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成工艺在陶艺创作中的运用分析

2019-10-21 05:17梁吉坤
度假旅游 2019年4期
关键词:陶艺创作

梁吉坤

摘要: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中,我国的陶艺创作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又严密的系统。陶艺作品不仅传达了艺术家的精神理念,更表达了艺术的多元性。无论是材质工料还是艺术都与现代烧成工艺都有一定的联系。因此,该文就烧成艺术在陶艺创作中的运用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与分析。

关键词:烧成工艺;陶艺;创作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4-0358-01

在我国发展的过程中,陶艺经过了许多年的发展,烧制过程已经取得了进步。对于陶瓷材质而言,不论是用那些材料,都要求从事陶艺的工作人员进行细致、耐心的工作。在历史的长河中,古今中外都对烧成艺术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运用。烧成工艺可以提高陶艺艺术的观赏性,可以利用物理、化学方法来对陶釉进行合理的烘焙。如何在陶艺创作是运用烧成工艺是各个陶艺艺术家所思考的问题,因此,接下来将介绍几种烧成艺术在陶艺艺术中的运用。

1 低温烧成法

在青花瓷中有这样一句词:“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这是因为在古代,古人在烧制瓷器时,只有等到烟雨天才能将瓷器烧制成天青色。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不需再利用偶然性再进行创作,从而大大提高陶艺艺术的观赏性。低溫烧成法便是其中烧成工艺的一种。低温烧成法在很多国家利用了许多世纪。此类方法有许多种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坑烧和熏烧。陶艺艺术家用各类材料为陶瓷着色,绘制图案从而达到艺术家想要的艺术类型。

这种方法在应用中还是比较少的,不过已经在模拟实验和实际运用中完善了相关理论,并且在烧成温度测定中取得了成功。要在已经成功的测验中改进,在失败的测验中获取经验才能更好发展陶艺艺术。

2 乐烧

关于乐烧的起源,公认的是源于日韩等地。乐烧的工艺较为简单。过程包括:烧制、上釉、窑烧、出窑、冷却与还原。乐烧的工艺主要还是在茶具上面,我国著名的唐三彩等当时传入日本后,由于当时日本社会背景和历史文化不可与大唐进行比较,因此进行了一定的改进,从而产生了乐烧。乐烧在日本文化中充当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当下陶艺制作过程可以充分利用乐烧,尤其注意要在烧制过程中参加相应的材料,以防止陶釉炸裂。乐烧的特点有许多但因其烧制程度、材质的不同,在烧制的过程中陶艺的工作者必须凭借多年的烧制经验来观察陶釉的程度。乐烧现在已经被全世界广泛使用,世界各地的工作者应对乐烧的流程、方法进行系统性的学习,来保证陶釉的质量。例如在直接冷却的过程中,先将陶釉进行烧制,在烧制完成的产品再放入窑洞中,对其进行观察。当陶釉表面出现光泽状态时,就说明已经完成,这些方法及其完成的标志要充分的熟练度。

乐烧制作出来的陶釉成品较为清脆,这是乐烧的优点和特点,这种特点适合制作茶具,无论是黑乐或是赤乐都深受广大茶饮热爱者偏爱,也在陶釉历史上充当了重要的参与者。

3 柴烧

柴烧取材于泥土,直接放在柴火中达到"凤凰涅槃"的效果,展现了佛教的"轮回"思想。作品古朴自然、落落大方,以手工成型为主,造型效仿古法、崇尚传统,遵循了儒家之"礼";作品釉面以天然落灰釉为主,木柴落灰在器型面上熔融成大自然恩赐的釉色,体现了道家的"无为"境界[1]。柴烧分为两大类:分上釉和不上釉。柴烧的陶土多是陶艺工作者自己调节配置而得,对陶土的耐热性、陶窑的属性,陶艺工作者要非常有经验,才能让陶土有温润的感觉,烧制成品才有艺术性。柴烧的柴一般不可潮湿,并且在静止几个月为宜。在窑中烧制时,一般要大三天,小于五天,期间更要不停烧柴,因此陶艺工作者在做这一项工作时会较为辛苦,必须在烧制过程中不停息的添柴,加柴的频率和拆的类别、气候等情况都会影响到陶艺成品色泽。在烧制过程中 温度持续达到1200摄氏度以上,因为只有当温度到达相应的温度时,其中的灰才开始融化,其中特有的铁成分环绕在陶釉上形成釉。大部分在开始看灰陶釉时感觉不起眼,甚至是难看的,但是这种灰却是越看越好看、越看越耐看的,这也是柴烧的特点。

拆烧的四个部分,如火膛,烟道等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熟练掌握柴窑的特性,不辞辛苦。任何陶艺的创作过程都是不容易的,除了要对材质特性的了解之外,要熟练的掌握温度、气候、天气等不确定因素,只有当各个细微因素打好基础后,才能创作出完美的陶釉艺品。柴烧的作品更讲究细节,除却偶然性的特征,只有在掌控整个制作流程和制作细节后才能利用好烧成工艺。

4 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就烧成工艺在陶艺创作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和探索,对如何利用烧成工艺在陶艺创作进行详细的阐述,提供了一系列的策略以供广大的陶艺工作者进行参考和借鉴,希望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赖靓楠. 柴烧陶艺的艺术市场价值[J]. 美与时代,2018,745(4):149-150.

【通联编辑:张薇】

猜你喜欢
陶艺创作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Jazz
小艺术家大创作
创作失败
进入后现代陶艺
当代陶艺
关于《翔》的创作
陈烈汉陶艺
对现代陶艺的认识
首届中国现代陶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