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文化产业前景

2019-10-21 05:17丁源
度假旅游 2019年4期
关键词:文化发展文化产业

丁源

摘要:我国的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因此,文化产业应该为社会主义服务。如今我国的文化产业有着飞跃式地快速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長点,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财富,也是国家软实力强大的一个重要体现。无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还是社会文化产业的发展,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也是健康的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如何正确地引导我国的文化产业平衡好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主义效益,是政府应该持续研究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文化产业;文化效益;文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4-0347-02

1 当前的文化产业

当代中国文化的主流和最具生命力的文化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形态,它并不是单一向度的存在,而是实践形态。即为我们探索出了前进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为我们解决了用什么思想指导我们前进的问题,这个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我们解决了制度保障问题,其最有效而彰显优势的制度形态,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为我们指出了该以什么样的状态为其奋斗,那就是以潜移默化的文化与生动展现使文化产业有机统一起来。

马克思在认为文化生产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它既是一种社会生产方式,具有经济属性,能够创造经济财富;另外,它也是一种社会意识的生产方式,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创造精神财富。因此文化产业具有天然的双重属性——经济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向社会贡献着双重效益,即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文化生产的社会效益是被放在第一位的。在社会主义文化的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被定义成“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精神、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的重要途径,更加强调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文化产品作为商品,其中凝结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另一方面,它是文化的载体,有着文化的功能。所以在这里我们可以得出文化产业下文化产品的一般特征:第一、文化产品作为商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消费需求,可以被批量化生产,并且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第二、文化产品具有大规模的传播性,因此,以文化产业来引领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将具有巨大的潜力。

2 文化的特质和效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总是以最前沿的文化作为引领,与时俱进保持先进性。更好反映了我国的社会性质和价值观念,在为我国创造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过程中,使文化产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科技引领文化,文化促进科技发展,与时俱进。涌现了大批新兴产业。

文化的建设需要人民,并且文化的发展由人民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精华,是智慧的结晶。文化要想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并且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创造出优秀先进文化成果来,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其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创作出更多的体现、反映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中包含的对于精神文明需求。

文化的民族性和连续性特质,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能与传统割裂。“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把各民族文化很好的保留和形成产业,能够增强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为社会主义创造巨大的经济财富,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中华民族文化的不仅能够对自己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且能够吸收和借鉴世界各民族国家的文化。我们的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生生不息,在于我们的传统文化兼容并蓄,能够吸收优秀文化,接受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能够把自己的文化与外国文化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并使之扩大再生产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为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提供优质服务。上层建筑必须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所以我们在文化创新方面必须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符合社会主义制度,培养健康可持续的文化产业,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软实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产业”的解释指出“文化产业是那些有形或无形艺术性与创意性产品创制的产业,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存储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采取经济战略,其目标是追求经济利益而不是单纯为了促进文化发展”,它是从生产特征和经济性质两个方面界定的,认为文化产业经由文化资产的开发,“结合创作、生产与商业的内容,同时这内容在本质上是具有无形资产与文化概念的特性,并获得知识产权的保护,而以产品或服务的形式来呈现”。

3 文化产业的功能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能够改变消费的结构,刺激出新的成长点。所以文化产业更能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并且,文化产业自被世界各国认可以来,目前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增长最迅速的产业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经历了快速发展,实现了飞跃式成长,不断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文化产品和公司。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文化产业对于GDP的贡献率和在全球文化市场的份额规模都远远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水平差距还是比较悬殊。当前,我们国家的文化产业和相关的产业创造的价值只占了生产总值很小的一部分,只有3%,而发达国家都达到10%左右。文化产品有着很高的附加值,我们要积极有选择吸收那些发达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经验,加快发展我国文化产业规模和质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能够融合多产业多技术,催生经济发展新的内生动力。最近兴起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体现出了新时代的文化产业的强大内生力量,它能够利用科技进行优势互补,信息扩散方便迅捷,人文交流更频繁方便,并能够为引领未来的产业发展,衍生新的产业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具有巨大的价值潜力,暗藏着巨大的价值空间。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兴起,新的消费和产业结构能够带来新的价值效益。在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下,健康可持续的文化产品将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文化产业将会蓬勃发展,创造出更多更大的价值,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

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过程中,我们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来实现文化自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使其在影响力、竞争力、凝聚力上有巨大提升,在国际上展现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样态。我们要吸收那些发达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经验,加快发展我国文化产业规模和质量,增强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为社会主义创造巨大的经济财富,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杨晓燕,杨虎德.文化产业如何实现经济价值与精神价值并举[J].人民论坛,2017(31) .

[3] 刘全龙.试论新时期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J].文艺生活,2014,(6).

[4] 汪若杉.浅谈群众文化工作的价值及其社会功能[J].大众文艺,2018.

【通联编辑:李雅琪】

猜你喜欢
文化发展文化产业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2017,文化产业如何挑大梁?
科技创新与人文繁荣如何“双赢”
唐宋交通发展对文化交流影响几何
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文化发展与传承问题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