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2-25 02:14余谦崔云飞张哲琼马永强曹伟国
医药前沿 2020年29期
关键词:硬膜脑膜骨瓣

余谦 崔云飞 张哲琼 马永强 曹伟国

(甘肃省玉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甘肃 玉门 735211)

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大多病情危重,临床进展较快。属于重型颅脑损伤的范畴,由于事发突然,且起病急,病情严重,发展较快,所以有着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不小的威胁。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一般有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颅内压增高,对患者带来很大痛苦。而要想对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必须结合及时、科学的手术手段,才能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的生命。临床施救时大多选择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以改善脑缺氧、颅内压上升等症状,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生命[1]。手术方式方面,可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案,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的发展逐步成熟,成为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重要方法。其优势主要在于能够充分暴露颅内情况,扩大颅腔内的容积,能够彻底清除颅内坏死组织和颅内血肿,促进脑部的静脉血液回流,改善循环,防止术后出现脑水肿、脑疝等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疾病致死、致残的几率。本文观察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选择本院神经外科2017 年12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50例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入组患者中男、女患者比例为29:21,最小、最大年龄分别为23 岁、70 岁,平均年龄为(56.87±3.07)岁。经随机分组每组25 例。其中25 例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为对比组,其余25 例接受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为研究组。两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两组患者均能实施CT 与核磁共振(MRI)检查并确诊为急性硬膜下血肿,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均≤8 分;②两组患者均具有一定的外界信息接受能力;③两组患者的家属均知晓本次实验,并签订同意书;④符合手术治疗的条件,无手术相关禁忌症如凝血功能障碍等;⑤本次研究经过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严重的心理、精神疾病;②患者伴有严重的脏器功能性疾病、传染病或糖尿病等;③中途退出研究、转院、死亡患者。

1.2 治疗方法

1.2.1 研究组

研究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实施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后,经患者颧弓上耳前1cm 至耳廓后上方顶骨结节处切口。并于正中线至额部发际处作钻骨孔,数量5个。在显露颞底后,将1/3 左右蝶骨嵴予以咬除,适度扩大中颅窝底。对血肿予以清除,并妥善止血。之后将硬脑膜剖开,在前颅底、顶叶显露后对血肿进行清除,清除完毕妥善止血。对于存在严重脑膨出无法关颅的患者,实施颞极、额极切除减压处理[2]。取脑膜补片或颞肌筋膜对硬脑膜实施减张缝合,放置引流管,硬脑膜下及硬脑膜外各1 根。手术结束,逐层缝合头皮,给予优质的临床护理,采取抗感染等治疗,并给予营养支持和积极预后对症支持手段。

1.2.2 对比组 对比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实施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治疗,术中患者取平卧位,全身麻醉后借助头颅CT对血肿部位予以明确。结合患者血肿情况采取单侧或双侧额颞瓣或颞顶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去除骨瓣后实施硬脑膜扩大减张缝合[3]。手术结束后,给予优质的临床护理,采取抗感染等治疗,并给予营养支持和积极预后对症支持手段。

1.3 观察指标

检测两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术后1d、3d、5d)的颅内压水平,观察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予以准确的记录,并计算出总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统计所得所有相关数据均利用SPSS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的时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两组在颅内压方面的差异观察

术前两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颅内压统计值比较P>0.05,术后1d、3d、5d 对比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颅内压均高于术前,同一时间研究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低于对比组,均P<0.05。见表1。

表1 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两组在颅内压方面的差异观察(±s,mmHg)

表1 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两组在颅内压方面的差异观察(±s,mmHg)

实验分组 患者例数 术前 术后1d 术后3d 术后5d对比组 25 25.86±1.31 23.12±1.03 20.36±0.95 17.36±0.25研究组 25 26.01±1.12 20.25±1.01 17.85±0.81 13.16±0.21 t 0.537 5.124 7.332 8.013 P>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观察

经观察研究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例出现迟发性脑血肿,1 例出现脑脊液漏,并发症发生率8.00%,对比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2 例出现迟发性脑血肿,2 例出现脑脊液漏,2 例出现急性脑膨出,并发症发生率24.00%,组间比较显示t=7.125,P<0.05。

3.讨论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是临床严重的急性病症类型,稍不注意可能会引发患者休克、死亡[4]。主要发病原因是患者的脑部受到外力作用导致血液急剧聚集在硬脑膜下腔,血肿大概在发病后三天出现,病情表现逐渐由颅内压升高演变成为脑组织缺氧,该疾病如果不接受及时的治疗,病情发展后果严重。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护理大多选择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常规手术方式为骨瓣开颅手术。该术式可以一定程度缓解患者的颅内高压状态,取得一定的手术效果[5]。但减压效果不够彻底,且在手术的过程中需要对部分正常脑组织予以切除,预后效果不尽理想。寻求更加理想、安全的手术方案具有现实意义。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标准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对于传统治疗手段而言,颅内降压更为彻底,且手术安全性更高,对患者的颅脑组织影响较小。此次研究采用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对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进行治疗[6]。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会出现颅内压水平异常升高的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以降低患者颅内压水平至关重要。此次研究中,术前两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颅内压统计值比较P>0.05,术后1d、3d、5d 对比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颅内压均明显高于术前,同一时间研究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低于对比组,均P<0.05,表明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可以有效降低颅内压。同时,经观察还发现,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8.00%,显著低于对比组的24.00%。这一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其原因为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将患者顶叶颞叶、额叶充分显露,减压效果较为彻底。同时,术中还可以对颅底池积血予以彻底、有效的清除,有利于脑脊液循环状态的恢复。另外,手术还可以将脑表面及深部静脉血管清晰的显露出来,充分显露中颅窝底与前颅窝底,有利于血肿的清除以及血管痉挛的消除,并降低脑挫裂伤、迟发性血肿的发生风险[7]。因此,该术式可以更好的改善颅内高压等病理改变,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应用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对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其颅内压水平,并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硬膜脑膜骨瓣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家畜的脑膜脑炎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去骨瓣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双侧平衡去骨瓣对重症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观察
慢性硬膜下血肿148例手术治疗体会
去骨瓣减压术后继发脑积水治疗体会
不同病因致脑膜强化特点的MRI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