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作业人员疲劳的安全心理学分析

2020-04-19 10:04张思睿
神州·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疲劳施工人员

张思睿

摘要: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之一,其行业具有生产密集型的特点,建筑施工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本文从施工作业人员疲劳引起的安全问题出发,对作业疲劳的概念、特点和类型进行了概述,并对施工作业人员疲劳产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相关的预防途径,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施工人员的身心安全。

关键词:施工人员;疲劳;安全心理学

一、建筑施工作业人员疲劳的相关概述

(一)作业疲劳的概念

建筑施工作业人员的疲劳主要指的就是施工现场的工人在工作中产生的身心疲劳的现象,具体来说就是在劳动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不适,导致作业能力出现下降或者身体无法继续工作的状态。一般来说都有轻度疲劳和过度疲劳两种状态,如果长时间处在过度疲劳的状态下,施工人员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能量补充,就会对机体造成影响,严重的情况还会有猝死或者是过劳死的问题。

(二)作业疲劳的特点

1、可预见性

作业疲劳具有可预见性。一般都会反映在人的行为当中,一旦出现疲劳,机体就会通过一定形式进行表现,比如说在疲劳下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会有所下降,并且还比较容易犯错。

2、持续性

作业疲劳具有持续性。一般都是在作业中产生的,并且还会随着时间的持续而出现加重的趋势。当作业人员初出现疲劳之后,如果立刻停止工作,疲劳感也不会马上消失,这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进行缓解,如果继续作业,疲劳感也会随之增强,且缓解时间也会增长。

3、可恢复性

作业疲劳具有可恢复性。轻度疲劳一般可以自然缓解,而严重的过度疲劳就需要药物来进行缓解,严重的情况会威胁到作业人员的机体健康。一般来说,年轻人比老年人的身体调节能力要强,身体疲劳比心理疲劳更容易恢复。

4、可影响性

作业疲劳具有可影响性。作业疲劳的产生与施工人员的自身调节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一般来说,如果机体的调节能力比较弱,疲劳缓和的时间就会比较久。比如,夜班比白班更易疲劳,是因为白天与夜间的人体内环境有所不同,引起的疲劳积累倾向也会有所不同。另外作业疲劳与作业的环境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三)作业疲劳的类型

作业疲劳一般可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两类。生理疲劳一般是因为个体在作业过程中生理系统发生了变化,进而造成作业能力的降低,分为全身性疲劳和局部性疲劳。而心理疲劳又被称为是精神疲劳,是作业者的心理系统在一定作业状态下发生变化,导致作业能力出现下降的一种现象。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之间一般可以进行相互的影响和转化。

二、建筑施工作业人员疲劳产生的因素

(一)复杂的施工作业环境

建筑施工不仅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容易让工人处在恶劣的条件下,它还具有多工种和多工序的特点,需要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因此比较容易出现施工冲突的问题,使得施工管理变得比较复杂和困难,增加了大量的不安全因素,这些都容易导致疲劳心理。

(二)施工作业强度高、持续时间长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手工操作的作业是比较多的,劳动强度也比较大,工人会耗费比较多的体力。而且,多是是露天施工,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再加上赶进度的问题,工人就可能在高强度的工作中持续更长时间,从而易使人出现过度疲劳。

(三)施工工序的不合理穿插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工期问题是比较常见的,大部分的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性,经常会出现赶进度的现象,因此就要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强度,这样就会把原本的规划好的施工工艺、施工顺序以及作业时间和作业人数打乱,也容易造成施工人员的疲劳。

(四)施工人员的主观条件与作业态度

建筑行业正在凸显用工荒的现象和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这都非常容易影响到作业人员的心理状态和工作动机。一般来说,劳动热情如果比较大,主观疲劳的感受就会越小,反之就是容易出现主观疲劳。对于施工人员来说,工作动机、心情、素质这些都会对的其工作完成度和质量产生影响,继而影响到其疲劳感。

三、建筑施工作业人员疲劳的预防和消除

(一)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对于施工作业人员来说,施工单位要合理排班,对施工现场的作业时间进行有效规范。另外,相关的机构要与监理单位一起对制度的实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如果出现了赶进度占据工人正常休息时间的现象,造成工人过度疲劳的情况,工人可以根据相关的法律制度来向有关部门反映,进而获得相应的补偿。

(二)降低工人作业强度

施工单位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和设备,提升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尽可能减少作业的复杂性和危险性,从而降低劳动力强度。另外,加强对工人的管理,要让每个施工工序都能够得到科学的衔接,提高施工的效率和施工人员之间的协作水平。

(三)优化工资标准

建筑工人的工资需要采用绩效考核的方式,要对传统的日结方式进行优化,适当的增加薪资,提高补贴,尤其是对节假日的过节费安排,要做到奖惩有据。另外,相关部门要加强工人权益的保障。

(四)减少作业的移动性

施工单位在实施方案之前,需使工程的平面布置保持在最优状态,让建筑材料的堆放储存量能够达到最优的状态。通过这样的处理,能够减少人为运输的距离,避免出现二次搬运的现象。

(五)改进生产组织和劳动制度

在施工的过程中,要采用经济、能耗最小的作业速度,还利用工序来对间隔进行转换,在异常的天气条件下还可合理安排休息。施工单位要根据行业本身特点和劳动者身心特点,对劳动制度进行优化和改进。

(六)注意施工污染

建筑施工中,主要有噪声、灰尘和扬尘污染的问题。施工单位要遵循国家相关规定,对工人采取噪声保护,减少噪声污染源,并做好相应的控制措施。要及时的采用多种措施对灰尘和扬尘进行处理,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停止室外作业,合理安排室内作业,降低对的建筑工人身心的影响,从而更好的缓解工人的疲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施工作业中,工人比较容易出现疲劳的问题,它会对整个施工的安全性产生影响。想要对工人的疲劳进行预防,就要从作业时间、作业强度、工资制度、劳动制度和施工污染方面内容出发,降低和消除制作业人员的疲劳。

参考文献:

[1]曹樹楠.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心理胜任力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2]胡竞文.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模型构建及仿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7.

[3]姜沁瑶.建筑工人安全意识的发展模型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6.

猜你喜欢
疲劳施工人员
地铁运营期轨行区施工人员安全能力研究
日本人开始测量“疲劳”
日本人开始测量“疲劳”
日本人开始测量“疲劳”
公路工程项目一线施工人员思想心理沟通方法
高支模施工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