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材的教学策略分析

2019-11-13 10:51陈凤娟浦北县小江街道沙场小学
新生代 2019年19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族教材

陈凤娟 浦北县小江街道沙场小学

我国的文化经过长期锤炼,注入了多元元素,尤其是历史遗留下的优秀民族文化,更是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在现代化的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民族文化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充分利用小学语文教学的载体,挖掘教材的民族元素,让学生更了解自己国家的民族文化精髓和历史,才能更有动力学习语文知识,逐渐形成日趋完善的语文知识体系,提高综合素养。

1.小学语文教材中民族文化的内容分析

1.1 少数民族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分布在各个省份与各个区域,各地区又对少数民族的文化进行了有特色的融合。由于受到文化的熏陶,不少小学生从小对民族文化的内涵有一定了解,甚至熟知各民族具体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而我国很多民族文化也在语文课程中有所渗透。但由于整体上小学生年龄较小,生活阅历较浅,还是有大部分小学生未能接触民族性的知识,将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到语文教材进行教学,整合语文知识,不但能丰富教学形式,以民族文化内容吸引小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爱民族和爱国的情操[1]。

1.2 民族节日

民族节日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不但是一个民族的结晶,还是整合了民族宗教、文化、饮食、娱乐、风俗的舞台,在民族节日上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风俗文化,实现民族间融合发展。比如教材中傣族的泼水节,就是以盛大节日描述的形式呈现民族文化特色。

1.3 民族生活

我国各民族生活是民族文化最精彩的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描写有牧马、放羊等等,有助于让小学生沉浸在一个个小故事当中,将生活的乐趣联系语文知识,用民族文化丰富语文内涵,并将其植根于心,体会文化的精髓所在。

2.小学语文教材中民族文化的呈现方式

2.1 开放式主题的呈现

在语文教学课堂上展示民族文化,教师可以通过开放式的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进行开放式探讨,内容由浅入深,从民族文化表面内容延伸至更深入的内涵,让学生对深厚文化予以理解和体会。教师还可以以民族地名作为主题的切入点,融入更多民族文化和历史故事,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与自主性,鼓励学生多去阅读课外书籍的相关内容,带入课堂中对民族文化主题加以讨论,丰富外延知识,提高学习主动性与学习能力。

2.2 识字课堂的教学

小学生语文教学中识字环节是非常基础且重要的部分,但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识字环节往往开展得非常枯燥与乏味。将民族文化融入识字教学环节,学生在文化故事、谚语故事中认识生字更轻松。比如傣族风格的歌曲《竹松之歌》,内容包含有傣族居住环境、饮食习惯和娱乐活动,在学习和感悟中学生很快就能学习“竹”字,也认识到竹子在我国文化中的深刻蕴意。

2.3 语文天地活动

语文天地活动是对课堂教学延伸的重要环节,通过开展语文天地活动,学生的语文兴趣与学习能力将被激发,在课外实践中发现更多新知识。教师可融入的民族文化内容有《四盘礼品》、《猎人海力布》,也可以在日积月累的学习板块中融入《敕勒歌》的古诗词供学生学习。

3.民族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材的教学策略应用

3.1 强化诵读训练,在朗朗书声中吸取民族文化

我国民族文化有五千多年历史,从先哲儒者的思想开始汇聚形成了永垂不朽的诗文,新课标对小学生优秀诗文背诵的要求设定为150篇以上,还要从声调、节奏和内容情感上深化,因此民族文化的教学应用首先要从朗朗书声的阅读训练中吸取。教学过程中,教师需为学生展示灵活多样的方法,并做到背诵与朗诵的结合,让学生在感受到浓厚民族文化气息中高效学习。比如教学《巩乃新的马》、《楼兰之死》等,教师让学生在诵读中领略我国西北少数民族特有的居住风光,同时再阅读《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山寨》、《美丽的集邮册》等文章,感受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自然风光,在诵读中思考和对比,共同探讨关于西北少数民族与西南少数民族特色风光的不同,从景色风光中分析蕴藏的不同民族文化,强化理解能力和吸收能力。

3.2 依托语文文本,从文本插图中挖掘民族文化元素

小学生的想象是片段的、模糊的,想象有模仿、再现和直观的特点,文本插图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语文学习形成辅助和促进性影响。教师可以充分依托语文文本,从插图中挖掘民族文化元素,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比如《葡萄沟》的插图展现的是新疆人民丰收季节劳碌的身影,也展示了维吾尔族人民的服饰特点。《草原》中依稀可见又独具特色的各种蒙古包以及策马奔腾内蒙古大汉的形象。教师都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从中挖掘民族元素,引导学生学会感悟。

3.3 综合实践活动,从生活实践中感受文化内涵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也要求现代化教育中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要形成有效的连接,共同搭建教学桥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增加了综合性学习的知识板块,其中有很多积极正面且阳光的内容,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的鼓励性作用。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板块的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和感受我国民族文化的魅力,提高自主学习性和主观能动性。应用浓郁的民族文化积极开展综合活动,还能让学生在融合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过程中积攒文化底蕴。最后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在课堂上共同探讨关于“不同民族各个姓氏的多少”问题,激发学生对我国汉字文化与民族文化串联的兴趣。

4.结束语

将民族文化融入到小学语文教材当中,不但能够以教材为载体,民族文化知识为形式,丰富小学语文的知识内涵,还能借助民族文化的魅力,拓宽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小学生文化内涵的增长与语文水平的提高。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民族教材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教材精读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