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的教育心》有感

2020-04-14 04:44向东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10期
关键词:感化奉献教育者

向东

关键词:教育心  童心  爱孩子的心  教育者  感化  奉献

我是一名教师,之前有过带中学的经验。而今,我接触到的却是一群天真快乐的小学生,这让我产生了一种无形的压力与紧张。

一次闲暇,无意看到了《我的教育心》这本书,随手翻了几页,没想到的是,一拿起来便放不下了。这本书与很多其他这种类型的书与众不同:这本书里没有套话、空话,字里行间都是李老师30年如一日非常接地气的“教育心”,也就是一颗“童心”。一名优秀的教师,必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想着我之前把教书当成一种工作,一种任务的肤浅认识,真的是自愧不如。

那么,一个好老师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会有一个自己心中“好老师”的标准。在我看来,首先需要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每个孩子如同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的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颗还没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的看着长大,陪着他(她)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相信孩子,静待花开。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参天大树!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陶行知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同样,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发号施令”,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正如书中李老师所说,教师无论从事任何学科,首先想到的自己是一名教育者,其次才是教学工作。从事班主任工作,从事教师工作,能让自己的教育人生更加完整、更加丰富,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促进专业成长。教育就是反思与行动,爱抚与照料,对话与合作,引导与建构,促进与生长。从阅读中,我的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转变,有种被提醒被激醒的感觉:要从“心”做起,教物理也好,教数学也罢,最关键的是不能失去那颗纯朴的爱学生的心。

教育不止是书本上的,而是要求教师从多个角度考虑,尽可能的抓住每个细节。学生是有灵性的人,并非“学习的机器”,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不是“监工”,更不是“学生保姆”,必须从认知、做事、生活、生存等方面全面考虑,把教育辐射到每个个体,从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每个孩子开始,在各个环节中充满对孩子的理解尊重,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个孩子,在行动上打动孩子,在实际中帮助孩子积极健康成长,才有可能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只有让学生对自己、对专业学习有积极的情感,尽可能的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我们的教育才不会失败。

身为中国众多教学名师中的一员,李镇西先生是以一名中国传统教育的变革者,一名中国教育新思路的探索者,一名勇敢的新理论实践者的身份出现的。在他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其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也积淀了诸多的经验和实用理论。《我的教育心》凝聚了一个为人师者的心血结晶,其内不但阐述了教育的方法论,更是详尽阐释了 “心”的含义。阅读这本书,让我的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以洗礼。

正可谓是“用情润心,以爱促教”。深深的感悟之后,必将对我的教育活动是一个新的促进。正像他说的:“教育没有那么多的花样,没有那么多的特色。特色不是包装或打造出来的,而是需要实践和时间自然而然形成。” 但这并不意味着李镇西老师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让自己永远守住一颗朴素的教育心”就是贯穿李老师教育生涯的质朴的教育思想。这颗心不需要任何修饰,不需要任何包装。把童心视为师爱之源,学会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索,用的情感去热爱。学会点“儿童思维”,将更有助于我们真正理解学生,从而更有效地引导教育学生。用童心唤醒爱心,用爱心滋润童心,它是如此质朴,却又如此真挚。

李老师最后总结为:我们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无疑会使学生亲近我们并乐意接受我们的教育,但仅止于此是远远不够的。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感化他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教育的确是爱的奉献,是幸福的升华。爱学生的过程,也是爱自己,教学生的实践,也是在教自我,学生获得了认同感和幸福感的同时,也会累积为师者的成就感和幸福指数。

教师如医生,任何一个名医都不是靠医感冒而成为名医的,而是靠疑难杂症成为名医的。别人医不好的病,他都能医好,渐渐地就成为名医了。“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做最負责任的教师,哪怕只是一名“个体户”,也许你不能成为名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中最好的那一个,也是孩子心目中一辈子的良师益友,又何乐而不为呢?这本书对于我这样一名教师,犹如一盏黑暗中的灯塔,为我点亮前进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会时时刻刻以李老师为榜样:用心教育,用爱灌溉。以一颗真诚无私的爱心对待每一位孩子,把教育当成信仰,对后进生少点责备,多点关心和陪伴;少用眼睛看分数,多用眼睛看优点。不要只重视孩子的成绩、吃穿,而更应该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让每位孩子都能抬起头来,开开心心地接受心心相印的有温度的真教育,让孩子们成为他自己应该成为的样子,而不是我们家长和老师希望的样子。让共在一片蓝天下的教育同仁们一起来为之努力奋斗吧!

猜你喜欢
感化奉献教育者
品读
季托,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培养反思性实践能力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浅谈校长品质与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提高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自我与奉献精神
赏识教育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感化作用
浅谈如何与中职学生做朋友
用美德丈量人生 将温情遍洒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