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2019-12-06 06:26钱艳霞王玉环
商情 2019年47期
关键词:塞罕坝林场环境保护

钱艳霞 王玉环

一、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生态环境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生态安全底线,需要科学的生态安全格局来保障。党的十九大规划了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路径、时间表和路线图。十九大提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其中包括“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把“美丽”写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开启了建设、实现“美丽中国”新时代,这不仅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而且有助于推进全球生态治理和美丽世界建设。

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充分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而且必须答好;各级党政“一把手”必须充分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不能被动应付,必须主动作为,而且必须有所作为;各级政府部门必须充分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文件里,必须落实在工作上、实践中,而且必须见成效。如何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考验着各级党委政府的智慧。

二、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的实现途径

十九大报告:“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按照十九大精神部署,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关键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无论是改善民生,还是建设美丽中国,最终要落实到治理污染、保护生态上。当前,环境问题还很突出,环境形势还很严峻。党中央提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就是要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为重点,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各级党委、政府环保部门要肩负起新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走在前、做表率,坚决扛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争做建设美丽中国的排头兵,争做建设美丽中国的引领者和实践者。

在生态文明的实现途径上,必须积极探索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环保新道路。环境保护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主干线、大舞台和着力点,探索环保新道路是通往建成美丽中国的一个路标。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的指导思想,遵循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形成节约环保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推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融合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上,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关键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脱离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不保护环境,经济就会陷入“增长的极限”。通过保护环境优化发展,经济则会有“可持续的增长”。要加快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促进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上,必须建立和完善职能有机统一、运转协调高效的环保综合管理机制。建设美丽中国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搞好顶层设计,明确方向、目标和任务,又要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务求实效。体制机制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等特点,建立健全制度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探索环保新道路。十八大以来先后通过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导指南总纲》、《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关于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方案》、《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简称《方案》等。2016-1-4,中央环保督察组开始对各省市区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开展环境保护督察,把环保督察工作机制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要求全面落实党委、政府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主体责任。要把环境问题突出、重大环境事件频发、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不力的地方作为先期督察对象,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方式上,必须坚持真抓实干,通过试点示范,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总结实践经验。通过试点示范,一系列生态示范创建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成效明显、广受好评。目前全国已有15个省(区、市)开展生态省建设,13个省制定实施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1000多个县(市、区)开展了生态县建设。河北塞罕坝林场是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从“一棵松”到“百万亩”,从茫茫荒原到生态宝地,几代塞罕坝林场人伏冰卧雪、艰苦奋斗,112万亩森林,在高寒沙地上书写了改天换地的绿色传奇,建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现代林场。2017-6-30,塞罕坝机械林场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塞罕坝精神,既是一份坚守,更是一种感动。2017-8-28,习近平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與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2017-12-5,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塞罕坝林场被授予“地球卫士奖”。

各级党委、政府环保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争做建设美丽中国的引领者和实践者,在探索环保新道路上有新举措,在解决环境问题上有新进步,在推动当前工作上有新起色。

猜你喜欢
塞罕坝林场环境保护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大班绘本阅读活动:塞罕坝的树
The Last Lumberjacks
林场起火了
湖北3家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塞罕坝林场向世界诠释“美丽中国”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