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管理实施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08-13 22:03王晓红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危重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急诊

王晓红

【摘  要】目的: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实施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2月(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相关措施前)急诊科接收的60例危重患者为对照组,选取我院2018年1~12月(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相关措施后)急诊科接收的60例危重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检查等待和转运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检查等待时间和转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急诊危重患者院内检查等待时间和转运时间均缩短,且不良事件减少,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有效的急诊护理服务。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672-3783(2020)08-0192-01

急诊科室主要接收急危重症患者,对其实施抢救来挽救患者生命,在后续还需要被转运送达相应科室[1]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由于危重症患者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即使转运时间很短,在转运过程中也可能造成患者出现不良事件[2]。鉴于此,我院在2018年1月开始在原来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基础上,完善了急诊转运急危重癥患者相关安全措施,旨在提高转运患者护理安全性,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现将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12月(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前)急诊科接收的60例危重患者为对照组,选取我院2018年1~12月(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急诊科接收的60例危重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6.51±10.29)岁。观察组: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40~74岁,平均年龄(56.92±10.35)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一步展开比较。

1.2方法

从2018年1月起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具体为:

(1)评估:在进行患者转运前,对其病情状况进行评估,主要评估患者是否具备转运条件、转运中存在的风险,根据评估结果与临床医师共同制定抢救方案,做好随时抢救的准备。

(2)做好对接:与相关科室做好对接,告知需要转运的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便于接受科室(检查科室、病区)准备床单元和急救物品。

(3)转运流程:将转运流程规范化。①对急诊科的所有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并进行分组配备,减少因为转运前安排人员所耗费时间,转运人员包括一医一护和两名推车人员,定期对其进行医疗护理安全管理培训,重点培训护理急救技能以及转运中对各个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②转运前,向患者家属交代清楚患者目前病情状况、转运的意义和必要性,同时告知转运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处理策略,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安抚工作,在取得其同意后开始转运。转运前落实各项细节,比如生命体征情况、检查导管固定情况、备齐抢救设备和药物等,再次做好接受科室医生、护士的通知和到达时间,联系好住院部电梯。③转运中:陪同医护人员始终位于患者头侧位置,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状况,做好在转运过程中对患者的安全保护;途中一旦患者出现病情变化,立即打开转运急救箱进行抢救,并要求推车人员立即联络接受科室做好准备。④转运后:与相应科室护理人员做好患者相关资料、情况的交接,将转运过程做好记录,急诊科室与接受科室护理人员双签字。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检查等待和转运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检查等待时间和转运时间

结果显示,观察组检查等待时间和转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院内转运是急诊危重患者在抢救后,进行下一步诊疗的必经过程。在传统的转运护理中,因为多种原因,患者转运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不利于患者诊断和治疗。为解决这一问题,我院从2018年1月开始完善并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相关措施。

在本次研究中,与护理安全管理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急诊危重患者的检查等待时间和转运时间均更短,且不良事件明显减少。表明护理安全管理能有效缩短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检查等待时间和转运时间,降低转运风险。护理安全管理中要求在转运前对患者进行充分评估,一方面是为了降低转运风险,另一方面通过评估制定针对性抢救方案,能够及时对患者展开有效抢救,提高转运安全性[3]。护理安全管理对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培训来提升,其目的是培养医护人员的敏锐观察力和精湛的专业技术,这是降低转运风险的根本途径。转运患者在护理安全管理相关措施实施和充分准备下,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得到保证,护士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更到位,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完善并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相关措施实施后,急诊危重患者院内检查等待时间和转运时间均缩短,且不良事件减少,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有效的急诊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徐凤霞.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5):127-128.

[2] 宗岩,吴雪影.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7,28(11):1395-1397.

[3] 武学梅.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观察[J].医学信息,2017,30(15):178-179.

猜你喜欢
危重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急诊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急诊手术护理中的应用
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措施
预见性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结核内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分析
护理安全管理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实施应用效果分析
研究微创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心脏介入围手术期护理安全管理的施行意义探析
危重患者皮肤压疮护理预防
无创通气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危重患者32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