揿针埋针对预防子宫肌瘤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2020-08-27 01:01齐鹏柴建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5期
关键词:恶心肌瘤分级

齐鹏,柴建芳

(邯郸市妇幼保健院,河北 邯郸)

0 引言

子宫肌瘤腹腔镜术后出现恶心呕吐是妇科常见并发症,一般是子宫肌瘤患者在行腹腔镜手术后出现严重的不适感,进而导致患者出现电解质、水、酸碱平衡紊乱等,更甚者会引发误吸性肺炎,改善效果持续不明显且有加重的迹象。临床上针对预防和减轻子宫肌瘤患者在行腹腔镜后出现恶心呕吐现象的措施主要包括药物控制或联合揿针埋针等,以起到改善胃肠道功能,提高子宫肌瘤患者生活品质的功效[1-3]。本次研究主要探究揿针埋针对预防子宫肌瘤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以寻求预防效果更佳,改善胃肠道功能更好的措施和手段,现将本次研究所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随机抽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的患者进行研究调查,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和参照组(40例)。参照组年龄25~35岁,平均(31.48±2.71)岁;研究组年龄25~35岁,平均(31.56±2.85)岁。对比研究组和参照组的基本资料可知,P>0.05,两者无明显差异,且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给予静脉注射盐酸托烷司琼,在术前或手术期间遵照临床专业医师的医嘱予以使用,1 d使用2次,1次注射5 mg。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入揿针埋针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均在术前及治疗前均实施健康教育,为其详细讲解腹腔镜手术原理、术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术前、术后注意事项。揿针埋针治疗,医师在埋针前,先要对两侧的足三里穴和内关穴进行消毒处理,一般选用浓度为75%的乙醇溶液进行消毒;再用镊子夹取揿针的环形针柄,将其垂直刺入两道穴位中,轻按埋针部位,直至有酸胀感产生;之后再引导子宫肌瘤患者正确用拇指按压埋针部位,在术后进行按压,输注时,2 h按压1次,按压时间维持在4 min以内[4-6]。间隔3 d便更换1次揿针,并实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

1.3 观察标准

①研究组和参照组术后恶心呕吐评定一般按照WHO标准评估,将其划分为Ⅰ级(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后未出现严重恶心呕吐症状,一切良好)、Ⅱ级(子宫肌瘤患者在行腹腔镜手术后只出现轻微恶心,且上腹略有轻微不适感,无呕吐迹象)、Ⅲ级(子宫肌瘤患者在行腹腔镜手术后有恶心的不适感,且有呕吐动作,但并未出现呕吐物,胃中无内容物)、Ⅳ级(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后出现严重恶心呕吐症状,且有持续加重的迹象)。总发生率=(Ⅱ级+Ⅲ级+Ⅳ级)/总例数×100%。②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后出现恶心呕吐按照治疗天数可对症状加重或减退进行评估,依照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的分值进行评估:第1天、第4天、第8天、第10天,分值与恶心呕吐程度呈反比。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对比数据用SPSS 18.0软件分析、处理,用t检验计量资料(±s),用 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恶心呕吐症状评分

两组子宫肌瘤患者在行腹腔镜手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经问卷调查后,其结果显示,从第1~10天,研究组患者的症状评分均低于参照组,两组对比效果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表1 术后恶心呕吐症状评分(±s, 分)

表1 术后恶心呕吐症状评分(±s, 分)

组别 例数 第1天 第4天 第8天 第10天研究组 40 7.81±1.69 7.75±1.58 7.71±1.58 7.64±1.80参照组 40 9.52±1.80 9.91±1.74 10.49±1.85 9.98±2.23 t 4.380 5.812 7.226 5.733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术后24 h恶心呕吐分级比例

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在四度分级中的比例对比,使用单独静脉注射盐酸托烷司琼的参照组腹腔镜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的比例高于静脉注射盐酸托烷司琼加揿针埋针治疗的研究组,四度分级效果具有明显对比意义,两组恶心呕吐分级结果形成鲜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术后24 h恶心呕吐分级比例[n(%)]

3 讨论

术后恶心呕吐症状在恶性肿瘤化疗、全麻术后患者、内镜检查患者等中皆有发生,其中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则属于全麻手术。恶心表现为胀满感和胃部不适,是呕吐的前奏,多伴有吞咽、流涎;呕吐是一种胃的反射性强力收缩[7]。全麻患者在受麻醉药物、手术方式及精神状态的影响下,极易在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等常见并发症,而术后一旦发生恶心呕吐症状,将对患者切口的愈合有不良影响,既影响患者食欲,又阻碍患者后期的康复效果。其中引起恶心呕吐的原因有很多,且没有单一药物可以全面预防和治疗的,但可通过一系列措施加以预防和减轻。本次研究将应用揿针埋针疗法治疗及预防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的可能性。揿针是一种小型针具,其作用原理与针灸针一致,主要通过将针体揿入皮下来刺激相应穴位,是由古代九针发展而来的。揿针用于治疗恶心呕吐可减少药物治疗的副作用,降低手术患者的治疗费用,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也有待医学家进一步研究[8-10]。本次研究将单独静脉注射盐酸托烷司琼和在此基础上加入揿针埋针对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术后的恶心呕吐症状预防和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可知,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在四度分级中的比例对比,使用单独静脉注射盐酸托烷司琼的参照组腹腔镜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的比例高于静脉注射盐酸托烷司琼加揿针埋针治疗的研究组,四度分级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恶心呕吐分级结果形成鲜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肌瘤患者在行腹腔镜手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经问卷调查后,其结果显示,从第1~10天,研究组患者的症状评分均低于参照组,两组对比效果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后可采用揿针埋针(操作简单、可行性强)予以继续治疗及预防,改善或减轻腹腔镜手术后,子宫肌瘤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概率,且有利于术后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恶心肌瘤分级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海扶刀对比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分级阅读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启示
题出的太恶心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