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青春:微观校园里的整个社会

2020-01-06 05:05宋瑞婕
人物画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日剧青春校园

宋瑞婕

摘 要:《对不起,青春》是2014年10月于日本TBS电视台播出的一部校园青春剧。由于题材的局限,校园剧一般逃不过千篇一律的爱情主题并且在受众方面也会受到限制。但是这部电视剧在以爱情为基础设置了复杂的人物关系之后,更多的是透过“天才编剧”宫藤官九郎没有滤镜的视野,在人物的矛盾中看到当今许多社会问题。

关键词:校园;青春;日剧

首先,在地点设定上,该剧是围绕着日本静冈县三道市的一所男子高中和一所女子高中展开的。女子高中因为经营不善面临废校,只有和男高合并,于是两所学校即將改为男女混校,但两所学校因为十四年前的一场火灾势同水火,为了展现两校的对立。两校经过多方考虑,决定分别派出一个班作为代表进行“混校实验”。

其实在日本许多影视作品中,分校概念都有所体现,比如动漫《男子高中生的日常》,诞生了“今天的风儿有点喧嚣”这样让人耳熟能详的台词;又比如《女子高中生的虚度日常》,女主幻想中的男性都是“程式化暖男”。

但其实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人们对这一方面的问题都有提及。比如黑塞的《彷徨少年时》,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及日本著名推想小说《来自新世界》中对倭猩猩社会的探讨等等……但由于理念等主观因素,导致这一问题一直无法很明确地提出和解决,所以一直困惑着青年们。编剧形象地把村井比喻成装错盒子的CD,告诉村井的父亲孩子本来的模样,以此让村井父亲接受了儿子的“问题”,也向观众阐述了性向问题的正确看法。

广播与电视往往是形影不离的,由于日本是一个老龄化严重的国家,并且其广播电视台常常利用明星偶像等大力宣传发展,广播并不像我国淘汰得如此彻底。在智能机普及以前,日剧常常会使用广播元素,例如《一吻定情2013》的开头,则是通过一个广播节目展开叙述琴子即将向直树表白。在《对不起,青春》中,编剧也加入了广播元素,把与电视剧同名的剧中虚构广播节目作为串联剧中人物情感、情节的重要媒介,并且在电视剧播出同时,TBS电视台也推出了剧中同样的“伪广播节目”,也就是以广播的形式投稿,以电视的形式播出。该衍生节目由剧中饰演主持人的演员进行主持,且在每一集节目之后播出,增强了观众和电视剧的互动性,也迎合了同为青年或是家长的观众产生同感后希望表达的心理。

这部出自宫藤官九郎之手的电视剧,虽然引起了当时日本社会以及中国部分剧迷的大讨论,但其收视率却并不尽如人意。根据“日剧收视率速报”统计,同样是在日本和中国引人注目的同档期日剧作品,《半泽直树》收视率高达42.2%,而这部电视剧的平均收视率仅为7.59%。但其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没有吸引力,恰恰是因为剧情反转太快,并且在日本,电视收看无法回放导致连贯性不强,无法满足观众长期收看的嗜好;另一个原因则是“宫九剧”的台词往往值得观众反复推敲,草草看一遍是不够的。所以与我国各大视频软件壮大发展不同的是,片方一般采取收录出售DVD和电视剧中的同款周边的方式来获利。

日剧给人的整体感受是“短小精悍”,在面对尖锐的社会问题时,它往往不会进行层层铺垫才开始慢慢解决,而是直击正题。由此虽然台词往往会被冠以“口号式”、“说教”的弊病,但是它们往往能一句话直戳人的心灵最深处,这样的快节奏也支撑着往往只有十集的电视剧拥有了饱满的剧情内容。校园剧往往会规避一些方面,但是《对不起,青春》却对不常提及,但一直憋在观众心中的问题更多元化的提出并解决了。时代不断变迁,青年始终会迷茫,希望各国的青春校园剧不要只局限于爱情产生的矛盾,而是提出更多有针对性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日本校园喜剧人物关系的设计与配置研究》 金澍 (上海戏剧学院硕士论文).

[2]《宫藤官九郎电视剧编剧策略大众化倾向分析》洪晓然(白城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日剧青春校园
日剧为何难吸引中国人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水木剧
我的青春谁做主 爆笑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