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患者给予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08-27 01:01蔡秀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5期
关键词:孕激素数目肌瘤

蔡秀萍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中旗医院 妇产科,内蒙古 乌兰察布)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导致人们生活饮食方面出现变化,从而使得子宫肌瘤疾病的发生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子宫肌瘤作为一种女性生殖器良性肿瘤,其多发于年龄在35~50岁的育龄妇女人群中,而目前对于子宫肌瘤的发生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其中,月经量过多、淋漓不断以及月经周期紊乱是此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患者通常会出现腹痛不适、坠胀感、膀胱直肠压迫感以及腹部肿块,对患者生活以及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目前临床治疗中,手术治疗以及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若要采取手术治疗,则不可避免会采取子宫切除或是子宫肌瘤切除的方式治疗,而这也导致患者会因其生育要求、年龄等的影响使得治疗效果不理想。药物治疗在临床中常常采用米非司酮、雄激素类药物进行,有研究指出,米非司酮作为孕激素拮抗剂,在临床治疗子宫肌瘤有着显著疗效。本次研究就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进行探讨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整理我院于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25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12例)与观察组(1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6~55岁,平均(41.54±3.68)岁;病程 1~3个月,平均(2.47±0.32)个月;肌瘤直径 2.6~4.9 cm,平均(3.75±0.34)cm;其中单发肿瘤5例、多发肿瘤7例。观察组患者年龄 36~55岁,平均(41.86±5.34)岁;病程1~3个月,平均(2.32±0.38)个月;肌瘤直径 2.7~5.0 cm,平均(3.81±0.42)cm;其中单发肿瘤5例、多发肿瘤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随机分组对比研究标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经相关检查诊断,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月经量增多、贫血、经期延长等临床表现,符合子宫肌瘤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均已经子宫彩超检查以及诊断性刮宫内膜活检确诊为无子宫内膜恶性病变;(3)所有患者均已知情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4)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心、肾等器质性功能障碍疾病患者;(2)凝血功能异常患者;(3)存有相关药物使用禁忌证患者;(4)治疗前3个月没有使用任何激素类药物者;(5)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患者。

1.3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安宫黄体酮治疗,在每天晚饭后2 h左右,给予患者口服10 mg安宫黄体酮,每天1次,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则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同样在每天晚饭后2 h左右,给予患者口服20 mg米非司酮,每天1次,持续治疗3个月。给予两组患者相同的抗贫血治疗。

1.4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用药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其子宫肌瘤数目、子宫肌瘤大小、子宫大小以及HGB水平情况。

临床疗效采用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维度进行评判,患者在治疗后,患者各临床症状消失,子宫肌瘤体积缩小度>50%则为显效;治疗后,患者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减轻,子宫肌瘤体积缩小度>30%则为有效;治疗后,患者各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病情又加重的趋势则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潮热、恶心呕吐以及谷丙转氨酶偏高等。

在治疗展开前后分别对所有患者采用相同的检查机器对患者子宫肌瘤数目、子宫肌瘤大小、子宫大小以及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检查。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显著92.31%(12/13)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66.67%(8/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对比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7.69%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2.3 对比两组患者子宫肌瘤数目、子宫肌瘤大小、子宫大小以及HGB水平情况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子宫肌瘤数目、子宫肌瘤大小、子宫大小以及HGB水平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子宫肌瘤数目、子宫肌瘤大小、子宫大小以及HGB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子宫肌瘤数目、子宫肌瘤大小、子宫大小以及HGB水平比较(±s)

组别 n 子宫肌瘤数目(个)子宫肌瘤体积(cm3)子宫大小(cm3)HGB水平(g/L)观察组 13 1.12±0.14 9.07±3.64 98.76±4.23114.57±3.25对照组 12 3.44±1.13 43.24±2.86 136.98±5.3495.24±2.02 t 7.355 25.943 19.919 17.676 P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子宫肌瘤作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女性生殖器良性肿瘤,其多发于育龄妇女人群,发病率高达25.00%左右,其中约有60.00%的妇女年龄在40~50岁。临床治疗子宫肌瘤常采用手术治疗以及药物治疗,但是由于手术治疗会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并且手术治疗通常会将患者子宫切除,这不仅会对患者心理造成一定影响,同时子宫切除后其自身内分泌功能则会出现异常,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病率增加,一系列并发症发生,严重时则会导致患者出现早衰的现象,对患者生活以及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式显得极为重要。有研究表示,米非司酮作为一种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其能产生出极强的抗孕激素活性,患者若通过口服则能对卵泡发育达到一定的抑制效果,同时有效减少孕激素和肌瘤组织间的孕激素受体结合情况,在临床中,米非司酮常常作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相关妇科疾病[2]。

子宫肌瘤作为卵巢甾体激素依赖性肿瘤的一种,其会随着患者生活节奏的加快而加快,而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出现变化,大量的激素性食物被广泛食用,加上女性泌尿生殖系统的解剖特点,导致子宫肌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患者生命健康以及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研究表示,患者自身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在长时间的雌激素影响下,则会导致子宫肌瘤的发生,同时,孕激素受体和雌激素受体的上升,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甾体激素依懒性肿瘤的出现[3]。相关研究指出,子宫肌瘤患者在使用抗孕激素以及抗雌激素类药物时,例如安宫黄体酮等药物,其能与孕激素相结合,从而实现抑制雌激素的效果,减小患者瘤体体积,从而实现治愈的目的,但若是长期使用此类药物,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患者内分泌出现紊乱。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显著92.31%(12/13)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66.67%(8/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7.69%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子宫肌瘤数目、子宫肌瘤大小、子宫大小以及HGB水平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说明,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的治疗价值显著高于安宫黄体酮,不仅具有较小的不良反应,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更有效的改善患者肿瘤情况,从而实现治愈的目的。

综上所述,给予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米非司酮治疗,疗效显著,有效缩小患者子宫肌瘤瘤体,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孕激素数目肌瘤
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对比
雌,孕激素联合克罗米芬,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不孕的临床疗效分析
孕激素类药物 什么时候吃 什么时候停
移火柴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海扶刀对比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孕激素保胎并非都有必要
牧场里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