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产业型独立学院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

2019-10-21 17:14洪启颖邵敏
度假旅游 2019年4期
关键词:旅游管理独立学院

洪启颖 邵敏

摘要:对于高等教育激烈竞争中夹缝求生的独立学院而言,通过培育和建设特色专业,形成特色办学优势和专业特色典型,进而影响带动学院整体发展前进,成为独立学院发展的当务之急和必由之路。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通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建设,逐步建设积累适合自身实际的、顺应地方旅游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的特色专业模式,为独立学院服务地方特色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服务产业;独立学院;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4-0242-03

1 当前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40年全国旅游产业从小到大,规模和品质逐年飞跃,截至2017年底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达到9.13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4%。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统计结果:旅游直接就业2825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90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8%。

旅游产业飞速发展,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质量需求骤增,然而各级院校的人才培养与现实需求形成较大反差。截至2017年全国各类院校开设的旅游及相关专业合计招生27.7万人,其中各类本科院校共计招生5.9万人,虽然我国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加速了各类型旅游教育规模的逐步扩大,并逐步形成完善为中职、大专(高职)、本科和硕士、博士多层次、类型齐全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但是实际情况是各类型的旅游教育所培养人才对旅游产业的贡献率偏低,本科及以上的高层次、高学识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往往很难得到旅游企业对应的中高层次岗位,也很难在短期内迅速融入旅游企业发挥相应的素质能力。

在各类高校特别是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高就业率、低专业对口率、高流失率”的就业现状较为明显,加上近年来我国高等旅游教育的超规模发展,独立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遇到不少问题: 招生每况愈下、师资力量单薄、培养目标落空、培养计划老套、实训设施缺乏、校企合作浅显等[1]。因此,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之间衔接的问题、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量与质同实际产业需求的差距加大,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供给的竞争日趋激烈,对于夹缝中求生存的独立学院而言,培育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已成为当务之急。而特色专业的培育实际上是要解决特色专业的质量问题,具体涉及政策引导与学院自觉等两个方面的因素[2]。有学者认为,高校特色专业建设应通过发挥学科优势、突出专业特色、深化内涵建设和强化建设管理四条路径来实现[3]。

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借鉴国内外相关特色专业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以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 以下简称“东方学院”) 作为独立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十四年的探索和实践经验为例,思考特色专业发展建设的路径,以期为独立学院服务地方特色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2 旅游管理服务产业特色专业建设路径

2.1 循序渐进改革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确立循序渐进、小步快跑的思路,紧扣时代发展和产业需求推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国际酒店管家服务、金钥匙服务、导游及领队服务管理岗位要求等设置专业培养方向,通过海西旅游区区域内旅游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和兄弟院校经验的借鉴,结合福建省主要市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特别是福建沿海区域处于乡村振兴战略、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2020脱贫攻坚和供给侧改革经济转型期的多维背景下美丽农村建设,持续更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内容,每个学年适时调整和修订专业培养计划,坚持紧跟地方旅游产业发展,并根据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和課程体系,配套改革并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循序渐进改革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需要以旅游行业为依托,以永泰经济区旅游产业发展为平台,逐步探索和建立起东方学院、福州旅游行政主管、旅游行业协会、区域旅游企业等多方互动、互助共赢、协调发展的路径,加深融理论教学同专业实践的融合度,坚持旅游管理专业发展与旅游产业发展紧密相连。将应用型特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做实做细做精,针对国际化酒店品牌及高品质管理服务技术理念的引入现状,适时调整《酒店经营与服务管理》《酒店前厅与客房服务管理》《酒店餐饮服务管理》等多项课程与共建的国际品牌酒店合作,逐步修改课程培养方案和课程实践教学安排。带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师资建设、课程建设、科研建设和地方服务能力建设等多层次多要素实现真正的联动,以此形成的旅游管理专业联动培养特色才是“接地气”的。针对福州市永泰县和周边县区市的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等各类产业一线发展现状进一步调整课程结构体系,适当删减低关联度课程并逐步增加行业发展亟须人才相关课程,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比例,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保证学以致用。

2.2 强化多元实践和科技创新提升教学治理

根据学院“三全教育”内涵特色分析打造多元结合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深化专业认知,先后通过旅游产业区域发展宏观态势认知、旅游服务礼仪实训、区域旅游业态发展现状调查、旅游企业观摩考察、旅游企业顶岗综合实习等内容达成;旅游服务技能、服务礼仪技能等实践,通过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关联、理论课时和实践课程的拆分组合,组织形成旅游企业服务技能的专项岗位考察实践和顶岗综合实习实训; 从日常出发侧重抓好服务与管理技能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校内相应学生组织、专业协会、赛事活动,先行体验学习简单服务与管理,再通过社区服务、志愿者服务、重要会议活动接待等多形式实训体验;同旅游企业合作,参与旅游企业人才梯队培养计划合作共赢,旨在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专业课程综合顶岗实习实训,将安排在第7学期执行,实习时间不得少于4个月;根据管理系实际建立毕业论文导师制,采用导师制的形式来完成[4],通过导师制推进专业学术研究,培养学生专业理论的研究与应用能力。

相对于重点高校丰富的经验和优越的资源,独立学院抓住教育科技创新的机遇能有效实现弯道超车。通过教育科技的创新,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能方便的借鉴优秀兄弟院校及其他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经验,更好地结合学院自身建设发展实际条件,紧扣区域旅游产业的人才素质需求结构进行改革创新:与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独立学院上级学院、兄弟学院和其他合作院校、校企合作旅游企业和区域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通过互联网进行多方面交流合作,再组织引导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实地参加学习培训和专业教育,立足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实际针对性改进教学方法并充实课程案例,组织校内校外专业教学观摩和生产科研交流活动,积极探索并实践网络云班课、翻转课堂与MOOC结合、体验式和启发式互动教学等多元教学模式,特别是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手机终端普及的科技发展大背景下,引入网络和科技力量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区域旅游产业现状并进行研究分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启发学生正确用好网络终端并用于探索思考学习应用,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2.3 重视精品金课和校企合作教材建设

通过区域内旅游企业的合作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积极推进精品课程建设。依次根据永泰县、福州市、福建省不同层次区域旅游经济产业的发展需要,适时的调整完善既有课程、并尝试开发新课程,根据校企合作经验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汲取兄弟院校和旅游产业一线发展经验更新调整教学内容,形成教学精品案例。在深入调研校区合作企业的基础上,突出服务地方旅游产业需求,基本内完成2门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并根据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标准进一步改进完善,打造院级“金课”,严把教学质量关,通过系、校内合作和行业企业支持,对标省级精品课程条件继续改进完善精品课程教学内容,争取两年内申报成为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应能实现课程大纲、教案、课件、案例、习题、教学微视频、以及其他教学资源、素材和参考资料等上传互联网进行分享和交流,并通过校企合作企业的岗位培养体系改进完善和继续更新修订,通过旅游行业企业的实践检验并完善。

同时进一步鼓励专业教师深入旅游企业一线调研,多层次与旅游行业企业沟通合作在教材自编方面,引导旅游专业教师利用校企合作交流活動、会议、横向课题调研合作、顶岗综合实习指导等机会更多地融入旅游行业企业一线,保证合作自编教材的专业性、实践性、实用性; 积极同福州市、特别是学院所处永泰县主要旅游行政主管机构、企业和行业协会开展合作寻求支持帮助,保证教材的编写看齐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和独立学院旅游专业教育建设的实际,把握住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特点并积极引导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包括教材在内的学习过程的完善改进,在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下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4 夯实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1)立足实际实现校内实训室功能综合

硬件方面,根据学院办学实际条件完善教学实训中心,以有限资源设施尽力达到实训室功能综合达到实训利用率和效果最大化。结合东方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际和服务地方产业目标导向,对即将建成完工的“方广书院”校内酒店实训基地进行对接,完善现有茶艺实训室、客房实训室、餐厅实训室建设,新建西点烘焙与服务实训室、多功能模拟导游和旅行社服务实训室等两个校内实训室。将有限的、既有的设施设备灵活组合科学安排,在现有的场地、空间内展开针对行业的实际操作训练,通过自有师资挂点访问旅游企业合作学习后回校授课和派员现场指导等形式,在校内现有实训条件下展开专业技能实训,未来还将逐步引进VR虚拟仿真和AR现实增强等技术,通过高科技的利用并改造升级现有实践教学设施设备,以逼真的仿真教学改进实训效果,

软件方面,通过实践课程实训内容、改进实训室使用方法等,转变传统实践教学的被动形式。从服务地方产业角度出发,针对旅游行业当前服务和管理细节进行情景实训模拟教学,根据学期初改进更新的教学目标、案例、主要内容等展开现场教学,通过于学生的互动交流,把握地方旅游产业现状和学生兴趣的契合点,依托上述的互联网云平台课程和技术展开多形式的混合式教学,改变传统填鸭、机械的单一教学形式,引入更丰富更生动的案例进行翻转课堂、案例教学、互动讨论以及启发体验等多形式实践教学,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将实践技能传授给学生。

2)提升校外实践基地实习实训效能

随着旅游产业结构的不断改进升级,单纯的增加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并不能有效提升实践教学效果,更需要深入展开合作抓住实践教学的质与量的提升。

围绕专业方向全面开展实习基地建设。在进一步巩固现有与福建省海外旅行社、福州泰禾凯宾斯基酒店、福州世茂洲际酒店、福州融侨皇冠假日酒店、福州阳光希尔顿花园酒店、永泰青云山旅游景区、永泰冠景温泉大饭店、永泰幸福小镇、福州美仑华美达大饭店、泉州悦华酒店等旅游企事业单位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深度合作实习基地,逐渐充实和扩展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基地网络。旅游管理专业立足学院所处的永泰县,针对地方服务产业,向福州市、省内各区县市辐射,充分利用海丝核心区和海西经济区的地缘优势,广泛开展与海西经济区旅游企业旅游企业的深度合作,再逐步拓展向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区以及海外旅游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共建校外专业实践基地开展多层次的实习实训。

2.5 持续推进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服务产业型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必须重视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立足独立学院实际和地方产业的发展采取“双脚交替,小步快跑”的方法,以高学历、高职称、“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为发展目标,从校内、校外两个方向协同建设专业师资团队。根据学院的政策条件引导青年教师在职攻读旅游专业相应博士学位,注重对地方产业所需的旅游专业职业技能资格的学习和考证,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国内外重点院校学术交流、培训以及地方产业发展交流、服务活动等,利用学院“美丽乡村研究所”研究平台逐步扩大旅游专业服务合作外延,对接地方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和扶贫攻坚任务。重视行业兼职教师师资队伍的聘任与引进,邀请所在地方的旅游产业专家和成功人士加强合作、交流经验,并为其参与专业教学、专业建设而营造条件,尽力准确对接服务地方一线实际岗位人才需求。通过不断磨合逐步形成老、中、青结合,职称结构逐渐趋向合理,专业能力逐步增强,发展成为福建省一流、具有地区影响力的教学团队。

3 结语

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发展尚处于发展起步的初级阶段,必然经历风雨历练,但是相信通过特色专业的建设和专业团队持续不懈努力,一定能在现有较好的发展平台上取得更高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伍先福,陈攀.独立学院旅游教育的困境及其职业本科定位[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2(3): 68-72.

[2] 王保华,张婕.关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几个理论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12(5) :30-34.

[3] 杨新海,徐宗宁,付保川等.高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的路径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6):17-19.

[4] 伍先福.论旅游管理专业“职业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设计[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1):128-129.

[5] 王能河.地方高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 : 157-159.

[6] 伍进.国家特色专业建设与发展——以桂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2012(3):82.

[7] 何仁芳.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项目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文教资料,2017(7):184-185.

[8] 杨主泉,伍进.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培养区域特色的旅游管理创新人才[J].学理论·经济研究,2009(10):94-95.

[9] 李若熙.新建本科院校特色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8(5):116-119.

[10] 伍先福,陈攀.独立学院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探析——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为例[J].教育观察,2016,5(1).

[11] 苟雪芽.独立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实施研究——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为例[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3(2):210-213.

【通联编辑:张薇】

猜你喜欢
旅游管理独立学院
一种旅游管理教学板的设计
关于新时期独立学院基层共青团组织引领青年工作的思考
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旅游管理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研究