虫害识别与为害症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